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体式行车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232810 阅读:2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立体停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承托载车板的分体式行车架。所述行车架的机架为由水平向的横梁和竖直向的纵梁构成的门形或矩形结构,所述机架上设置有便于行车架水平向移动的横移机构和便于设置在行车架上的载车板竖直向移动的升降机构。由于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的行车架为分体式,因此大大节省了制备行车架的材料,降低了生产制造成本;同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标准化程度高,有利于批量生产;此外,由于机架上设置有横移机构和升降机构,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结构较为紧凑,空间体积小且零部件集成度高。(*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立体停车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承托载车板的分体式行 车架。
技术介绍
目前用于升降横移式停车设备的行车架都是整体式的,也既现有的行车架是由 多个横、纵梁组成的立体式整体框架结构,同时每一个行车架还自带一台升降电机和一 台横移电机,因此现有行车架的材料消耗较大,结构复杂且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分体式行车架,其结构简单,材料省且成本低。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分体式行车架,行车 架的机架为由水平向的横梁和竖直向的纵梁构成的门形或矩形结构,所述机架上设置有 便于行车架水平向移动的横移机构和便于设置在行车架上的载车板竖直向移动的升降机 构。由上述可知,本技术中的行车架为分体式,因此大大节省了制备行车架的 材料,降低了生产制造成本;同时本技术的标准化程度高,有利于批量生产;此 外,由于机架上设置有横移机构和升降机构,因此本技术的结构较为紧凑,空间体 积小且零部件集成度高。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左视图;图3是去掉钢梁的图1的俯视图;图4是图1的另一种左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 3所示,一种分体式行车架,行车架的机架10为由水平向的横梁11和 竖直向的纵梁12构成的门形或矩形结构,所述机架10上设置有便于行车架水平向移动的 横移机构和便于设置在行车架上的载车板竖直向移动的升降机构。进一步的,如图1 3所示,所述的横移机构包括固设在机架10上的横移牵引 装置连接板70和设置在所述横梁11上的横移轮20,机架10上还固设有防翻装置,所述 的横移牵引装置连接板70、横移轮20和防翻装置位于机架10的同一侧。横移轮20的设置方式有多种实现方案,以下分别列举较为优选的两种第一种方案如图2所示,所述的横梁11的朝向横移牵引装置连接板70的一侧 设置有支臂13,横移轮20的外侧轮面上设置有与其行走于之上的钢梁80上的导轨30相嵌合的凹部,横移轮20与防翻装置相配合使得行车架挂设在钢梁80上并沿钢梁80限定 的方向移动。第二种方案如图4所示,所述的横梁11的朝向横移牵引装置连接板70的一侧 设置有支臂13,支臂13上设有轴21,横移轮20固定套设在轴21的端部,且横移轮20 的轴线与机架10所在的门型平面相平行,横移轮20与其行走于之上的钢梁80上的导轨 30构成滚动配合,且横移轮20与防翻装置相配合使得行车架挂设在钢梁80上并沿钢梁 80限定的方向移动。防翻装置也有多种实现方案,以下同样分别列举较为优选的两种第一种方案如图2所示,所述的防翻装置为悬臂50,悬臂50自机架10向横 移轮20 —侧伸出。第二种方案如图2、4所示,所述的防翻装置为设置在所述纵梁12上的侧轮 40,侧轮40与横移轮20位于机架10的同一侧,所述的侧轮40的中轴线与机架10所在 的门型平面相平行。因此横移轮20与防翻装置的配合也有多种实现方案,以下结合附图2、4对其中 几种方案作详细说明第一种配合方案,所述的横移轮20的外侧轮面上设置有与其行走于之上的导轨 30相嵌合的凹部,本方案中的防翻装置设置为悬臂50,且悬臂50自机架10向横移轮20 一侧伸出。如图2所示,安装时将横移轮20的外侧轮面上的凹部与其旁侧钢梁80上侧的导 轨30嵌合在一起,并使悬臂50的端部抵靠在钢梁80的腹板侧面上即可。需要水平向移 动本分体式机架时,通过横移牵引装置连接板70使分体式机架与钢梁80旁侧的水平向的 横移链条(图中未示出)卡接固定在一起,由横移链条带动本分体式机架移动,分体式 机架沿导轨30限定的方向移动。第二种配合方案如图2所示,所述的横移轮20的外侧轮面上设置有与其行走 于之上的导轨30相嵌合的凹部,此时本方案中的防翻装置包括悬臂50和设置在所述纵梁 12上的侧轮40,悬臂50自机架10向横移轮20 —侧伸出;侧轮40与横移轮20位于机架 10的同一侧,且侧轮40的中轴线与机架10所在的门型平面相平行。第三种配合方案如图4所示,所述的横梁11的朝向横移牵引装置连接板70的 一侧设置有支臂13,支臂13上设有轴21,横移轮20固定套设在轴21的端部,且横移轮 20的轴线与机架10所在的门型平面相平行,横移轮20与其行走于之上的钢梁80上的导 轨30构成滚动配合;此时本方案中的防翻装置为设置在所述纵梁12上的侧轮40,侧轮 40与横移轮20位于机架10的同一侧,且侧轮40的中轴线与机架10所在的门型平面相平 行。本方案中的横移轮20和侧轮40相对地抵靠在钢梁80的两侧,从而使得行车架的运 行更加稳定且不易发生侧翻,保证了整个立体停车装置运行的稳定性。当然,图4中的固设在轴21的端部横移轮20也可以和单独的悬臂50相配合, 还可以和悬臂50以及侧轮40共同相配合。作为对第一、二种配合方案的优选设计,如图2所示,所述的横移轮20的外侧 轮面上的凹部呈两边高中间低的三角形状,横移轮20与横截面为三角状的导轨30卡合在 一起,以保证横移轮沿导轨30限定的方向平移。更进一步的,参见图2,所述的悬臂50的远离机架10的端部呈平直的板状,以 有利于悬臂50的端部与钢梁80的腹板侧面构成滑动配合,以防止分体式行车架移动时脱 离导轨30。如图2、4所示,侧轮40行走在钢梁80的下侧翼板上,以使本分体式行车架在 行走时保持较好地稳定和平衡状态。如图1、3所示,所述的升降机构包括设置在机架10上侧的链轮组,链轮组由分 设在横梁11两侧的链轮小组构成,每一个链轮小组均设置有至少两个链轮60,各个链轮 60的中心处在同一个平面上,各个链轮60的中轴线互相平行,且链轮60的中轴线与机架 10所在的门型平面相垂直。使用时在载车板100的侧部也装设链轮110,使用于传动的升降链条依次穿过机 架10上的链轮60和载车板侧部的链轮110,由此得到可以升降载车板的滑轮组,通过此 滑轮组来控制载车板的竖直升降。如图1所示,所述的纵梁12的下端设置有与载车板相连的安全防坠装置90,且 安全防坠装置90和横移机构分设在机架10的两侧。所述的安全防坠装置有多种实施方案,具体可参见现有技术。下面结合图1 4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机架10用型材焊接成一个门型结构,升降机构中的链轮60、横移牵引装置连接 板70、横移轮20和防翻装置50、安全防坠装置90、侧轮40等全部安装在机架10上。使用时将两个机架10沿载车板100的长度方向相对安装,其中一个安装于立体 停车设备的前钢梁上,另一个安装于立体停车设备的后钢梁上,并将载车板100通过安 全防坠装置90固定在机架10的下侧。升降链条61通过链轮将载车板100和行车架10连接起来,以驱动载车板100沿竖直方向移动。横移牵引装置连接板70连接在横移链条所在的横移传动系统上,以驱动行车架 沿水平方向移动。权利要求1.一种分体式行车架,其特征在于行车架的机架(10)为由水平向的横梁(11) 和竖直向的纵梁(12)构成的门形或矩形结构,所述机架(10)上设置有便于行车架水 平向移动的横移机构和便于设置在行车架上的载车板竖直向移动的升降机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体式行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横移机构包括固设 在机架(10)上的横移牵引装置连接板(70)和设置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分体式行车架,其特征在于:行车架的机架(10)为由水平向的横梁(11)和竖直向的纵梁(12)构成的门形或矩形结构,所述机架(10)上设置有便于行车架水平向移动的横移机构和便于设置在行车架上的载车板竖直向移动的升降机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鸿雁龚慧松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鸿路钢结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王鸿雁龚慧松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4[中国|安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