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赵正义专利>正文

砼预制构件塔桅式结构基础的水平连接系统构造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5253387 阅读:19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砼预制构件塔桅式结构基础的水平连接系统构造为满足周期移动使用的塔桅式机械设备的反复拆装和重复使用的技术要求,采用钢和混凝土等不同材料,以机加工和焊接或铸造,或以模具成型的混凝土制作的包括固定端、张拉端和钢绞线孔道的预应力水平连接构造系统。该系统具有节约钢材、减少工艺程序进而大幅降低生产成本的效果,为塔桅式机械设备装配式砼预制构件基础的产业化提供了技术条件。(*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技术保护点】
砼预制构件塔桅式结构基础的水平连接系统构造包括塔桅式机械设备砼预制构件装配式基础的预应力水平连接构造系统的固定端的3种构造形式、张拉端的2种构造形式,其特征在于:固定端构造1号(101)的构造:固定端钢封口套管(25)为内径外向端大内向端小的水平管,管内空腔部分为平截头圆锥体,固定端钢封口套管(25)的内径较大的圆环形底面与基础砼预制构件(22)的砼(1)的外立面相平,固定端钢封口套管(25)的内径较小的圆环形底面与固定端钢水平套管(24)的圆环形剖面的内径相同且与固定端钢水平套管(24)的水平外向端面连接,承压圈2号(23)的外径大于或等于固定端钢水平套管(24)的外径,承压圈2号(23)的中心的圆孔直径大于或等于钢绞线水平孔道(2)或钢管(3)的内径,承压圈2号(23)的外向面与固定端钢水平套管(24)的内向面连接;固定端过渡管1号(9)的横剖面为圆环形,固定端过渡管1号(9)的外向端的内径大于或等于承压圈2号(23)的内向面孔径,固定端过渡管1号(9)的外向端与承压圈2号(23)的内向面连接;钢管(3)的横剖面为圆环形,钢管(3)的外向端与固定端过渡管1号(9)的内向端连接;组合后的固定端钢封口套管(25)与固定端钢水平套管(24)、和承压圈2号(23)和固定端过渡管1号(9)和钢绞线水平孔道(2)或钢管(3)的纵向轴心重合为同一水平直线;钢绞线定位板(5)为圆柱体,其外径小于固定端钢水平套管(24)的内径、钢绞线定位板(5)的厚度与钢绞线锚头(8)的长度之和小于固定端钢水平套管(24)的长度,钢绞线定位板(5)上设有与该圆柱体纵向轴心同方向的圆孔1号(28)m个,该m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圆孔1号(28)的内径大于钢绞线(4)的外径同时小于钢绞线锚头(8)的外径;固定端封闭件(10)为橡胶或塑料或木质的平截头圆锥体,该平截头圆锥体的上、下底面的内径与固定端钢封口套管(25)的外向端和内向端的内径对应相等;固定端钢封口套管(25)、固定端钢水平套管(24)、承压圈2号(23)和固定端过渡管1号(9)的组合体为钢质,其制作工艺为机加工成零件后经组装焊接为一个组合体,或以铸造工艺一次成型为该组合体;固定端构造2号(102)与固定端构造1号(101)的区别在于:固定端钢封口套管(25)的材料是与基础砼预制构件相同并融为一体的砼(1);固定端构造3号(103)与固定端构造1号(101)的区别在于:以固定端砼水平套管...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正义
申请(专利权)人:赵正义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