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挠性环圈人工椎间盘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524410 阅读:18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是有关于一种挠性环圈人工椎间盘装置,特别是指一种应用于一脊椎椎间盘置换,以一上、一下支撑件结合及一挠性环圈可活动环绕的挠性环圈人工椎间盘装置。一种挠性环圈人工椎间盘装置,其包含:一上支撑件,具有一上支撑面及一上接面;及,一下支撑件,具有一下支撑面及一下接面,这些上、下接面可活动相接触;其特征在于:这些上、下支撑件的一侧立面上,进一步可活动套合一挠性环圈,使这些上、下支撑件可活动相接合,该挠性环圈为一中空环圈,可活动包覆环绕于这些上、下支撑件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有关于一种挠性环圈人工椎间盘装置,特别是指一种应用于一脊椎椎间盘置换,以一上、一下支撑件结合及一挠性环圈可活动环绕的挠性环圈人工椎间盘装置。
技术介绍
传统的脊椎椎间盘置换,所采用的人工椎间盘,大多都是无弹性且结构复杂的金属组成体,目的只是在于将移除的原脊椎椎间盘位置填满,使其保有原先人体自然的脊椎高度及曲线,较少考虑到人工椎间盘在手术复原以后的活动情形。另一种人工椎间盘替代物是块状或圆筒状的植入物,其更只是填满原先椎间盘位置,且目的是为使上下二节脊椎骨节连接生长成一整体,更是无法恢复自然椎间盘的功能。而现行的人工椎间盘,上下二金属块体连接于上下二脊椎骨节,中间完全无缓冲物,或中间夹置一材质较软的缓冲垫,如美国专利6375682号等,均只是结构复杂,且较少考虑到医师手术时的方便与否的专利技术概念,故并无法完全解决现行人工椎间盘结构刚硬,易造成上下二脊椎骨节再次受损,组装复杂使得手术操作时困难重重,及无法恢复病患复原以后的自然活动情形等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挠性环圈人工椎间盘装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包含有一上支撑件及一下支撑件,这些支撑件可活动相接触,及外围一侧立面环绕套合一挠性环圈的挠性环圈人工椎间盘装置。本专利技术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这些上下支撑件的接触面为以弧面可活动相接触滑动的挠性环圈人工椎间盘装置。本专利技术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这些上下支撑件的接触面为以锥面可活动相顶触摇动,且凸锥面锥度小于凹锥面锥度的挠性环圈人工椎间盘装置。本专利技术的还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这些上下支撑件的接触面各凹设一半球形孔,且合围的一球形孔中进一步可活动再装设有一磨合球,使这些上下支撑件可活动相接合的挠性环圈人工椎间盘装置。故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挠性环圈人工椎间盘装置,其包含一上支撑件,具有一上支撑面,及相对方向的一上接面;及一下支撑件,具有一下支撑面,及相对方向的一下接面,这些上、下接面可活动相接触;其特征在于这些上、下支撑面间的上、下支撑件外围一侧立面,进一步可活动套合一挠性环圈,使这些上、下支撑件可活动相接合,该挠性环圈为一体成形的一中空环圈,可活动包覆环绕于这些上、下支撑件的侧立面外。上述的挠性环圈人工椎间盘装置,其中该上接面为一弧面,该下接面则为配合该上接弧面的一反向弧面,这些上下接弧面可活动相配合贴合接触滑动。上述的挠性环圈人工椎间盘装置,其中该上接面为一锥面,该下接面则为配合该上接锥面的一反向锥面,这些上下接锥面的锥点可活动相接触顶合,且这些上下接锥面的锥度为凸锥面锥度小于凹锥面锥度。上述的挠性环圈人工椎间盘装置,其中这些上、下支撑面上,进一步可活动装设一或复数支咬合钉。上述的挠性环圈人工椎间盘装置,其中这些上、下支撑件各为一实体圆饼块体,这些上、下圆饼块体的侧立面上,环形凹设有一卡合沟,及该中空挠性环圈的一内圆周,则凸设有复数条环形凸条,可活动卡合于这些侧立面的卡合沟中。另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挠性环圈人工椎间盘装置,其包含一上支撑件,具有一上支撑面,及相对方向的一上接面;及一下支撑件,具有一下支撑面,及相对方向的一下接面;其特征在于各该上、下接面的中心,凹设有一半球形孔,及该挠性环圈人工椎间盘装置进一步包含有一磨合球,可活动容置于这些上、下半球形孔合围的一球形孔中,及这些上、下支撑面间的上、下支撑件外围一侧立面,进一步可活动套合一挠性环圈,使这些上、下支撑件可活动相接合,该挠性环圈为一体成形的一中空环圈,可活动包覆环绕于这些上、下支撑件的侧立面外。上述的挠性环圈人工椎间盘装置,其中这些上、下接面各为一微凸锥面,中心均凹设该半球形孔,这些上、下接微凸锥面的锥点为相对合围该球形孔设置,及该磨合球可活动容置于该球形孔中。上述的挠性环圈人工椎间盘装置,其中这些上、下支撑面上,进一步可活动装设一或复数支咬合钉。上述的挠性环圈人工椎间盘装置,其中这些上、下支撑件各为一实体圆饼块体,这些上、下圆饼块体的侧立面上,环形凹设有一卡合沟,及该中空挠性环圈的一内圆周,则凸设有复数条环形凸条,可活动卡合于这些侧立面的卡合沟中。本专利技术中所定义的相对位置,如前、后、侧立面、上、下等,是指手术使用时,手持该挠性环圈人工椎间盘装置,同使用者目视方向为前,反之为后,上、下则为参考使用者的头足方向定义,而相对于该上、下二端的周边,则为侧立面。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挠性环圈人工椎间盘装置较佳具体例的一示意图。图2a及图2b为该挠性环圈人工椎间盘装置的一种结构剖面示意图。图3a及图3b为该挠性环圈人工椎间盘装置的另一种结构剖面示意图。图4为该挠性环圈人工椎间盘装置的另一较佳具体例示意图。图5为该另一挠性环圈人工椎间盘装置的结构剖面示意图。图6为该挠性环圈人工椎间盘装置实际应用示意图。附图标记10.挠性环圈人工椎间盘装置第一具体例20.上支撑件 21.上支撑面22.上接面 23.侧立面24.咬合钉 221.向下凸弧面222.向下凹弧面 223.向下凸锥面224.向下凹锥面 225.锥点231.卡合沟30.下支撑件 31.下支撑面32.下接面 33.侧立面 34.咬合钉 321.向上凹弧面322.向上凸弧面 323.向上凹锥面324.向上凸锥面 325.锥点331.卡合沟40.挠性环圈 41.内圆周42.环形凸条50.挠性环圈人工椎间盘装置第二具体例51.磨合球60.上支撑件 61.上支撑面62.上接面 63.侧立面621.半球形孔70.下支撑件 71.下支撑面72.下接面 73.侧立面721.半球形孔81.上脊椎骨节 82.下脊椎骨节具体实施方式为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兹以较佳具体例配合图式说明实施方式如下图1中,本专利技术一挠性环圈人工椎间盘装置较佳具体例实施态样10,包含有一上支撑件20,及一下支撑件30,该上支撑件20具有一上支撑面21及相对方向的一上接面22,该下支撑件30亦具有一下支撑面31及相对方向的一下接面32,这些上接面22、下接面32可活动相接触。此外,这些上支撑面21、下支撑面31间的上支撑件20、下支撑件30外围一侧立面23、33,则进一步可活动套合一挠性环圈40,使这些上支撑件20、下支撑件30可活动相接合。该挠性环圈40为一体成形的一中空环圈,可活动包覆环绕于这些上支撑件20、下支撑件30的侧立面23、33外。图2a及图2b中,这些上支撑件20、下支撑件30各为一实体圆饼块体,这些上、下圆饼块体的侧立面23、33上,环形凹设有一卡合沟231、331,及该中空挠性环圈40的一内圆周41(如图1),则凸设有复数条环形凸条42,可活动卡合于这些侧立面23、33的卡合沟231、331中。该上接面22为一弧面,如为一向下凸弧面221或向下凹弧面222,而该下接面32为配合该上接面22的一反向弧面,为一向上凹弧面321或向上凸弧面322,这些上接面22、下接面32可活动相配合贴合接触向四周滑动,但因受限于外围挠性环圈40包围,故仅能做有限位置的移动。又这些上支撑面21、下支撑面31上,进一步可活动装设一或复数支咬合钉24、34。图3a及图3b中,该上支撑件20的上接面22,亦可为一锥面,如为一向下凸锥面223或向下凹锥面224,而该下支撑件30的下接面32,则为配合该上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挠性环圈人工椎间盘装置,其包含:一上支撑件,具有一上支撑面,及相对方向的一上接面;及一下支撑件,具有一下支撑面,及相对方向的一下接面,这些上、下接面可活动相接触;其特征在于:这些上、下支撑面间的上、下支撑件外围一 侧立面,进一步可活动套合一挠性环圈,使这些上、下支撑件可活动相接合,该挠性环圈为一体成形的一中空环圈,可活动包覆环绕于这些上、下支撑件的侧立面外。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智一
申请(专利权)人:英属维京群岛商冠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VG[英属维尔京群岛]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