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朱修和专利>正文

液压阻尼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235297 阅读:2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液压阻尼器,包括活塞缸、活塞、与活塞联动的油液,所述的活塞缸一端封闭,另一端为开口端,供活塞的伸缩,在所述开口端设有密封部件;在所述活塞由活塞头和活塞杆组成,其中活塞头设置在活塞缸内且靠近密封端一侧,活塞杆设置在活塞缸开口端一侧,活塞头由活塞片I、活塞环、活塞片II三部分组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缓冲速度稳定,控制精度高的优点。可广泛应用于各种门窗结构中。(*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液压阻尼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液压阻尼器,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对家具铰链起到缓冲作用 的液压阻尼器。
技术介绍
日常生活中家具门或门为了开和关的需要,均在门边缘处安装有铰链,传统的 门铰链大多为弹簧铰链,由于弹簧铰链缓冲力不稳定,而且速度过快,造成门在关闭的 过程中形成强大的冲击力,长期使用容易造成门的损坏。现今,市场上出现了安装有液 压阻尼器的铰链,缓冲性能大大的提高,能够起到保护门的作用,但是普通的液压阻尼 器上的活塞油道孔比较直、短,且油道孔比较大,通油速度或快或慢,也会造成缓冲速 度不太稳定,很难控制其缓冲的精确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缓冲速度稳 定,控制精度高的液压阻尼器。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液压阻尼器,包括活塞缸、活 塞、与活塞联动的油液,所述的活塞缸一端封闭,另一端为开口端,供活塞伸缩,在所 述开口端设有密封部件。所述的活塞由活塞头和活塞杆组成,其中活塞头设置在活塞杆 一端且靠近活塞缸内密封端一侧,活塞杆的另一端从活塞缸开口端处示出且可作往复伸 缩运动。在活塞缸内开口端处设置有Y形密封圈和O形密封圈,Y形密封圈和O形密 封圈中部均设有通孔,活塞杆穿过Y形密封圈和O形密封圈的通孔并可在通孔中作往复 伸缩运动。活塞头由活塞片I、活塞环、活塞片II三部分组成,其中活塞片II的中央部 设有突起的圆轴底座,活塞环套箍在圆轴底座上并与圆轴底座相吻合,活塞片I紧密连接 在圆轴底座的相对活塞片II的另一端,活塞环处于活塞片I和活塞片II中间并与活塞片I 和活塞片II的接触面之间具有一定间隙。在所述活塞片I和活塞片II上均设有通油孔I和通油孔II,在所述的圆轴底座上 设有油液通槽,此油液通槽与通油孔II直线连通。所述的活塞片I与活塞片II的直径均略小于活塞缸的内径,活塞片I与活塞片II 与活塞缸内壁形成的间隙即为油液通道。所述的活塞环为O形圈形状,活塞环的直径与活塞缸的内径相等,活塞环与活 塞缸内壁密封。所述的通油孔I的开口槽较小,通油孔II的开口槽较大且与圆轴底座上的油液通 槽直线连通。操作过程中当活塞推进时,在活塞推进力的作用,缸内密封端一侧的油液受 活塞头压力作用,油液先从活塞片I与活塞缸内壁之间的间隙通道和通油孔I快速通过, 而此时因油液压力,活塞环贴紧活塞片II,油液再快速通过圆轴底座的油液通槽,然后直线穿流过通油孔II从而快速流入另一侧缸内。此快速推进的特点正好适合门铰链快速 张开,达到开门阻力小从而快速开门的需要。反之,当活塞拉出时,因油液压力,活塞 环贴紧活塞片I,此时因活塞环为O形圈的形状,在贴紧活塞片I时正好与活塞片I和圆 轴底座形成夹角通道,油液先缓慢流过通油孔II,再流经圆轴底座的油液通槽到达所述 的夹角通道内,油液在环绕着夹角轴向流动,当油液轴向流到通油孔I处时,正好可从较 小的通油孔I处缓慢流入另一侧缸内。此缓慢拉出的特点正好适合门铰链需要缓慢的合 上,从而缓冲了关门速度而保护了门不会受到大冲击力造成损伤。所述活塞片I的通油孔I与所述活塞片II的通油孔II沿轴向相对方向设置。当 活塞作推进运动时,通油孔I与通油孔II之间的间距越远,油液通过环绕夹角通道的距离 就越长,油液通行速度越慢,活塞运行的速度也就越缓慢;反之,通油孔I与通油孔II之 间的间距越近,油液通过环绕夹角通道的距离就越短,油液通行速度就略快一些,活塞 运行的速度也略快一点。通油孔I与通油孔II之间的间距是根据不同产品的缓冲速度快 慢的要求不同来设计两个通油孔间距的不同位置。所述的密封部件为上下叠置的Y形密封圈和O形密封圈。Y形密封圈也起到了 让活塞拉出的速度更加缓慢的功能。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结构简单;2、缓冲速度稳定;3、控制精度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液压阻尼器的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液压阻尼器的俯视图;图3为图2的A-A向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液压阻尼器的侧视图;图5为活塞拉出时的部分剖面图;图6为本技术液压阻尼器的拉开状态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液压阻尼器的拉开状态的示意图;图8为活塞片I的截面示意图;图9为活塞片II的截面示意图。其中1-活塞缸;2-活塞杆;3-活塞片I ; 4-活塞片II ; 5_Y形密封圈;6_0 形密封圈;7-活塞环;81-通油孔I; 82-通油孔II; 91-圆轴底座;92-圆轴底座上的 油液通槽;93-夹角通道。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至图9所示,本技术液压阻尼器,包括活塞缸1、活塞、与活塞联动 的油液,所述的活塞缸1 一端封闭,另一端为开口端,供活塞伸缩,在所述开口端设有 密封部件。所述的活塞由活塞头和活塞杆2组成,其中活塞头设置在活塞杆2—端且靠近 活塞缸1内密封端一侧,活塞杆2的另一端从活塞缸开口端处示出且可作往复伸缩运动。在活塞缸内开口端处设置有Y形密封圈5和O形密封圈6,Y形密封圈5和O形密封圈 6中部均设有通孔,活塞杆穿过Y形密封圈5和O形密封圈6的通孔并可在通孔中作往复 伸缩运动。活塞头由活塞片I 3、活塞环7、活塞片II 4三部分组成,其中活塞片II 4的 中央部设有突起的圆轴底座91,活塞环7套箍在圆轴底座91上并与圆轴底座相吻合,活 塞片I 3紧密连接在圆轴底座91的相对活塞片II的另一端,活塞环7处于活塞片I 3和活 塞片II 4中间并与活塞片I 3和活塞片II 4的接触面之间具有一定间隙。在所述活塞片I 3和活塞片II 4上均设有通油孔I 81和通油孔II 82,在所述的圆轴底座91上设有油液通 槽92,此油液通槽92与通油孔II 82直线连通。所述的活塞片I 3与活塞片II 4的直径均略小于活塞缸1的内径,活塞片I 3与活 塞片114与活塞缸1内壁形成的间隙即为油液通道。所述的活塞环7为O形图形状,活塞环7的直径与活塞缸1的内径相等,活塞环 7与活塞缸1内壁密封。所述的通油孔I 3的开口槽较小,通油孔II 4的开口槽较大且与圆轴底座91上的 油液通槽92直线连通。操作过程中当活塞推进时,在活塞推进力的作用,缸内密封端一侧的油液受 活塞头压力作用,油液先从活塞片I与活塞缸内壁之间的间隙通道和通油孔I快速通过, 而此时因油液压力,活塞环贴紧活塞片II,油液再快速通过圆轴底座的油液通槽,然后 直线穿流过通油孔II从而快速流入另一侧缸内。此快速推进的特点正好适合门铰链快速 张开,达到开门阻力小从而快速开门的需要。反之,当活塞拉出时,因油液压力,活塞 环贴紧活塞片I,此时因活塞环为O形圈的形状,在贴紧活塞片I时正好与活塞片I和圆 轴底座形成夹角通道93 (如图5所示),油液先缓慢流过通油孔II,再流经圆轴底座的油 液通槽到达所述的夹角通道内,油液在环绕着夹角轴向流动,当油液轴向流到通油孔I处 时,正好可从较小的通油孔I处缓慢流入另一侧缸内。此缓慢拉出的特点正好适合门铰 链需要缓慢的合上,从而缓冲了关门速度而保护了门不会受到大冲击力造成损伤。所述活塞片I的通油孔I与所述活塞片II的通油孔II沿轴向相对方向设置。当 活塞作推进运动时,通油孔I与通油孔II之间的间距越远,油液通过环绕夹角通道的距离 就越长,油液通行速度越慢,活塞运行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液压阻尼器,包括活塞缸、活塞、与活塞联动的油液,所述的活塞缸一端封闭,另一端为开口端,供活塞的伸缩,在所述开口端设有密封部件;在所述活塞由活塞头和活塞杆组成,其中活塞头设置在活塞缸内且靠近密封端一侧,活塞杆设置在活塞缸开口端一侧,其特征在于:活塞头由活塞片Ⅰ、活塞环、活塞片Ⅱ三部分组成,其中活塞片Ⅱ的中央部设有突起的圆轴底座,活塞环套箍在所述圆轴底座上并与圆轴底座相吻合,所述活塞片Ⅰ紧密连接在所述圆轴底座的相对活塞片Ⅱ的另一端,所述活塞环处于所述活塞片Ⅰ和所述活塞片Ⅱ中间,并与所述活塞片Ⅰ和所述活塞片Ⅱ的接触面之间具有一定间隙。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修和
申请(专利权)人:朱修和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