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于清醒动物头部手术的固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521504 阅读:2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对清醒动物实施头部手术时将动物固定的装置。该装置包括束身筒、颈钳和面颊部夹板三部分。束身筒固定于固定器底板上,面颊部夹板活动固定于固定器底板上,颈钳固定于束身筒前端上沿。该装置还可在束身筒的后部设置防止动物退出的尾部挡板,挡板可以沿束身筒内壁移动,挡板上设置可以容纳动物尾巴的孔或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简单实用,固定可靠,特别适用于小白鼠、大白鼠、兔、犬、猴等中、小体型动物的头部手术。(*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为医疗或实验目的对动物实施固定的装置,尤其是对清醒动物实施头部手术,动物取俯卧位时的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动物实验是医学科学研究和教学活动中不可少的重要手段。在动物实验时需要对动物实施固定。在宠物医疗及其它兽医活动中也需要对动物实施固定。对动物的胸腹部手术,动物取仰卧位,可以实行简单的捆绑固定。对动物的胸背部手术,动物取俯卧位,也可以作捆绑固定。然而捆绑的方法不适用于动物的头部手术。在对动物实施头部手术时,如果实行了全身麻醉,对动物固定比较容易,现已有多种麻醉动物的头部固定装置。但在许多情况下需要在动物清醒状态(非麻醉状态)下进行头部手术和实验。对于处于清醒的取俯卧位的动物进行头部和身体的固定便要困难得多。而且,在对头部进行有效固定的同时,应当对身体其他部位的生理活动无大影响。目前各地医学、生物学实验室和兽医院多在使用自制的简易固定装置,其结构和性能并不成熟,难以普遍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动物固定装置所存在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稳定可靠,使用方便,可对动物头部进行有效固定,又不影响身体其他部位生理活动的动物固定装置。本技术动物固定装置包括束身筒、颈钳和面颊部夹板三部分。面颊部夹板在前,束身筒在后,二者均固定于固定器底板上,颈钳位于束身筒与面颊部夹板之间,颈钳固定于束身筒前端上沿。束身筒用于容纳动物的躯干和四肢,为圆筒形或涵洞形。束身筒的前端与颈钳相连。束身筒的后部可设置防止动物退出的档板,档板宜设置为可以沿束身筒内壁移动的活动档板,以适应不同身长的动物。档板上宜设置可以容纳动物尾巴的孔或槽。颈钳为钳形,其转动轴与束身筒相固定,转动轴以下部分为钳爪,转动轴以上部分为钳柄。钳爪分别为半圆形,两个钳爪的弧形相对,构成近似圆形,与动物的颈部相适应。钳柄为操作捏持处,控制钳爪的张合。夹板是两块与动物颊部相适应的弧性板。所谓弧形,是指在俯视时的形状。在正视时,板的上沿有月牙形缺口,到达动物耳的下部。两夹板之间的距离设计为可调的,以适应动物头颅的大小。本技术适用于任何中、小体型,颈部较头、肩为细的动物,大致可以涵盖所有哺乳动物,其中包括小白鼠、大白鼠、兔、犬、猴等。使用时,将动物从束身筒后端送入,将动物尾巴置于档板的槽中,将档板推至一定位置,将动物的头赶至束身筒前端,捏持颈钳钳柄使钳爪张开,待动物头部通过后将动物的颈部夹持,即可将动物基本固定,再移动面颊档板,将动物头部固定。本技术简单实用,固定可靠,特别适用于动物的头部手术。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剖视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结构中束身筒档板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结构中颈钳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结构中面颊夹板及固定板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所表示的部件或部位为,1-束身筒 2-颈钳3-尾部档板 4-面颊夹板5-夹板固定板 6-固定器底版 7-档板滑动槽 21-颈钳螺栓22-颈钳钳柄23-钳爪拉簧 24-钳爪固定钮25-颈钳钳爪31-尾槽32-档板紧固螺栓 41-手术区51-夹板固定板滑动槽 52-夹板紧固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下面以适用于小白鼠的固定装置为例说明本技术。如图1、2所示,本技术包括束身筒1、颈钳2、面颊夹板4。如图1、2、3所示,束身筒1为中空的圆柱形,通过螺栓(图中未示出)固定于固定底板6上。束身筒1后部一侧设置档板滑动槽9。档板3为比束身筒1内径略小的圆形板片。档板3的侧面设置紧固螺栓32,螺栓32的外径略小于档板滑动槽7的宽度。将紧固螺栓32置于滑动槽9中就可以将档板3置于束身筒1内。螺栓32沿槽7移动,可带动档板3沿束身筒1内壁移动。紧固螺栓32可将档板3固定到滑动槽7范围内的选定位置。档板3上还设置容纳动物尾巴的尾槽31。为使档板3更稳定地固定,可在束身筒1的两侧对称地设置两个槽,同时用2个螺栓来固定。如图1、2、4所示,颈钳2形如钳,由左右对称的两个部件构成。每个部件的上部为操作钳柄22,下部为半圆形钳爪25。钳柄22与钳爪25交界处通过螺栓21固定于束身筒1前端上沿,并形成钳爪25的转动轴。在两钳爪25的端部各设置固定钮或孔24,在两固定钮24之间设置一拉簧23。通过捏持颈钳2的两钳柄22,钳爪25可以张合。也可以取消两钳爪25端部的固定钮24和拉簧23,而在两钳柄22之间设置推簧,控制钳爪25的张合。如图1、2、5所示,本技术还包括对小白鼠面颊部进行夹持固定的面颊夹板4。夹板4为左右对称的两块板。每块夹板4分别与夹板固定板5固定连接,侧视呈“L”形。夹板4俯视略成弧形,与动物的面颊部相适应。夹板4上沿呈月牙形缺口,两夹板4月牙形缺口之间的部分构成了手术区41。夹板固定板5平贴在固定器底板6上。每块夹板固定板5上分别设有两个滑动槽51,在每个滑动槽51中设有一个夹板紧固螺栓56。螺栓52外径小于滑动槽51的宽度。螺栓52穿过槽51与固定器底板6连接。螺栓52松动时,两夹板固定板5可相对于固定底板6沿槽51方向前后移动。当小白鼠的颈部被夹持住后,向中心移动两夹板固定板5,将小白鼠头部夹持紧,固定螺栓52,即可将小白鼠头部完全固定。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对清醒动物实施头部手术时将动物固定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束身筒、颈钳和面颊部夹板三部分,面颊部夹板在前,束身筒在后,颈钳位于束身筒与面颊部夹板之间,束身筒固定于固定器底板上,面颊部夹板活动固定于固定器底板上,颈钳固定于束身筒前端上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物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还包括在束身筒的后部设置尾部档板,档板可以沿束身筒内壁移动,档板上设置可以容纳动物尾巴的孔或槽.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物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尾部档板为比束身筒内径略小的圆形板片,档板的侧面设置紧固螺栓,束身筒后部一侧设置档板滑动槽,紧固螺栓的外径略小于档板滑动槽的宽度,紧固螺栓置于滑动槽中带动尾部档板沿束身筒内壁移动。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动物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颈钳形如钳,由左右对称的两个部件构成,每个部件的上部为钳柄,下部为半圆形钳爪,钳柄与钳爪交界处通过螺栓固定于束身筒前端上沿,并形成钳爪的转动轴。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动物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颈钳两钳爪的端部各设置固定钮,在两固定钮之间设置拉簧。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动物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颈钳两钳柄之间设置推簧。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动物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面颊部夹板为左右对称的两块板,每块面颊部夹板分别与夹板固定板固定连接,侧视呈“L”形,面颊部夹板俯视略成弧形,上沿有月牙形缺口,两月牙形缺口之间的部分构成手术区。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动物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面颊部夹板固定板与固定器底板活动连接。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动物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面颊部夹板固定板与固定器底板活动连接具体为,固定器底板上设螺栓,面颊部夹板固定板上设有可相对于螺栓滑动的滑槽,旋紧螺栓上的螺母可紧固面颊部夹板固定板。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对清醒动物实施头部手术时将动物固定的装置。该装置包括束身筒、颈钳和面颊部夹板三部分。束身筒固定于固定器底板上,面颊部夹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对清醒动物实施头部手术时将动物固定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束身筒、颈钳和面颊部夹板三部分,面颊部夹板在前,束身筒在后,颈钳位于束身筒与面颊部夹板之间,束身筒固定于固定器底板上,面颊部夹板活动固定于固定器底板上,颈钳固定于束身筒前端上沿。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鲁强刘玉军张进禄徐建兰
申请(专利权)人:首都医科大学北京神经科学研究所北京舒普生工贸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