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隔环及具有该间隔环的镜头模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223609 阅读:2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间隔环,其安装在镜筒内且设置于第一光学元件与第二光学元件之间。间隔环包括用于抵持第一光学元件的第一表面、相背且平行于第一表面并用于抵持第二光学元件的第二表面、与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垂直连接且用于抵持镜筒的外侧壁及与外侧壁相背的内侧壁。间隔环具有向间隔环内突的顶点。内侧壁包括自该顶点平行于第一表面向外侧壁延伸的第一侧壁、用于连接第二表面与第一侧壁的第二侧壁及向顶点的方向延伸且连接第一表面与第一侧壁的第三侧壁。第一侧壁与第三侧壁在顶点处形成尖角,该尖角在60度至70度的范围内。在该角度下较易成型且不易产生毛边,可保证成型后间隔环的内径较准确。另,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具有该间隔环的镜头模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间隔环及具有该间隔环的镜头模组
技术介绍
随着光学成像技术的发展,镜头模组在数码相机、摄像机等成像装置中得到广泛 应用,而整合有镜头模组的手机、笔记本等电子装置,更得到众多消费者的青睐。具有拍摄 功能的镜头模组一般由光学元件以及间隔环等组成,间隔环设置在相邻的两个光学元件之 间以调整该相邻的两个光学元件之间的距离,进而调整该镜头模组的光学性能,如设置在 两个镜片之间以调整镜头模组的有效焦距。目前,间隔环一般通过射出成型得到。某些实际应用中,为了阻隔透过镜片边缘的 杂散光,间隔环的内表面需设计成楔形。楔形内表面的尖角通过靠破得到。一般地,若尖 角过小(如小于或等于45度),则靠破处不易成型,导致间隔环的内径比设计值小。若尖 角过大(如大于或等于80度),则在从浇口注入原料时冲力使原料充满尖角处,由于冲力 大,原料甚至可以充至公、母模之间的缝隙,这样就容易产生毛边,成型后也会导致间隔环 的内径的尺寸不均一,不准确。然而,在应用中,间隔环的内径的尺寸对镜头模组的光学性 能的影响可能很大,间隔环的内径可能无法满足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成型时其内径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间隔环,其用于安装在一个镜筒内且设置于一个第一光学元件与一个第二光学元件之间,该间隔环包括一个用于抵持该第一光学元件的第一表面、一个相背且平行于该第一表面并用于抵持该第二光学元件的第二表面、一个与该第一表面及该第二表面垂直连接且用于抵持该镜筒的外侧壁及一个与该外侧壁相背的内侧壁,其特征在于:该间隔环具有一个向该间隔环内突的顶点,该内侧壁包括一个自该顶点平行于第一表面向该外侧壁延伸的第一侧壁、一个用于连接该第二表面与该第一侧壁的第二侧壁及一个向该顶点的方向延伸且连接该第一表面与该第一侧壁的第三侧壁,该第一侧壁与该第三侧壁在该顶点处形成一个尖角,该尖角在60度至70度的范围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间隔环,其用于安装在一个镜筒内且设置于一个第一光学元件与一个第二光学 元件之间,该间隔环包括一个用于抵持该第一光学元件的第一表面、一个相背且平行于该 第一表面并用于抵持该第二光学元件的第二表面、一个与该第一表面及该第二表面垂直连 接且用于抵持该镜筒的外侧壁及一个与该外侧壁相背的内侧壁,其特征在于该间隔环具 有一个向该间隔环内突的顶点,该内侧壁包括一个自该顶点平行于第一表面向该外侧壁延 伸的第一侧壁、一个用于连接该第二表面与该第一侧壁的第二侧壁及一个向该顶点的方向 延伸且连接该第一表面与该第一侧壁的第三侧壁,该第一侧壁与该第三侧壁在该顶点处形 成一个尖角,该尖角在60度至70度的范围内。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间隔环,其特征在于该第一侧壁的长度在0.025毫米至0.035 毫米的范围内。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间隔环,其特征在于该第二侧壁与该第一光学元件的光轴所 成的锐角的度数在40度至60度的范围内。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间隔环,其特征在于该第二表面位于该镜筒的成像侧,该第三 侧壁包括一个自该第一表面垂直延伸出来的第一段,该第一段的长度不低于0. 03毫米。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间隔环,其特征在于该第三侧壁还包括一个与该第一段连接 且向该顶点的方向延伸的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后尧
申请(专利权)人: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