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互换的人工瓣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23917 阅读:1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人工瓣膜(50),其可以通过腔内放入并包括相对于主轴线(X-X)从未折叠的植入位置向折叠的设定位置径向变形的管状支承件(52)、与管状支承件(52)相连并且可以在锁定位置与释放位置之间变形的柔性隔门(54),在所述锁定位置所述柔性隔门可以横向拉伸,在所述释放位置所述柔性隔门在循环穿过所述管状支承件(52)的流动作用下横向收缩。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包括大体上沿管状支承件(52)的母线延伸并在沿管状支承件(52)的轴线相互远离的至少两点(92A,92B)上与管状支承件相连的刚性元件(9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通过腔内(endoluminal)途径放入适当位置的人工瓣膜(prosthetic valve),这种类型的瓣膜包括可以相对于主轴线在张开植入位置和折叠定位位置之间径向变形的管状支承件;以及与管状支承件相连并且可以在阻隔位置和释放位置之间变形的柔性隔门,其中,所述隔门在所述阻隔位置横向延伸,所述隔门在所述释放位置在穿过管状支承件的血液流动的作用下横向收缩。
技术介绍
心脏包括通过瓣膜分隔的两个心房和两个心室。瓣膜还出现在右心室的出口(肺动脉瓣膜)和左心室的出口(主动脉瓣膜)。这些瓣膜确保血液仅在一个方向流动,避免了血液在心室收缩结束时回流。瓣膜会患疾病。特别是,它们会出现打开性能变差的问题,由此降低血液的流动,或者它们会出现一定的泄漏,由此使血液回流或反流到刚刚将其排出的心室内。这些反流问题导致心室不正常的扩张,由此在长时间工作之后产生心力衰竭。已知通过外科手术更换患病的瓣膜来治疗这种疾病。通过从已故患者身上取下的瓣膜或者通过通常被称为生物假体的人工瓣膜替换患病瓣膜,尤其是在左心室出口的主动脉瓣膜。人工瓣膜由金属环结构和由动物源性组织制成的柔性隔门组成。该隔门永久紧固在所述结构上。特别地,在文献WO01/03095和WO00/27975中描述这种瓣膜。一旦植入后,所述结构压靠与其缝合相连的心脏内壁上,尤其是在通向来自左心室的主动脉瓣膜的入口处。已经发现,在这种假体植入几年之后,其变质并且不再有效地发挥作用。特别地,柔性隔门撕裂并且出现孔洞,或者隔门变得钙化并由此失去柔韧性,从而不再能够变形以完成其瓣膜功能。因此,必须将新假体放入适当位置。然而,不能通过腔内途径取出旧假体,这尤其是因为假体的承载件构件被缝合在心脏壁上,意味着为了完成瓣膜的更换不通过大的外科手术是不能使假体分离的。为了避免在取出旧假体并将第二假体放入适当位置时进行大的外科手术,已经设想通过在旧假体内的适当位置留出的腔内途径将新人工瓣膜放入适当位置。新人工瓣膜通过管状支承件形成,该管状支承件由装配有柔性隔门的径向可变形栅格组成,所述柔性隔门布置在由管状支承件限定的管道内。该隔门与管状支承件相连,并具有能够通过变形使血液在一个方向流动并防止血液在相反方向流动的形状。已经设想管状支承件由限定了大体上菱形网孔的交织弹性金属丝线制成。这种管状支承件被称为“支架(stent)”。该管状支承件可以在其直径减小的插入位置与其直径更大并足以使支承件能够压靠在旧假体的承载结构内部的植入位置之间变形。为了被放入适当位置,这种包括管状栅格支承件的人工瓣膜布置在小直径导管内。导管的端部通过动脉网达到已经组装了不再发挥作用、旧假体的区域。采用接合在导管中的丝状元件将新人工瓣膜从导管中推出。由于管状支承件是弹性的,因此当其不再通过导管受到径向压缩时其立即独立张开。其随后达到绕旧假体的承载结构的内周进行压靠。随后在心脏仍然跳动的同时将新人工瓣膜放入适当位置。当处理主动脉瓣膜时,克服血液流动地引入人工瓣膜。因而,在新人工瓣膜张开时的同时,其在主动脉的入口处张开,由此将主动脉阻隔。在张开过程中,新人工瓣膜具有较大的横向表面区域。这样,在心脏收缩导致血液排入主动脉的过程中,人工瓣膜承受在张开过程中被曳出的危险,并由此最终远离旧瓣膜的承载结构进行定位。新瓣膜则阻隔了动脉,而不会以令人满意的方式发挥其作用。新人工瓣膜错误定位的结果经常对患者造成非常大的损害,因为新插入的人工瓣膜除了通过外科手术之外不能被取出。为了避免这个难题,已知的是在心脏的两次收缩之间快速并准确地配置新人工瓣膜。然而,由于持续时间非常短,因此难以将新人工瓣膜放入适当的位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人工瓣膜,其在不存在瓣膜在轴向错误定位的较大危险的情况下,甚至是在血液在人工瓣膜植入的区域有力流动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腔内途径被放入适当位置。为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上述类型的可互换的人工瓣膜,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大体上沿管状支承件的母线延伸的至少一个刚性元件,所述刚性元件在沿管状支承件的轴线间隔开的至少两点处与管状支承件相连。在特定实施方式中,所述人工瓣膜包括以下特征中的一个或多个■管状支承件限定了防水的实心圆筒形壁;■管状支承件包括覆盖在可拉伸薄膜中的管状栅格,所述薄膜是防水的并形成所述实心圆筒形壁;■所述刚性元件或每个刚性元件交替地接合在栅格的网孔内;■管状支承件具有大体上圆筒形的中间躯干以及在躯干的轴向两端处的两个大体上截圆锥形的凸环,所述凸环远离躯干地朝向支承件的端部呈喇叭形;■管状支承件是弹性的,并且形状被构造成从其折叠位置弹性地被推压向其张开位置;■所述刚性元件或每个刚性元件具有突出端,其与将人工瓣膜保持在适当位置的支杆相连;■管状支承件通过形成三角支撑的会聚支腿得到延伸,所述支腿在基本上位于管状支承件的轴线上的连接点处相互连接;■隔门具有可以在闭合位置和用于使血液流通过的打开位置之间变形的三个膜片,其中,在所述闭合位置,膜片的自由边缘在它们一半长度上成对地相互接触,在所述打开位置,三个膜片相互隔开。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处理组件,包括上述人工瓣膜; 用于将瓣膜放入适当位置的导管;以及用于保持人工瓣膜的支杆,所述支杆包括用于使其与人工瓣膜的元件成直线地互连的装置。附图说明通过阅读仅通过示例方式给出并参照附图做出的以下详细描述,可以更清楚地了解本专利技术,其中图1是通过外科手术植入的受损人工瓣膜的透视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人工瓣膜处于其闭合状态的透视图,所述瓣膜处于通过受损的旧人工瓣膜而被植入的过程中;图3是图2所示人工瓣膜的端视图;图4是与图3所示相同的人工瓣膜处于其打开状态的视图;图5和6是表示将本专利技术的人工瓣膜放入适当位置的相继阶段的纵向剖视图;以及图7是和8是与图5和6相同的视图,表示取出本专利技术的人工瓣膜的相继阶段。具体实施例方式图1表示受损并需要处理的人工瓣膜10。该人工瓣膜假定已经通过外科手术被植入以例如替换心脏的主动脉瓣膜。因而,该瓣膜被直接放置在自然瓣膜的位置处主动脉的上游。这种人工瓣膜本身是已知的,并且大体上包括承载结构12和柔性隔门(shutter)14。承载结构12大体上包括承载三个刚性栓18(其中每个都平行于环16的轴线延伸)的刚性环16。该环由刚性金属圆环体组成,其中三个栓18焊接在所述刚性金属圆环体上。圆环体以织物层覆盖在其整个表面上,从而使人工瓣膜通过在织物层和心脏壁之间缝合而被紧固在心脏组织上。环16的内径在15毫米(mm)-40mm的范围。每个栓18在一端与环16相连,并且所有的栓都从环的同一侧突出。栓绕承载结构12的轴线在角度方面规则分布。包括环16的栓18的总高度处在10mm-30mm的范围。柔性隔门14同时地永久固定在栓18以及环16上。在所示实施方式中,柔性隔门由大体上矩形的三个膜片26组成。沿着形成底部的长侧面28,每个膜片26在两个相邻栓18之间与承载结构相连。因此,沿所述底部,膜片沿环16呈现圆弧形。膜片的两个侧边缘沿栓18在长度方向上连接。以已知方式,形成柔性隔门的三个膜片26通常在闭合位置和打开位置之间变形;在所述闭合位置,膜片的三个边缘相互接触,膜片通过朝向人工瓣膜的轴线发生变形而向外限定了用于积聚血液的三个袋腔;在所述打开位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通过腔内途径被放置在适当位置的人工瓣膜(50),所述瓣膜包括:可以相对于主轴线(X-X)在张开植入位置和折叠定位位置之间径向变形的管状支承件(52);以及与管状支承件(52)相连并且可以在阻隔位置和释放位置之间变形的柔性 隔门(54),其中,所述隔门在所述阻隔位置横向延伸,所述隔门在所述释放位置在穿过管状支承件(52)的血液流动的作用下横向收缩;所述瓣膜的特征在于,其包括大体上沿管状支承件(52)的母线延伸的至少一个刚性元件(90),所述刚性元件(9 0)在沿管状支承件(52)的轴线间隔开的至少两点(92A,92B)处与管状支承件(52)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米科拉伊维托尔德斯蒂尔克
申请(专利权)人:彼鲁兹实验室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FR[法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