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多功能连续葡萄糖监测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5261257 阅读:2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无线多功能连续葡萄糖监测系统,包括:微创电化学葡萄糖传感器,能够以微创的方式植入被检测体,获取与葡萄糖值对应的电信号;数据采集器,接收传感器获取的所述电信号并将其转换为可供数据处理器或电脑工作站分析的信号;数据处理器,通过无线传输方式接收数据采集器提供的信号,分析处理并显示相应信息;数据适配器,通过无线传输方式接收数据采集器或数据处理器的信号并提供给电脑工作站;及电脑工作站,分析处理数据适配器提供的数据并显示相应信息。本发明专利技术各组成部分之间可以按照非住院患者单独监测、患者和医护人员同时观察临床监测、散点多终端中心监控等不同用途进行组合,提高复用设备的利用效率,节约因不同用途采购多种设备的重复费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特别涉及用于葡萄糖水平连续监测的系统。
技术介绍
据WHO (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范围内糖尿病患者的人数正在迅速增加,糖 尿病已经成为世界上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之后第三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慢性疾病。 现有技术中,可采用创伤和无创伤两种采样方式检测患者的血糖值。中国201010042709.X号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移动式血糖检测方法及系统, 其中采用的血糖检测技术是采集指血样本进行测试的传统方法(即指血式血糖仪),属 于创伤方式采集血糖数据。其缺陷是,测试得到的数据是某一时间点数据,无法实现连 续的葡萄糖数据监测,只能提供阶段性数据(根据具体指血测试次数确定),同时指血 式血糖测试需刺破患者指肚,易造成患者痛苦。中国200910090818.6号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和200920172 821.8号技术专利都公开了一种血糖实时监控系统,其中采用的血糖监测技术是通过红外光传感器收集皮下组织 液中血糖信息,属于无创方式收集血糖数据。其缺陷是,采用红外光传感器采集的数据 不稳定,干扰因素较多,尤其是容易受到患者皮肤颜色的影响,同时准确率不高,目前 红外光血糖测试技术尚未取得关键性突破,还未能进入实用阶段。上述现有技术虽然有揭露将传统的血糖测试仪与无线网络及远程服务器组合使 用,或者结合无线通讯技术,建立患者与医生之间的无线数据联系的技术方案,在获取 医生实时指导方面取得了突破,但无法突破血糖检测环节本身的非连续性或不可靠性的 缺陷;此外,上述现有技术功能简单,不能满足多种临床场合的需要,不利于充分发挥 医护人员的专业指导技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采用无线数据传输方式的既适合患者单独使用又适合ICU、手 术等床旁医生实时监护需要,同时又可以实现医院散点多通道中心监控的连续葡萄糖监 测系统。本专利技术目的可以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无线多功能连续葡萄糖监测系统,包括微创电化学葡萄糖传感器,能够以微 创的方式植入被检测体,获取与葡萄糖值对应的电信号;数据采集器,接收传感器获取 的所述电信号并将其转换为可供数据处理器或电脑工作站分析的信号;数据处理器,通 过无线传输方式接收数据采集器提供的信号,分析处理并显示相应信息;数据适配器, 通过无线传输方式接收数据采集器或数据处理器的信号并提供给电脑工作站;及电脑工 作站,分析处理数据适配器提供的数据并显示相应信息。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各组成部分之间可以按照非住院患者单独监测、患者和医护人 员同时观察临床监测、散点多终端中心监控等不同用途进行组合,提高复用设备的利用效率,节约因不同用途采购多种设备的重复费用。其次,本专利技术专利采用了无线数据传 输方式,在使用过程中增加了人员和设备移动的便利性,提高了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可操 作性。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是微创电化学酶电极监测技术,葡萄糖电化学测试技术准确率高, 一方面可以避免传统指血式测试方法需多次采集指血,减轻患者痛苦;另一方面,酶电 极植入皮下后可保留一段时间,且植入时患者基本不会感觉到疼痛,同时植入后,酶电 极传感器能持续采集患者组织液葡萄糖数据,并转换为血液葡萄糖浓度数据,其数据频 率大概为每分钟1次,可连续提供未来3-4天内每分钟的葡萄糖数据,真正实现连续葡萄 糖监测。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提供的传感器的正面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提供的传感器的侧面示意图。图3为实施例提供的数据采集器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实施例提供的数据采集器内电子线路的原理框图。图5为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处理器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处理器内部电子线路的原理框图。图7为实施例提供的数据适配器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实施例提供的数据适配器内部电子线路的原理框图。图9为应用实例一的系统组成示意图。图10为应用实例二的系统组成示意图。图11为应用实例三的系统组成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参见图11,本实施例提供的无线多功能连续葡萄糖监测系统包括传感器1、 数据采集器2、数据处理器3、数据适配器4和电脑工作站5,下面结合附图分别具体说 明。本实施例中采用的传感器为微创电化学葡萄糖传感器,结合图1及图2所示,其 结构上包括插头11、基座12、探针13和粘附件14,探针13设置在基座12—侧,插头 11设置在基座12另一侧,探针13上固定有能够特异性检测葡萄糖的葡萄糖氧化酶或葡萄 糖脱氢酶,用来检测皮下组织液中的葡萄糖浓度,粘附件14设置在基座12—侧(即与探 针位于同侧)。传感器可以完全或部分植入在皮下组织中,也可以通过探针透皮技术将 组织液从皮肤下透析出来,实现葡萄糖检测功能。如图3所示,数据采集器用于与传感器直接连接,为传感器提供工作电能,同 时采集、存储并无线发送传感器检测到的葡萄糖信息,数据采集器位于皮肤表面或与传 感器一同植入皮下。该数据采集器结构上包括外壳21、传感器插口 22、指示灯23、电 池仓24及电子线路(电子线路参见图4),传感器插口 22设置在外壳21—端,用于和 传感器的插头11连接配合,从而为传感器提供电能同时接收传感器获取的与葡萄糖值对 应的电信号;指示灯23设置在外壳上,用于指示数据采集器的工作状态;电子线路设置 在外壳21内,实现相应的电信号处理功能。如图4所示,数据采集器的电子线路包括以下部分微处理器、电源管理模块、采集放大模块、A/D转换模块、第一晶振、第二晶 振、无线通讯模块及电池。微处理器用于控制整个数据处理过程,其带有一个EEPROM (可擦除存储模块)和一个SRAM (静态存储模块)。EEPROM提供数据存储,SRAM 为系统高速存储缓冲模块,可暂时存储传感器数据,本实施例中数据采集器可存储最长4 周的数据。电源管理模块一方面为传感器提供工作电能,另一方面为数据采集器提供工 作电能,电压范围0.2-0.7V。采集放大模块检测传感器探针间电流大小,该电流大小与葡 萄糖浓度大小成正比,通过一电阻将电流信号转化为电压信号,再将采集到的微电压信 号进行放大。A/D转换模块将放大后的电压信号转化为可以处理的相应数字信号。第一 晶振(图4中未示)与微处理器相连,维持系统时间。无线通讯模块将A/D转换后的数 据以一定不低于1次/分钟的频率发射给数据处理器或数据适配器。第二晶振(图4中 未示)为无线通讯模块的收发数据提供同步时间。电池(图4中未示)作为电源,如纽 扣电池或可充电电池。如图5所示,数据处理器包括外壳31、显示屏32、电池仓33、按键34及电子线 路(结合图6),显示屏32和按键34设置在外壳31上,分别用于显示信息和输入数据或 指令;电池仓设置在外壳31内,用于放置电池;电子线路设置在外壳31内,实现相应 的电信号处理功能。如图6所示,数据处理器的电子线路包括以下部分微处理器、无 线通讯模块、第一晶振(图6中未示)、第二晶振(图6中未示)、显示电路、信息输入 电路、振动马达、蜂鸣器、电源管理模块及电池(图6中未示)。电源管理模块为整个 数据处理器提供工作电能,电池作为供电电源。微处理器作为中心控制单元,控制无线 通讯模块、信息输入电路、显示电路、蜂鸣器及振动马达的运行,实现整个数据处理器 的数据处理过程,其带有一个EEPROM (可擦除存储模块)和一个SRAM (静态存储模 块),EEPROM提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无线多功能连续葡萄糖监测系统,包括:微创电化学葡萄糖传感器,能够以微创的方式植入被检测体,获取与葡萄糖值对应的电信号;数据采集器,接收传感器获取的所述电信号并将其转换为可供数据处理器或电脑工作站分析的信号;数据处理器,通过无线传输方式接收数据采集器或数据处理器提供的信号,分析处理并显示相应信息;数据适配器,通过无线传输方式接收数据采集器或数据处理器的信号并提供给电脑工作站;及电脑工作站,分析处理数据适配器提供的数据并显示相应信息。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炜方建平
申请(专利权)人:普林斯顿医疗科技珠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