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湖南大学专利>正文

缆索承重桥梁的索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259793 阅读:19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具体公开了一种缆索承重桥梁的索塔,包括索塔基座和塔身,塔身包括呈对称分布的两个阶梯状子塔,阶梯状子塔包括主塔和高度低于主塔的副塔,副塔位于主塔外侧,主塔和副塔通过连接件连接,子塔的主塔之间通过下横梁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缆索承重桥梁的索塔具有刚性大、稳定性好、施工方便、施工成本小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桥梁的组成部分,尤其涉及一种缆索承重桥梁的索塔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交通事业的快速发展,大量跨越江河、峡谷的桥梁作为道路交通的重要 组成部分,已经或正在被陆续地修建。当前,国内外缆索承重桥梁索塔的结构形式多种多 样,例如斜拉桥索塔塔身形式沿纵桥向有独柱形、A型和倒Y型等几种,沿横桥向有单柱型、 双柱型、门型、H型、A型、宝石型或倒Y型等;悬索桥索塔塔身形式有桁架式(参见图1 )、刚 构式(参见图2、图3)、组合式(参见图4)等。现有的缆索承重桥梁索塔不仅结构较为复杂, 施工难度大,施工用料多,而且桥梁的结构设计和受力分布还不够合理,桥梁外观也较为呆 板、单调,与桥位环境不够协调,影响了桥梁的美感。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刚性大、稳定性好、施 工方便、施工成本小的缆索承重桥梁的索塔。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缆索承重桥梁的索塔,包括 索塔基座和塔身,所述塔身包括呈对称分布的两个阶梯状子塔,所述阶梯状子塔包括主塔 和高度低于主塔的副塔,所述副塔位于所述主塔外侧,所述主塔和副塔通过连接件连接,所 述子塔的主塔之间通过下横梁连接。上述的索塔中,每个阶梯状子塔优选包括两个以上的副塔(最优选为两个副塔), 靠近所述主塔的副塔是通过连接件与主塔连接,每个子塔中各个副塔之间也是通过连接件 连接或整体连接。对于连接件设置的数量及各连接件之间的间距,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 具体实践进行选取。一般优选的布置方式是使同一子塔内的主塔与副塔、副塔与副塔相互 紧靠,但是主塔与副塔、副塔与副塔之间也可以留有一定间距,间距的大小以满足主塔稳定 性为原则(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公知常识可测算不同间距情况下主塔的稳定性),并尽可能 顾及索塔整体结构的美观及实用。另外,考虑到每个子塔均呈现由内向外的阶梯状,因此主 塔以及各个副塔高度的设计也应当以满足主塔稳定性为原则,并尽可能顾及索塔整体结构 的美观及实用。上述的索塔中,所述连接件优选为铰接连接件或者固接连接件。上述的索塔中,所述子塔优选为沿桥梁纵向中心线的对称式结构,所述主塔沿桥 梁纵向上的厚度优选大于所述副塔沿桥梁纵向上的厚度。上述的索塔中,所述索塔优选为混凝土结构或者钢结构或者组合材料结构。所述 组合材料结构优选是指所述主塔、副塔和下横梁均为混凝土结构,所述连接件为钢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本专利技术的桥梁索塔突破了特大跨径缆索承 重桥梁索塔必须设横向支撑的局限,形成一种类似于排笛式的独特的桥梁索塔形式;由于 本专利技术的索塔是由对称分布的两个子塔构成,而每个子塔又是由主塔与副塔连接而成,这就大大提高了主塔的横向刚度。与此同时,本专利技术还增强了索塔整体结构的纵向刚度,能很 好地适应主梁热胀冷缩产生的影响,从而可以使桥梁的其他组成部分得到进一步的优化。另外从施工方面考虑,本专利技术的主塔、副塔可做成标准的预制混凝土板,由于采用 预制施工,因此索塔的施工建造可以与基础施工同时进行,这样不仅可以保证施工质量,减 少混凝土收缩徐变所产生的消极影响,而且也加快了桥梁的施工速度,可以使桥梁在最短 的时间内投入运营。再有,本专利技术的排笛式桥梁索塔,由于在桥面以上不设横向支撑,因此 大大降低了索塔施工的难度,行车视野也更加开阔。本专利技术的排笛式桥梁索塔结构与常规的桥梁索塔相比是一种全新的尝试,本专利技术 的索塔结构更刚毅、更挺拔,结构轮廓线条更雄壮、更具气势;由于索塔是缆索承重桥梁中 最能使整体桥梁的美观淋漓尽致发挥的结构,因此,采用本专利技术索塔的缆索承重桥梁结构 也更具美观性,与桥位环境也更加和谐。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中桁架式悬索桥索塔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现有技术中第一种刚构式悬索桥索塔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现有技术中第二种刚构式悬索桥索塔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现有技术中组合式悬索桥索塔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缆索承重桥梁索塔的结构示意图,其中中心线左侧为主 视图,中心线右侧为图6中D-D处的剖视图。图6为图5中的E向视图。图7为图5中A-A处的剖面图。图8为图5中B-B处的剖面图。图9为图5中C-C处的剖面图。图例说明1、索塔基座;2、塔身;21、子塔;22、主塔;23、第一副塔;24、第二副塔;3、连接件;4、下 横梁;5、主梁。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一种如图5 图9所示的本专利技术的排笛式缆索承重桥梁的索塔,包括索塔基座1 和塔身2,塔身2包括沿桥梁横向中心线Ll呈对称分布的两个阶梯状子塔21,每个阶梯状 子塔21是由内侧的主塔22、主塔22外侧的第一副塔23、第一副塔23外侧的第二副塔24 构成,主塔22通过沿高度方向大致均勻分布的六个连接件3与第一副塔23连接,第一副塔 23通过沿高度方向大致均勻分布的三个连接件3与第二副塔24连接,各个连接件3均采用 固接式连接件(也可采用铰接式连接件)。主塔22、第一副塔23、第二副塔24的高度依次下 降呈阶梯状分布,且三者之间相互邻靠。两个子塔21的主塔22之间是通过下横梁4进行 连接,下横梁4作为桥梁主梁5的支座安放平台。4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的子塔21为沿桥梁纵向中心线L2的对称式结构,且主塔22 沿桥梁纵向上的厚度Dl大于第一副塔23、第二副塔24沿桥梁纵向上的厚度D2、D3,且主塔 22、第一副塔23和第二副塔24的厚度沿高度方向上大致相等(塔顶处的厚度略小于塔基处 的厚度)。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主塔22、第一副塔23、第二副塔24在沿桥梁横向上的宽 度分别为Wl、W2、W3,且沿主塔22和第一副塔23的宽度沿高度方向上大致相等,第二副塔 24的宽度则表现为上窄下宽的结构形式。本实施例的索塔主要选用混凝土材料,即塔身2、连接件3和下横梁4均采用混凝 土结构,主梁5则安放在两个主塔22间的下横梁4上。本实施例的阶梯式子塔满足了索塔 稳定性的要求,通过将主塔22、第一副塔23与第二副塔24相互结合,这不仅大大提高了索 塔结构的整体刚度,省去了桥面以上横梁,突破了特大跨径缆索承重桥梁索塔必须设横撑 的局限,而且使整个桥梁索塔更加刚毅、雄伟,给人一种开放、升腾的气势,整体造型十分美 观。权利要求1.一种缆索承重桥梁的索塔,包括索塔基座和塔身,其特征在于所述塔身包括呈对 称分布的两个阶梯状子塔,所述阶梯状子塔包括主塔和高度低于主塔的副塔,所述副塔位 于所述主塔外侧,所述主塔和副塔通过连接件连接,所述子塔的主塔之间通过下横梁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索塔,其特征在于每个阶梯状子塔包括两个以上的副塔,靠 近所述主塔的副塔是通过连接件与主塔连接,每个子塔中各个副塔之间是通过连接件连接 或整体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索塔,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为铰接连接件或者固接连接件。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索塔,其特征在于所述索塔为混凝土结构或者钢 结构或者组合材料结构。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具体公开了一种缆索承重桥梁的索塔,包括索塔基座和塔身,塔身包括呈对称分布的两个阶梯状子塔,阶梯状子塔包括主塔和高度低于主塔的副塔,副塔位于主塔外侧,主塔和副塔通过连接件连接,子塔的主塔之间通过下横梁连接。本专利技术的缆索承重桥梁的索塔具有刚性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缆索承重桥梁的索塔,包括索塔基座和塔身,其特征在于:所述塔身包括呈对称分布的两个阶梯状子塔,所述阶梯状子塔包括主塔和高度低于主塔的副塔,所述副塔位于所述主塔外侧,所述主塔和副塔通过连接件连接,所述子塔的主塔之间通过下横梁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邵旭东易笃韬胡建华杜永超蔡青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3[中国|湖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