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孔径介孔纳米粒子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5207266 阅读:2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所述介孔纳米粒子由介孔氧化硅骨架以及位于所述介孔氧化硅骨架表面的金属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介孔纳米粒子的粒径为80-140nm,所述介孔纳米粒子的内部孔道的孔径为2.5-3.5nm。所述制备方法主要包括制备介孔纳米粒子前驱体和在温度为120-150℃的条件下水热后处理。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介孔氧化硅纳米粒子的铁含量可以按照使用的需要进行调节,具有开放的结构,可以使大分子快速接近反应中心,反应的产物也可以快速离开孔道。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介孔氧化硅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工艺简单,周期短,易于实施,成本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无机材料领域的骨架掺杂有金属活性中心的介孔纳米粒子及其制备方法,特别涉及一种大孔径介孔纳米粒子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介孔材料是指孔径在1.5-50纳米之间的一类有序多孔固体材料。介孔氧化硅由于具有合成容易,结构可控以及易于功能化等优点,最近几年引起极大的研究兴趣,尤其是在非均相催化领域。然而,纯的氧化硅由于缺少必要的酸性位点,很难像传统的沸石分子筛那样对化学反应发挥催化作用。因而制备具有金属活性位点的介孔材料是这类多孔固体用在催化领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目前,已经有不少方法能够有效的在介孔骨架中掺杂金属元素,从而使得这类材料获得了诱人的应用前景。然而,由于所合成的介孔材料的孔道大多长达数微米,如何保证这些掺杂的活性中心能够有效的发挥作用,使得这些金属位点能够被扩散到孔道中的化学反应物所接近,是这些多孔固体能够获得广泛应用的前提条件。目前,一个有效的策略是合成纳米级的,短扩散通道的介孔纳米粒子,使得掺杂的金属活性中心能够被充分利用。但是,已有方法合成的介孔纳米粒子的孔尺寸一般都只有2.5纳米左右,这种相对较小的尺寸,同样会阻碍大分子反应物扩散到孔道中发生有效的反应。因此,急需一种简便易行、成本低廉又有效的制备手段,来合成大孔的且掺杂有金属活性中心的介孔纳米粒子,为大分子催化反应提供更为有效的非均相催化剂。介孔材料的扩孔方法主要采用在制备过程或者后水热处理过程中引入疏水性膨胀剂的方法。疏水性溶剂如三甲基苯(TMB)溶解在表面活性剂的疏水内核,并增加胶束的直径,从而使得在表面活性剂导向下合成的介孔材料的孔尺寸变大。实际上,我们已经报道,不仅仅是纯的化学溶剂TMB,大多疏水化合物如乙酰丙酮铁等都可以溶解在表面活性剂的胶束中。正是基于这种想法,我们同步将含有金属的疏水化合物和纯溶剂一同引入到介孔材料中,同时扩大孔道尺寸并引入活性金属中心。对于介孔纳米粒子而言,目前主要采用直接的溶胶-凝胶过程制备。制备工艺对添加物非常敏感,外加的物质如TMB和乙酰丙酮铁很容易破坏纳米粒子的形貌,改变孔道的长度并破坏介孔材料的长程有序特性,因而,在制备过程中采取扩孔措施似乎不太适合。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介孔纳米粒子,所述介孔纳米粒子由介孔氧化硅骨架以及位于所述介孔氧化硅骨架表面的金属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介孔纳米粒子的粒径为80-140nm,所述介孔纳米粒子的内部孔道的孔径为2.5-3.5nm。所述孔道的形状为平行穿越所述介孔纳米粒子的直通孔。所述分散在所述介孔氧化硅骨架中的金属为铁。所述金属呈离散或低聚状态。-->所述金属掺杂量为少于2%。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所述的介孔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包括:步骤(1):利用溶胶凝胶法,以表面活性剂为模板剂,从硅源来制备介孔纳米粒子前驱体;步骤(2):在不去除所述表面活性剂的条件下,加入扩孔剂、金属源以及水,在温度为120-150℃的条件下对介孔纳米粒子前驱体进行水热后处理,从而制备介孔纳米粒子。在所述步骤(1)中,所述表面活性剂选自:十二、十四、和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所述硅源为硅酸钠或正硅酸乙酯。在所述步骤(2)中,所述扩孔剂为1,3,5-均三甲苯(TMB)或者TMB和苯的混合物,所述金属源为乙酰丙酮铁。所述制备方法在所述步骤(2)之后,进一步包括干燥和煅烧的过程,所述干燥温度为80-120℃,干燥时间为2-8小时,所述煅烧温度为500-700℃,煅烧时间为2-6小时。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介孔纳米粒子在催化剂中的用途。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介孔纳米粒子所掺杂的铁的量可以控制,其主要结构特征如下:(1)孔道尺寸较大,大约为3.5纳米左右,依据扩孔剂的多少,在2.5-3.5纳米范围内可以适度调节;(2)在介孔氧化硅骨架中所掺入的铁高度、均匀分散,呈离散或者低聚态,铁的重量含量在1-2%可以控制;(3)粒子本身为纳米级,孔道长度为100纳米左右,依据铁的掺杂量不同,尺寸在80-120纳米可以调节,整个孔道呈平行状态穿越整个纳米粒子。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后水热处理法制备工艺步骤和主要参数条件范围如下:(1)将合成好的介孔氧化硅纳米粒子分散在蒸馏水中,并在水热釜中搅拌半小时左右。(2)将乙酰丙酮铁的TMB溶液加入到上述水热斧中,并于120-150摄氏度条件下水热24-72小时;(3)离心或过滤分离得到粉体材料;(4)粉体保持在一定温度干燥一段时间;(5)于500-700摄氏度下煅烧并保温2-6小时,得到不同含量铁的催化剂。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介孔氧化硅纳米粒子的铁含量可以按照使用的需要进行调节;所述的介孔氧化硅纳米粒子材料具有开放的结构,可以使大分子快速接近反应中心,反应的产物也可以快速离开孔道。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介孔氧化硅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工艺简单,周期短,易于实施,成本低。本专利技术的介孔氧化硅纳米粒子的用途可覆盖各种大分子氧化还原反应的催化剂;酸碱反应的催化剂等领域。附图说明图1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大孔道、铁掺杂纳米介孔氧化硅的合成工艺过程;图2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介孔氧化硅纳米粒子的小角度X射线衍射图(a)未掺杂铁(b)-->掺铁量1.01%(c)掺铁量1.52%,(d)掺铁量2.04%;图3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纳米介孔氧化硅材料含铁量为2.04%的大角度X射线衍射图;图4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介孔氧化硅纳米粒子的N2吸附等温线图(a)未掺杂铁;(b)掺铁量1.01%;(c)掺铁量1.52%;(d)掺铁量2.04%;图5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介孔氧化硅纳米粒子的孔直径分布图(a)未掺杂铁;(b)掺铁量1.01%;(c)掺铁量1.52%;(d)掺铁量2.04%;图6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介孔氧化硅纳米粒子的扫描和透射电镜照片,铁含量为1.01%,(a)为扫描电镜(b)放大的透射照片(c)透射电子显微镜照片;图7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介孔氧化硅纳米粒子的扫描和透射电镜照片,铁含量为1.54%,(a)为扫描电镜(b)放大的透射照片(c)透射电子显微镜照片;图8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介孔氧化硅纳米粒子的扫描和透射电镜照片,铁含量为2.01%,(a)为扫描电镜(b)放大的透射照片(c)透射电子显微镜照片;图9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铁含量为1.54%的介孔氧化硅纳米粒子的能量损失谱图;图10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介孔氧化硅纳米粒子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图,(a)掺铁量1.01%;(b)掺铁量1.52%;(c)掺铁量2.04%;图11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介孔氧化硅纳米粒子X射线荧光光谱图,(a)掺铁量1.01%;(b)掺铁量1.52%;(c)掺铁量2.04%;图12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介孔氧化硅纳米粒子电子顺磁共振曲线(a)掺铁量1.01%;(b)掺铁量1.52%;(c)掺铁量2.04%;图13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介孔氧化硅纳米粒子氨气程序升温脱附曲线,(a)掺铁量1.01%;(b)掺铁量1.52%;(c)掺铁量2.04%;(d)未掺杂铁的介孔纳米粒子。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但本专利技术不仅局限于实施例。实施例1:(1)制备介孔氧化硅前驱体介孔氧化硅前驱体的制备方法已知。例如可参考文献Chemistry ofMaterials,2001,13,258-263,利用溶胶凝胶法,以表面活性剂为模板剂,从硅源来制备介孔氧化硅前驱体。在本实施例中,选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大孔径介孔纳米粒子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介孔纳米粒子,所述介孔纳米粒子由介孔氧化硅骨架以及位于所述介孔氧化硅骨架表面的金属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介孔纳米粒子的粒径为80-140nm,所述介孔纳米粒子的内部孔道的孔径为2.5-3.5nm。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介孔纳米粒子,所述介孔纳米粒子由介孔氧化硅骨架以及位于所述介孔氧化硅骨架表面的金属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介孔纳米粒子的粒径为80-140nm,所述介孔纳米粒子的内部孔道的孔径为2.5-3.5nm。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介孔纳米粒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孔道的形状为平行穿越所述介孔纳米粒子的直通孔。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介孔纳米粒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散在所述介孔氧化硅骨架中的金属为铁。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介孔纳米粒子,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呈离散或低聚状态。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介孔纳米粒子,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掺杂量为少于2%。6.一种如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介孔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1):利用溶胶凝胶法,以表面活性剂为模板剂,从硅源来制备介孔纳米粒子前驱体;步骤(2):在不去除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顾金楼SP爱兰格瓦饭岛敏夫山泽康雄施剑林
申请(专利权)人:华东理工大学日本化学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