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平瑜专利>正文

可调压式游泳充气气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201845 阅读:18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调压式游泳充气气囊,构造包括气囊(3),气囊(3)连接导气管(8),其特征在于:导气管(8)连接出气口(1),出气口(1)内设有第一单向阀(7),气囊(3)还通过第二导气管(5)连接进气口(2),在进气口(2)上设有可挤压的气腔(6),在气腔(6)两侧的第二导气管(5)内分别设有第二单向阀(4)和第三单向阀(9)。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随时、随意、方便的调节气囊里的气压,从而可以根据人体的需要,将气囊产生的浮力,控制在最佳范围的优点。使用时,可以单独用嘴或者用手,也可以同时用嘴和手将气体吹、挤进入气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进气、排气方便,可以随时调节气囊里的气压等优点。(*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游泳时使用的游泳圈、游泳衣等充气气囊,特别是一种可调压式游泳充气气囊
技术介绍
目前所使用的游泳气囊,都是先将气囊内的气体充好后在使用,并且在使用过程中,气囊里的气压是不能调整的;由于每个人的身体结构不一样,游泳时所需浮力也有所不同,如果浮力不能根据人们的需要做出简单、快速的调整,那么当浮力过大时会使身体过于漂离水面,不利于做游泳动作,浮力过小时容易让不会游泳的人感到恐慌。对于擅泳者来说,游泳时也是个两难的选择,使用游泳气囊,不但会影响泳姿,携带还不方便;不使用、安全措施不到位,又怕发生意外。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调节气囊里气压的可调压式游泳充气气囊,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是这样构成的:构造包括气囊,气囊连接导气管,导气管连接出气口,出气口内设有第一单向阀,气囊还通过第二导气管连接进气口,在进气口上设有可挤压的气腔,在气腔两侧的第二导气管内分别设有第二单向阀和第三单向阀。进气口设置在出气口内,出气口通过第一单向阀与导气管连接,进气口内设有第二单向阀,进气口通过第二导气管与气腔连接,导气管穿过气腔,在气腔内通过第三单向阀与气腔连接。本技术能够随时、随意、方便的调节气囊里的气压,从而可以根据人体的需要,将气囊产生的浮力,控制在最佳范围的优点。使用时、可以单独用嘴或者用手、也可以同时用嘴和手将气体从进气口、经单向阀进入气腔,在通过气腔下的单向阀吹、挤进入气囊;要把气囊里面的气体放出时,只需用嘴咬住出气口,使出气口变形、单向阀这时就会打开,气囊里的气体就可以排出。同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进气、排气方便,可以随时调节气囊里的气压等优点。附图说明附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本技术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实施例1:如图1所示,构造包括气囊3,气囊3连接导气管8,导气管8连接出气口1,出气口1内安装第一单向阀7,在气囊3还通过第二导气管5连接进气口2,在进气口2上连接一个可挤压的气腔6,在气腔6两侧的第二导气管5内分别安装第二单向阀4和第三单向阀9。通过手挤压气腔6,或者用嘴向出气口1和进气口2吹气,都可以向气囊3内送入气体。用嘴咬住出气口1,使出气口1变形、单向阀7就会打开,气囊3里的气体就可以排出。本技术的实施例2:如图2所示,可以将进气口2设置在出气口1内,出气口1通过第一单向阀7与导气管8连接,进气口2内设有第二单向阀4,进气口2通过第二导气管5与气腔6连接,导气管8穿过气腔6,在气腔6内通过第三单向阀9与气腔6连接,导气管8连接气囊3。将进气口2和出气口1组合在一起,安装、使用起来更加方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可调压式游泳充气气囊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调压式游泳充气气囊,构造包括气囊(3),气囊(3)连接导气管(8),其特征在于:导气管(8)连接出气口(1),出气口(1)内设有第一单向阀(7),气囊(3)还通过第二导气管(5)连接进气口(2),在进气口(2)上设有可挤压的气腔(6),在气腔(6)两侧的第二导气管(5)内分别设有第二单向阀(4)和第三单向阀(9)。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调压式游泳充气气囊,构造包括气囊(3),气囊(3)连接导气管(8),其特征在于:导气管(8)连接出气口(1),出气口(1)内设有第一单向阀(7),气囊(3)还通过第二导气管(5)连接进气口(2),在进气口(2)上设有可挤压的气腔(6),在气腔(6)两侧的第二导气管(5)内分别设有第二单向阀(4)和第三单向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平瑜
申请(专利权)人:平瑜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52[中国|贵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