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接地功能的连接器结构与计算机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5245990 阅读:1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具有接地功能的连接器结构与计算机系统。该连接器结构包含有第一连接器,其安装于主机装置,且包含有第一座体;第一端子组,其安装于第一座体;以及第一接地组件,其安装于该第一座体;该连接器结构还包含有第二连接器,其安装于扩展坞且用来连接于第一连接器,第二连接器包含有第二座体;第二端子组,其安装于第二座体,第二端子组在主机装置安装于扩展坞内时接触于第一端子组,藉以与第一端子组共同在主机装置与扩展坞间传输信号;以及第二接地组件,其安装于第二座体,第二接地组件在主机装置安装于扩展坞内时接触于第一接地组件,藉以与第一接地组件共同接地。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易且可提供良好的静电放电防护与电磁干扰防护。(*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提供一种具有接地功能的连接器结构与计算机系统,尤指一种将扩 展坞与主机装置共同接地的连接器结构与计算机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市面上的便携式计算机为了达到扩充其功能的目的,多会设计一可与便携 式计算机连接的扩展坞(docking station),藉此提供多样化的连接接口,以连接各种接口 设备而大幅提高便携式计算机的扩充功能。一旦连接便携式计算机与扩展坞,便携式计 算机就可如同桌上型计算机般地应用接口设备;而当便携式计算机与扩展坞分离之后, 又成为可移动携带的计算机。然而,在一些比较干燥的国家,计算机装置的静电放电防 护会是个大问题,举例来说当使用者在干燥环境拿着便携式计算机,静电通常会从使用 者的手传到便携式计算机内部的电子组件。若便携式计算机没有做好静电防护处理的 话,内部电子零件可能便会因静电而产生损坏。在先前技术中,便携式计算机与其扩展 坞往往需要增设一些静电防护组件或在外观件破孔而使静电防护组件伸出,藉以加强静 电放电防护效果,然而其会增加组装工时、组装公差,以及生产成本,且会破坏整体外 型的美观。故,如何设计出一结构简易且可提供良好的接地功能与静电放电防护效果的 接地机制,便为现今机构设计所需努力的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将扩展坞与主机装置共同接地的连接器结构与计算机系 统,以解决上述的问题。本技术公开一种具有接地功能的连接器结构,该连接器结构包含有一第一 连接器与一第二连接器,该第一连接器安装于一主机装置,该第一连接器包含有一第一 座体;一第一端子组,该第一端子组安装于该第一座体;以及一第一接地组件,该第 一接地组件安装于该第一座体;该第二连接器安装于一扩展坞且用来连接于该第一连接 器,该第二连接器包含有一第二座体;一第二端子组,该第二端子组安装于该第二座 体,该第二端子组在该主机装置安装于该扩展坞内时接触于该第一端子组,藉以与该第 一端子组共同在该主机装置与该扩展坞间传输信号;以及一第二接地组件,该第二接地 组件安装于该第二座体,该第二接地组件在该主机装置安装于该扩展坞内时接触于该第 一接地组件,藉以与该第一接地组件共同接地。本技术还公开该第一接地组件为一金属片状结构物,其卡合于该第一座 体。本技术还公开该第二接地组件包含有多个金属弹片结构,其突出于该第二 座体且用来抵接于该第一接地组件。本技术还公开该第一连接器还包含有一电路板,其安装于该第一座体,该 电路板的一接地端导通于该第一接地组件;以及一导线,其电连接该电路板的该接地端与该主机装置的一接地端,藉以将该第一接地组件与该主机装置的该接地端共同接地。本技术还公开该第二连接器还包含有一电路板,其安装于该第二座体,该 电路板的一接地端导通于该第二接地组件;以及一导线,其电连接该电路板的该接地端 与该扩展坞的一接地端,藉以将该第二接地组件与该扩展坞的该接地端共同接地。本技术还公开该第二端子组为一弹簧接触端子组。本技术还公开该第一座体上形成有至少一定位孔,且该第二座体上形成有 至少一定位柱,其用来插入该第一座体的该定位孔,藉以固定该第一连接器与该第二连 接器。本技术还公开一种具有接地功能的计算机系统,该计算机系统包含有一扩 展坞、一主机装置以及一连接器结构,该扩展坞包含有一接地端;该主机装置包含有一 接地端,且其以可拆卸的方式安装于该扩展坞内;该连接器结构用来在该主机装置与该 扩展坞间传输信号,该连接器结构包含有一第一连接器以及一第二连接器;该第一连接 器安装于该主机装置且包含有一第一座体、一第一端子组,该第一端子组安装于该第一 座体以及一第一接地组件,该第一接地组件安装于该第一座体;该第二连接器安装于该 扩展坞且用来连接于该第一连接器,该第二连接器包含有一第二座体、一第二端子组, 该第二端子组安装于该第二座体,该第二端子组在该主机装置安装于该扩展坞内时接触 于该第一端子组,藉以与该第一端子组共同在该主机装置与该扩展坞间传输信号以及一 第二接地组件,该第二接地组件安装于该第二座体,该第二接地组件在该主机装置安装 于该扩展坞内时接触于该第一接地组件,藉以与该第一接地组件共同接地。本技术的设计在主机装置安装于扩展坞时,可藉由其上的接地组件相互接 触而使得主机装置与扩展坞共同接地,如此一来便无须额外配置其他静电防护组件,或 在外观件破孔而使静电防护组件伸出,而破坏整体外型的美观。再者,将主机装置与扩 展坞共同接地而使其连成一体,便可改善电磁干扰的问题,且可保护连接器结构以避免 静电干扰。故,本技术的接地机制可在降低组装工时、组装公差以及生产成本,且 可保有整体外型美观的前提下,提供良好的静电放电防护与电磁干扰防护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计算机系统的外观示意图。图2与图3分别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第一连接器与第二连接器结合与分离 的外观示意图。图4与图5分别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第一连接器的组件分解示意图与外观 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第二连接器的组件分解示意图。主要组件符号说明50计算机系统 52扩展坞54主机装置 56连接器结构58第一连接器 60第二连接器62 第一座体 621定位孔64第一端子组 66第一接地组件68电路板 70导线72第二座体 721定位柱74第二端子组 76第二接地组件761金属弹片结构 78电路板80导线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图1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一计算机系统50的外观示意图,计 算机系统50包含有一扩展坞52与一主机装置54。主机装置54可为一便携式计算机,如 笔记本型计算机等,其以可拆卸的方式安装于扩展坞52内。扩展坞52则可提供主机装 置54多样化的连接接口,以连接各种接口设备而大幅提高主机装置54的扩充功能。也 就是说,当主机装置54安装于扩展坞52内时,主机装置54可藉由扩展坞52所提供的连 接接口而如同桌上型计算机般地应用接口设备;而当主机装置54与扩展坞52分离之后, 又成为可移动携带的便携式计算机。此外,计算机系统50包含有一连接器结构56,其用 来在主机装置54与扩展坞52间传输信号,连接器结构56包含有一第一连接器58与一第 二连接器60,第一连接器58安装于主机装置54,第二连接器60安装于扩展坞52,且用 来在主机装置54安装于扩展坞52内时连接于第一连接器58。请参阅图2至图6,图2与图3分别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第一连接器58与 第二连接器60结合与分离的外观示意图,图4与图5分别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第 一连接器58的组件分解示意图与外观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第二连接 器60的组件分解示意图。安装于主机装置54的第一连接器58包含有一第一座体62, 其上形成有至少一定位孔621、一第一端子组64,其安装于第一座体62;以及至少一第 一接地组件66,其安装于第一座体62,其中第一接地组件66可为一金属片状结构物,其 卡合于第一座体62。再者,第一连接器58还可包含有一电路板68,其安装于第一座体 62上,其中电路板68的一接地端可导通于第一接地组件66,例如电路板68可包含多层 印刷电路,而其中第一接地组件66导通于电路板68的接地层;第一连接器58还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有接地功能的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连接器结构包括:  一第一连接器,该第一连接器安装于一主机装置,该第一连接器包括:  一第一座体;  一第一端子组,该第一端子组安装于该第一座体;以及  一第一接地组件,该第一接地组件安装于该第一座体;以及  一第二连接器,该第二连接器安装于一扩展坞且用来连接于该第一连接器,该第二连接器包括:  一第二座体;  一第二端子组,该第二端子组安装于该第二座体,该第二端子组在该主机装置安装于该扩展坞内时接触于该第一端子组,藉以与该第一端子组共同在该主机装置与该扩展坞间传输信号;以及  一第二接地组件,该第二接地组件安装于该第二座体,该第二接地组件在该主机装置安装于该扩展坞内时接触于该第一接地组件,藉以与该第一接地组件共同接地。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洪进忠李有仁苏崇仁
申请(专利权)人: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