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电池用负极以及二次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255910 阅读:19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提供一种适合于锂离子二次电池等的,高容量且充放电循环特性优异、不可逆容量的发生少的二次电池用负极。设置在负极集电体上的负极活性物质层中的硅具有局部有序性的程度低的非晶结构。在设因横波光学声子产生的散射而出现在偏移位置480cm-1附近上的散射峰的强度为TO、因纵波声学声子引起的散射而出现在偏移位置300cm-1附近的散射峰的强度为LA、因纵波光学声子产生的散射而出现在偏移位置400cm-1附近的散射峰的强度为LO时,该非晶结构的初次充放电后的拉曼光谱满足以下的关系:0.25≤LA/TO和/或0.45≤LO/TO。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适合于锂离子二次电池等的二次电池用负极及其制造方法,更详细 地说涉及不可逆容量的发生少的二次电池用负极及其制造方法、以及使用它的二次电 池。
技术介绍
近年,移动机器正在高性能化以及多功能化,伴随高性能化以及多功能化,在 移动机器中在作为电源使用的二次电池中也要求小型化、轻量化以及薄型化,并要求高容量化。作为能够与此要求相应而得到的二次电池有锂离子二次电池。锂离子二次电池 的电池特性因所使用的电极活性物质等而变化很大。在当今实用化的有代表性的锂离子 二次电池中,作为正极活性物质使用钴酸锂,作为负极活性物质使用石墨,而这样构成 的锂离子二次电池的电池容量接近理论容量,在今后的改良中大幅度地高容量化是困难 的。因而,研究了在充电时将与锂合金化的硅和锡等作为负极活性物质使用,实现 锂离子二次电池的大幅度的高容量化。但是,当把硅和锡等作为负极活性物质使用的情 况下,因为伴随充电以及放电的膨胀以及收缩的程度大,所以伴随充放电的膨胀收缩, 会发生活性物质微粉化,或从负极集电体上脱落,存在充放电循环特性降低的问题。以往,作为锂离子二次电池等的负极,使用了将包含粒子状的活性物质和粘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在负极集电体上设置有含硅的负极活性物质层的二次电池用负极,其特征在于:上述负极活性物质层中的硅具有非晶结构,在具有上述非晶结构的硅的初次充放电后的拉曼光谱中,在设因横波光学声子产生的散射而出现在偏移位置480cm↑[-1]±10cm↑[-1]的散射峰的强度为TO、因纵波光学声子产生的散射而出现在偏移位置400cm↑[-1]±10cm↑[-1]的散射峰的强度为LO时,LO对TO的比、即LO/TO因充放电1个循环而增加的增加量Δ(LO/TO)为Δ(LO/TO)≤0.020。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小西池勇川濑贤一
申请(专利权)人:索尼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