吸收性制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26703 阅读:1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吸收性制品(1)中,在液体不透过性且透湿性的底片(3)上形成有表示文字、图形或记号等的印刷部分,该印刷部分中印刷网点的线数为每1英寸60~100且印刷网点的点密度为30~80%,该印刷部分的表观面积相对于底片面积的比例为18%以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次性尿布或生理用卫生巾等的吸收性制品,更具体地说,涉及在液体不透过性的底片上形成印刷部分的吸收性制品。
技术介绍
在用于一次性尿布或生理用卫生巾等吸收性制品的底片上,为了提高这些吸收性制品的外观等,有时印刷各种图案等。作为实施了这种图案等的印刷的底片,近年一直使用由多微孔性薄膜构成的透湿性底片(例如,参照特表2000-513645号公报)。但是,如果对由多微孔性薄膜构成的底片实施印刷,油墨使该薄膜上形成的微细孔阻塞,底片的透湿度降低。结果着装内的湿度上升,容易产生闷热或皮疹。从提高制品的设计性、提高附加值的观点出发,优选印刷面积大。但如果使印刷面积大,则前述的不利之处变得显著。因此,以往不能使印刷面积增大,一般是线条画或只在一部分实施印刷的点印刷等。已知也有在多微孔性薄膜上实施印刷的印刷薄膜(参照特开平7-278329号公报)。该印刷薄膜的目的在于,解决如果要混入颜料而制造多微孔性薄膜时,深颜色的调整困难的问题。在该专利文献中记载即使对多微孔性薄膜的整个面实施印刷,仍具有良好的通气性及透湿性。其理由包括油墨的厚度薄及油墨阻塞微孔的程度小。作为具体的印刷条件,记载了在照相凹版印刷中象素的大小为175线/英寸。但是,当使用该专利文献中记载的技术实施大面积印刷时,在维持印刷的鲜明性情况下防止透湿性的降低是困难的。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以提高制品的设计性为目的,提供了在透湿性的底片上印刷了图案等的吸收性制品中,即使印刷面积增大,底片的透湿性也维持在高水平的吸收性制品。在底片实施的印刷是通常是被称为网点的微小印刷部分多个聚集而构成一个个的图案。本专利技术者们发现即使该印刷图案的实际印刷面积(构成图案的一个个网点的面积总和)相同,由于构成该印刷图案的网点面积的大小不同,因此印刷部分阻碍多微孔性薄膜的通气性的程度也不同。本专利技术以前述见识为基础,通过提供一种吸收性制品,其中,在液体不透过性且透湿性的底片上形成有表示文字、图形或记号等的印刷部分,该印刷部分中印刷网点的线数为每1英寸60~100且印刷网点的点密度为30~80%,该印刷部分的表观面积相对于底片面积的比例为18%以上,从而达成了前述目的。对于本专利技术的吸收性制品,尽管在底片上印刷有各种图案,但仍可以保持高透湿性。因此,对于本专利技术的吸收性制品,着装内不会为高湿度状态,在防止闷热和皮疹的同时,由于有图案而使附加值提高。附图说明图1为从顶片侧观看本专利技术的吸收性制品的展开型一次性尿布的平面图。图2表示印刷部分的图案。图3为放大表示印刷部分的附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基于优选的实施方案,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说明。图1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吸收性制品适用于展开型一次性尿布的一实施方案。在这些图中,符号1表示展开型的一次性尿布。尿布1包含液体透过性的顶片2、和液体不透过性的底片3、和介于顶片2和底片3之间的液体保持性的吸收体4。吸收体4的与尿布1的股下区域(下档区域)对应的区域弯曲形成中间细的沙漏形状,顶片2和底片3也与吸收体4的形状相适应,其与尿布1的股下区域对应的区域弯曲形成。因此,吸收体4由顶片2及底片3夹持固定。在从吸收体4的前后向外方伸出的背侧及腹侧的腰襟(waist flap)5,5’上以拉伸状态配置有在穿用尿布1时用于使腰襟5,5’贴附穿用者身体的带状弹性伸缩部件5a,5a’。此外,在从吸收体4的左右侧边缘部向外方伸出的一对腿襟(leg flap)6,6’上以拉伸状态配置有3根线状的弹性伸缩部件6a,6a’。这样,通过这些弹性伸缩部件5a,6a收缩便形成了腰部褶裥部W及腿部褶裥部L。在尿布1的左右两侧部分别配置有立体褶裥形成用片7,7,用于覆盖顶片2的侧部。各立体褶裥形成用片7,在其外侧部及前后端部固着于顶片2上的同时,其内侧部为自由状态。此外,在该内侧部的侧缘上,沿其纵向固定有弹性伸缩部件7a,7a。这样,通过弹性伸缩部件7a的收缩,立体褶裥形成用片7的前述内侧部立起,形成尿布中立起到穿用者的身体侧的立体褶裥部R。在背侧的腰襟5的横向两侧边缘分别带有由固定带(tape fastener)构成的一对固着具8,此外,在腹侧的腰襟5’的底片3上贴附有由矩形的被着带(landing tape)等构成的被着具(未图示)。这样,在穿着本实施方案的一次性尿布1时,固着具8,8固定于被着具上。在固着具8的配置部位的尿布横向内侧以拉伸状态贯穿尿布的横向地配置有多个环绕身体的弹性部件9。由于该弹性部件的收缩,便形成了环绕身体的褶裥部D。在构成尿布1的这些部件中,例如作为顶片2,可以使用各种无纺布或开孔薄膜。作为吸收体4,可以使用用薄页纸包覆浆粕纤维及高吸水性聚合物粒子的混合体而成的。底片3由多微孔性的透湿薄膜3a和无纺布3b的层压物构成。在这种情况下,底片3的配置使构成其的无纺布3b朝向尿布的外方。此外,透湿薄膜3a和无纺布3b的大小不同,透湿薄膜3a与吸收体4大体相同或比其大,无纺布3b比透湿薄膜3a大,构成尿布1的外形。在本实施方案中,将透湿薄膜3a和无纺布3b重合的区域称为底片3。在底片3的透湿性薄膜3a中,在与无纺布3b的相向面(以下称为无纺布相向面)上形成有由文字、图形及/或记号等(以下将它们总称为图案等)构成的印刷部分。即,印刷部分位于透湿性薄膜3a和无纺布3b之间。从而使印刷部分通过无纺布3b从外侧可以被看到。印刷部分用胶版印刷或照相凹版印刷形成。从后述版点的控制方面出发,特别优选通过胶版印刷形成。印刷部分的图案等的一例示于图2。如图2所示,印刷部分P由纵横格子状的模样和动物等图形构成。由于在透湿性薄膜3a上形成有印刷部分P,因此印刷后的该透湿性薄膜3a与印刷前相比,其透湿度降低。因此,底片3整体的透湿度也降低。优选底片3的透湿度比印刷前降低30%以下,更优选20%以下,进一步优选10%以下。从抑制底片3整体的透湿度降低的观点出发,优选印刷部分P的透湿度相对于印刷前该印刷部分P或未印刷部分为60%以上,进一步优选80%以上。同样地,底片3整体的透湿度和未印刷部分的透湿度的差优选为0.8g/(100cm2·h)以下,特别优选为0.3g/(100cm2·h)。此外,印刷部分P的透湿度与未印刷部分的透湿度的差优选为1g/(100cm2·h)以下,特别优选为0.5g/(100cm2·h)以下。图3表示将图2所示图案的印刷部分放大后的状态。印刷部分由用前述的印刷法进行印刷的多个网点构成。在同一图中,黑点为印刷网点。一般地,网点相对于尿布的横向及长度方向分别以等间隔配置。在印刷技术的区域中,网点的数和面积通常分别用线数和点密度表示。所谓线数,表示在1英寸间配置的网点数,线数越多则相邻网点和网点的距离越窄,相反,线数少则网点间的距离增大。所谓点密度,是指每单位面积的网点面积总和的比率。因此,线数越多则网点数增加,如果为相同线数(网点的数相同),则点密度越高,一个网点的面积越大。点密度一般对图案等的外观有很大影响。由于点密度越高,每单位面积的实际印刷面积(油墨实际上附着的面积)增加,因此图案等看起来鲜明。此外,当为同一点密度时,线数越多则网点的数增加,成为更为致密的图案等。但是,如果实际印刷面积增加,则底片3的透湿度降低,因此图案等的外观和底片3的透湿度存在抵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吸收性制品,其中在液体不透过性且透湿性的底片上形成有表示文字、图形或记号等的印刷部分,该印刷部分中印刷网点的线数为每1英寸60~100且印刷网点的点密度为30~80%,该印刷部分的表观面积相对于底片的面积的比例为18%以上。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小林秀行郡司亮彦金泽幸二
申请(专利权)人:花王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