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鼻立铣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231573 阅读:1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这样一种用于机加工的圆鼻立铣刀,为解决已有立铣刀存在的排屑不畅、刀尖易崩刃等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取将数条刀齿(2)和排屑槽(3)呈35°螺旋角设置在刀体(1)上。从而具有排屑容易、刀刃强度高等优点。(*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金属切削刀具,尤其是涉及一种由刀柄、刀体、刀齿和排屑槽组成的圆鼻立铣刀。技术背景目前,市场上公开了这样一种立铣刀,其结构特点是由刀柄、刀体、刀 齿和排屑槽组成,在刀柄一端的刀体上设置有数个刀齿和排屑槽,排屑槽设置在两相邻的 刀齿之间,刀齿和排屑槽呈螺旋状设置在刀体上,其数个刀齿和排屑槽以相同的螺旋角对 称地设置在刀体上,由于刀齿螺旋角为25。 -30°易造成排屑不畅,又由于刀齿前后角过 大,当冲击力较大时,易产生刀尖崩刃现象,影响铣刀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排屑容易、不易产生崩刃、提高生产效率 的圆鼻立铣刀。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圆鼻立铣刀,由刀柄、刀体、刀齿和排屑槽组成,在刀柄一端的刀体上设置有数个刀齿和排屑槽,排屑槽设置在两相邻的刀齿之间,刀齿和排屑槽呈螺旋状设置在刀体上,数条刀齿和排屑槽呈35°螺旋角设置在刀体上。 刀齿的齿背由第一后刀面和第二后刀面组成,第一后刀面设置在刀齿的刀刃与第二后刀面之间。 在铣刀的圆周刃与端面之间设置圆弧过渡。 采用这种结构后,由于在刀体上设置了呈35°螺旋角的刀齿,使排屑更加畅顺,又由于刀齿的齿背由第一后刀面和第二后刀面组成,第一后刀面设置在刀齿的刀刃与第二后刀面之间,从而增加了刀刃的韧性和强度,同时,又在铣刀的圆周刃与端面之间设置圆弧过渡,避免了铣刀在切削加工时由于刀尖过于锋利而造成崩刃现象。附图说明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图1是本技术圆鼻立铣刀的主剖视示意图。 图2是图1A-A向的剖视示意图。 图中l.刀体2.刀齿3.排屑槽4.刀柄。具体实施方式附图所示本技术圆鼻立铣刀,由刀柄4、刀体1、刀齿2和排屑 槽3组成,在刀柄4 一端的刀体1上设置有数个刀齿2和排屑槽3,排屑槽3设置在两相邻 的刀齿2之间,刀齿2和排屑槽3呈螺旋状设置在刀体1上,数条刀齿2和排屑槽3呈35° 螺旋角设置在刀体l上;刀齿2的齿背由第一后刀面和第二后刀面组成,第一后刀面设置在 刀齿2的刀刃与第二后刀面之间;在铣刀的圆周刃与端面之间设置圆弧过渡。权利要求一种圆鼻立铣刀,由刀柄、刀体、刀齿和排屑槽组成,在刀柄一端的刀体上设置有数个刀齿和排屑槽,排屑槽设置在两相邻的刀齿之间,刀齿和排屑槽呈螺旋状设置在刀体上,其特征在于数条刀齿(2)和排屑槽(3)呈35°螺旋角设置在刀体(1)上。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圆鼻立铣刀,其特征在于刀齿(2)的齿背由第一后刀面和 第二后刀面组成,第一后刀面设置在刀齿(2)的刀刃与第二后刀面之间。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鼻立铣刀,其特征在于在铣刀的圆周刃与端面之间设置圆弧过渡。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这样一种用于机加工的圆鼻立铣刀,为解决已有立铣刀存在的排屑不畅、刀尖易崩刃等问题,本技术采取将数条刀齿(2)和排屑槽(3)呈35°螺旋角设置在刀体(1)上。从而具有排屑容易、刀刃强度高等优点。文档编号B23C5/10GK201519794SQ20092031176公开日2010年7月7日 申请日期2009年9月29日 优先权日2009年9月29日专利技术者林强钟 申请人:龙岩市华锐硬质合金工具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圆鼻立铣刀,由刀柄、刀体、刀齿和排屑槽组成,在刀柄一端的刀体上设置有数个刀齿和排屑槽,排屑槽设置在两相邻的刀齿之间,刀齿和排屑槽呈螺旋状设置在刀体上,其特征在于:数条刀齿(2)和排屑槽(3)呈35°螺旋角设置在刀体(1)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强钟
申请(专利权)人:龙岩市华锐硬质合金工具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5[中国|福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