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并联电池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251460 阅读:3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并联电池组,属于电源领域。所述并联电池组包括:多个电池、多个防倒灌装置、输入端、输出端和接地端;在所述输入端与每个电池之间设置一个防倒灌装置,每个防倒灌装置的阳极与所述输入端相连,阴极与对应的电池的正极相连;在所述输出端与所述每个电池之间设置一个防倒灌装置,每个防倒灌装置的阳极与对应的电池的正极相连,阴极与所述输出端相连;所述每个电池的负极都与所述接地端相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防止倒灌现象的发生,并提高电池组的安全性。(*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源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并联电池组
技术介绍
在大功率应用场景中,单体电池提供的电流无法满足需求,需要用电池组取代 单体电池。将多个电池并联成电池组,以提高供电电流。例如,如图1所示,将两个电池并联成一个电池组,该电池组包括两个电池a、 充放电端口 b和接地端c,其中,两个电池a的正极都与充放电端口 b相连,两个电池a 的负极都连接在接地端c上。其中,将两个电池a并联,提高了供电电流。在实现本技术的过程中,专利技术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问题在现有的并联电池组中每个单体电池的正极都与充放电端口相连,当电池组中 的电池的电压存在差异时或电池放电曲线不一致时,会造成高电压的电池通过充放电端 口冲击低电压的电池,而发生电流倒灌,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防止电流倒灌,提高安全性,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并联电池组。所述技 术方案如下一种并联电池组,所述并联电池组包括多个电池、多个防倒灌装置、输入端、输出端和接地端;在所述输入端与每个电池之间设置一个防倒灌装置,每个防倒灌装置的阳极与 所述输入端相连,阴极与对应的电池的正极相连;在所述输出端与所述每个电池之间设置一个防倒灌装置,每个防倒灌装置的阳 极与对应的电池的正极相连,阴极与所述输出端相连;所述每个电池的负极都与所述接地端相连。通过在输入端与每个电池之间设置防倒灌装置以及在每个电池与输出端之间设 置防倒灌装置,阻止每个电池的电流从阳极流入到输入端以及阻止输出端的电流流入到 每个电池中,从而防止每个电池通过输入端和/或输出端流入到其他的电池中而发生倒 灌现象,提高了安全性。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提供的一种并联电池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一种并联电池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两个电池组成的并联电池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三个电池组成的并联电池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 新型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在本申请当中,“多个” 一词系指至少两个。实施例1如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并联电池组,包括多个电池1、多个防倒灌装置2、输入端3、输出端4和接地端5 ;在输入端3与每个电池1之间设置一个防倒灌装置2,每个防倒灌装置2的阳极 与输入端3相连,阴极与对应的电池1的正极相连;在输出端4与每个电池1之间设置一个防倒灌装置2,每个防倒灌装置2的阳极 与对应的电池1的正极相连,阴极与输出端4相连;每个电池1的负极都与接地端5相连。其中,将电源与输入端3相连,可以实现对并联电池组充电,将负载与输出端4 相连,可以实现对并联电池组放电。其中,在防倒灌装置2中电流只能从阳极流入阴极,阻断电流从阴极流入阳 极。因此,在每个电池1与输入端3之间设置防倒灌装置2,且每个防倒灌装置2的阳 极与输入端3相连,阴极与对应的电池1的正极相连,从而使得每个电池1放出的电流无 法流入到输入端3并从输入端3流入到其他的电池1中,防止电流倒灌现象发生;在每个 电池1与输出端设置防倒灌装置2,且每个防倒灌装置2的阳极与对应的电池1的正极相 连,阴极与都与输出端4相连,从而使得电流无法从输出端4流入到每个电池1,进而使得 每个电池1放出的电流无法从输出端4流入到其他的电池1中,防止电流倒灌现象的发生。其中,防倒灌装置1可以为二极管。例如,参见图3,将两个电池并联成并联电池组,该并联电池组包括两个电池分 别为电池11和12,四个二极管分别为二极管21、22、23和24,输入端3,输出端4和接 地端5 ;输入端3分别与两个二级管21和22的阳极相连,二极管21和22的阴极分别与 两个电池11和12的正极相连;电池11和12的正极分别与剩下的两个二极管23和24的阳极相连,二极管23 和24的阴极都与输出端4相连;电池11和12的负极都与接地端5相连。其中,输入端3的电流可以分别从二极管21和22的阳极流入,再分别从二极管 11和12的阴极流到电池11和12的正极,而电池11和12的电流无法分别从二级管21和 22的阴极流入,再分别从二极管21和22的阳极流到输入端3,因此,电池11的电流无 法通过输入端3流入到电池12,同样电池12的电流也无法通过输入端3流入到电池11。其中,电池21和22的电流可以分别从二极管23和24的阳极流入,再分别从二 极管23和24的阴极流入到输出端4,而输出端4的电流无法分别从二极管23和24的阴 极流入,再分别从二极管23和24的阳极流入到电池11和12,因此,电池11的电流无法 通过输入端3流入到电池12,同样电池12的电流也无法通过输入端3流入到电池11。再如,参见图4,将三个电池并联成并联电池组,该并联电池组包括三个电池 11、12和13,六个二极管21、22、23、24、25和26,输入端3,输出端4和接地端5;输入端3分别与三个二级管21、22和23的阳极相连,二极管21、22和23的阴 极分别与三个电池11、12和13的正极相连;电池11、12和13的正极分别与剩下的三个二极管24、25和26的阳极相连,二 极管24、25和26的阴极都与输出端4相连;电池11、12和13的负极都与接地端5相连。其中,输入端3的电流可以分别从二极管21、22和23的阳极流入,再分别从二 极管21、22和23的阴极流到电池11、12和13的正极,而电池11、12和13的电流无法 分别从二级管21、22和23的阴极流入,再分别从二极管21、22和23的阳极流到输入端 3,因此,电池11的电流无法通过输入端3流入到电池12和13,同样电池12或13的电 流也无法从输入端3流入到其他的电池。其中,电池11、12和13的电流可以分别从二极管23、24和25的阳极流入,再 分别从二极管23、24和25的阴极流入到输出端4,而输出端4的电流无法分别从二极管 23、24和25的阴极流入,再分别从二极管23、24和25的阳极流入到电池11、12和13, 因此,电池11的电流无法通过输出端4流入到电池12和13,同样电池12或13的电流也 无法从输出端4流入到其他的电池。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通过在输入端与每个电池之间设置防倒灌装置以及在每个 电池与输出端之间设置防倒灌装置,阻止每个电池的电流从流入到输入端以及输出端的 电流流入到每个电池中,从而防止每个电池通过输入端和/或输出端流入到其他的电池 中而发生倒灌现象,提高了安全性。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实 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 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一种并联电池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并联电池组包括 多个电池、多个防倒灌装置、输入端、输出端和接地端;在所述输入端与每个电池之间设置一个防倒灌装置,每个防倒灌装置的阳极与所述 输入端相连,阴极与对应的电池的正极相连;在所述输出端与所述每个电池之间设置一个防倒灌装置,每个防倒灌装置的阳极与 对应的电池的正极相连,阴极与所述输出端相连; 所述每个电池的负极都与所述接地端相连。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并联电池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倒灌装置使电流从阳极流入 阴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并联电池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并联电池组包括:  多个电池、多个防倒灌装置、输入端、输出端和接地端;  在所述输入端与每个电池之间设置一个防倒灌装置,每个防倒灌装置的阳极与所述输入端相连,阴极与对应的电池的正极相连;  在所述输出端与所述每个电池之间设置一个防倒灌装置,每个防倒灌装置的阳极与对应的电池的正极相连,阴极与所述输出端相连;  所述每个电池的负极都与所述接地端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同邦
申请(专利权)人: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