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料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243445 阅读:2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混料机。该混料机包括具有混料腔的机体和盖合在混料腔开口上的加料盖,其中,在加料盖与机体之间设置有加料盖开合装置,该加料盖开合装置包括沿机体高度方向设置的套筒,该套筒固定连接于机体外壁上,在该套筒内套设有转轴,在该转轴的上部铰接有一压杆,该压杆具有位于铰接位置一侧的第一端和位于铰接位置另一侧的第二端,其中该压杆的第一端连接于加料盖上,该转轴的下部铰接有一操作杆,在该压杆的第二端与该操作杆之间铰接有一连杆。采用上述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混料机能够省时省力地开合加料盖,从而降低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有关于一种用于混合物料的机械,具体地讲,有关于一种混料机
技术介绍
如图1所示,混料机10包括具有混料腔的机体101和盖合在该机体101上部的混 料腔开口 102上的加料盖103。在向混料机10的混料腔内进行投料时,需要将混料机10的 加料盖103打开,在投料后再将加料盖103盖上。由于混料机10比较高,需要由人蹬上脚 踏梯,站立在离地60cm的位置进行掀盖和盖盖的操作,并且加料盖103又厚又大,工人操作 要费很大的力气才能将其搬开、盖上。这样的操作既费力又费时,而在连续化生产过程中加 料盖103需要经常开启和关闭,不但劳动强度大,而且安全性差,也降低了生产效率。 并且,由于颗粒料在混料腔内旋转混合时上升力很大,现有的混料机10为了防止 加料盖103变形,需要将加料盖103设计的很厚,这样既用料多又很笨重,并且也使得掀盖 和盖盖操作费力又不安全。另外,颗粒料在旋转混合时上升到混料腔开口 102位置时,料粒 会挤压加料盖103,而产生从加料盖103与混料腔开口 102的缝中漏料现象。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混料机结构,来克服现有混料机存在的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混料机,能够省时省力地开合加料盖,从而降低 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 本技术的目的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来解决, 一种混料机,其包括具有混料腔 的机体和盖合在混料腔开口上的加料盖,其中,在加料盖与机体之间设置有加料盖开合装 置,该加料盖开合装置包括沿机体高度方向设置的套筒,该套筒固定连接于机体外壁上,在 该套筒内套设有转轴,在该转轴的上部铰接有一压杆,该压杆具有位于铰接位置一侧的第 一端和位于铰接位置另一侧的第二端,其中该压杆的第一端连接于加料盖上,该转轴的下 部铰接有一操作杆,在该压杆的第二端与该操作杆之间铰接有一连杆。 在本技术的一个可选实施方式中,在所述套筒与转轴之间可设置有轴承,以 使得转轴相对于套筒的转动更顺畅,在旋转打开加料盖时更为省力。在一个具体例子中,所 述的轴承可为推力滚动轴承。 在本技术的一个可选实施方式中,在所述的加料盖的下表面上设置有挡圈, 这样混料腔内的颗粒料在旋转混合上升,会碰到挡圈使料粒下行,克服了料粒挤压加料盖 时从盖缝中漏料现象,并且由于颗粒料被挡圈挡住下行,加料盖可以不用像现有的加料盖 设计的那么厚重。 在该例子中,所述挡圈的外壁面在加料盖盖合在混料腔开口上时与混料腔开口的 内壁面相贴合,从而防止在混料机工作时上升的物料从加料盖与混料腔开口之间的缝隙中 漏出。在该例子中,所述的挡圈可具体为橡胶圈。这样,由于加料盖内增加了橡胶圈,保证 混料机具有良好的密封性能,并消除加料盖与混料腔内壁间的硬接触,减少了震动。 采用本技术的上述结构,在需要打开加料盖投料时,向下压下操作杆,即可通过连杆带动压杆的第二端的向下运动,从而带动连接在压杆第一端的加料盖向上抬起,使得加料盖离开混料腔开口 ;然后转动操作杆使得转轴转动,带动加料盖向一侧移动,从而打 开混料腔开口。在上述加料盖开启过程中,由于供工人进行操作的操作杆(或者也可以称 作手柄)连接在转轴下部,可以根据需要设计的离地面比较低,工人站在地面上就可以方 便地进行操作;并且由于采用了杠杆原理,该开启加料盖的操作也更为省力。因此,与现有 的加料盖开启方式相比,采用本技术的混料机结构,使得开合加料盖的操作更为省力、 省时,提高了生产效率,,减小了工人的劳动强度,适合于连续化工业生产需要。附图说明在此描述的附图仅用于解释目的,而并不代表以任何方式来限制本技术公开的范围的意图。另外,图中的各部件的形状和比例尺寸等仅为示意性的,用于帮助对本实用 新型的理解,并不是具体限定本技术各部件的形状和比例尺寸。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 本技术的教导下,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各种可能的形状和比例尺寸来实施本实用新 型。图1为现有混料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技术的混料机加料盖盖合在混料腔开口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技术的混料机加料盖被抬起的状态示意图; 图4为本技术的压杆与转轴的一种铰接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的细节。但是,需要说明的 是,下面的描述本质上仅为示例性的,而不意图限制本技术公开、应用或使用。在描述 中,在此所使用的某些术语仅用于参照,因此并不意味着进行限制。 如图2-图3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混料机20,该混料机20包括具有混料 腔210的机体21和盖合在混料腔210的开口 211上的加料盖22。在混料腔210内设置有 由电机23驱动的搅拌元件24,在物料被通过混料腔210的开口 211被投入到混料腔210内 后,可以通过搅拌元件24的搅动,进行物料的混合。 如图2所示,在本技术的混料机20中,在加料盖22与机体21之间设置有加料 盖开合装置25,该加料盖开合装置25包括沿机体21高度方向设置的套筒251,该套筒251 固定连接于机体21的外壁上,在该套筒251内套设有转轴252,在该转轴252的上部铰接有 一压杆253,该压杆253具有位于铰接位置2533 —侧的第一端2531和位于铰接位置2533 另一侧的第二端2532,其中该压杆253的第一端2531连接于加料盖22上,该转轴252的 下部铰接有一操作杆254,在该压杆253的第二端2532与该操作杆254之间铰接有一连杆 255。这样,在压下操作杆254时,压杆253能够以铰接位置2533为支点转动,从而将连接 在压杆253第一端2531上的加料盖22向上抬起,离开混料腔210的开口 211。 在需要打开加料盖22投料时,向下压下操作杆254,通过连杆255带动压杆253的 第二端2532向下运动,从而带动连接在压杆253的第一端2531上的加料盖22向上抬起, 使得加料盖22离开混料腔210的开口 211 (如图3所示),然后转动操作杆254使得转轴252转动,带动加料盖22向一侧移动,从而将加料盖22从混料腔210的开口 211上方移开。 此时,可以通过该开口 211向混料腔210内投料。在投料完毕,需要盖合该加料盖22时,与 上述开启动作相反,先压下并转动操作杆254使得加料盖22移动到混料腔210的开口 211 上方,然后慢慢抬起操作杆254,使得加料盖22在压杆253的带动下向下移动,最终盖合在 混料腔210的开口 211上。 在上述加料盖22开合过程中,由于供工人进行操作的操作杆254(或者也可以称 作手柄)连接在转轴252的下部,工人站在地面上就可以方便地进行操作;并且,由于压杆 253能够以铰接位置2533为支点转动,利用杠杆原理,该开合加料盖22的操作也更为省力。 因此本技术的混料机20进行投料时的加料盖22的开合操作与现有方式相比,不但更 为方便简单,而且省时省力,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 在本技术中,所述加料盖开合装置25中各部件之间的铰接连接,可以采用连 接环连接,也可以如图4所示采用枢接轴使它们铰接在一起,当然也可以采用现有的其它 各种铰接方式,只要能够使得在压下操作杆254时,加料盖22抬起即可,其具体铰接方式在 此不做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混料机,其包括具有混料腔的机体和盖合在混料腔开口上的加料盖,其特征在于,在加料盖与机体之间设置有加料盖开合装置,该加料盖开合装置包括沿机体高度方向设置的套筒,该套筒固定连接于机体外壁上,在该套筒内套设有转轴,在该转轴的上部铰接有一压杆,该压杆具有位于铰接位置一侧的第一端和位于铰接位置另一侧的第二端,其中该压杆的第一端连接于加料盖上,该转轴的下部铰接有一操作杆,在该压杆的第二端与该操作杆之间铰接有一连杆。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惠忠马懿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奥星医药耗材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