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圆下方铸钢节点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198858 阅读:19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上圆下方铸钢节点,包括上圆下方铸钢锥台体(6),该上圆下方铸钢锥台体(6)上部延伸出去一段铸钢圆柱(5),该上圆下方铸钢锥台体(6)下部延伸出去一段铸钢方柱(7),以上上圆下方铸钢锥台体(6)、铸钢圆柱(5)和铸钢方柱(7)为整体浇注铸钢节点,所述上圆下方铸钢锥台体(6)外设外弧形环板(9),该外弧形环板(9)连接若干钢梁(8),相邻钢梁间呈流线形过渡,环板(9)宽度r1与相邻钢梁(8)宽度r2的关系满足r1>0.5r2,该钢节点具有良好的延性和能量耗散能力,整个钢结构克服了刚度突变和应力集中的问题,并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符合“强节点、弱构件”的设计原则。(*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钢框架节点领域,尤其是上圆柱下十字方柱的锥台形铸钢节点。
技术介绍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编号为A0301056的《科技查新报告》显示原有技术中,没有上圆柱下十字方柱的锥台形铸钢节点。 在上圆柱下十字方柱的连接方法上,由于上下柱截面形式在节点域发生变化,如果将上下柱直接焊接,则在连接处需加一块厚钢板。如图1所示,厚钢板1通过螺栓2与下十字方柱连接,上圆柱3与该厚钢板焊接在一起。焊接处为一个圆圈,形成线荷载,即上层框架柱的力通过一个钢板凳传递给下层柱,具有间接传力性质,并将出现严重的刚度突变和应力集中。这种传力途径,对于作为抗震设防的高层钢结构的主要构件柱来说,是极为不利的。 我国《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技术规程》及《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有关条文,均要求框架柱采用贯通型,并在柱内梁翼缘标高处设置水平隔板。由于柱体是工厂批量生产,在柱体内设置水平隔板难度较大,故设置外环板取代内隔板,而在现有文献记载中,提供有圆形环板和菱形环板,圆形和菱形环板与钢梁连接拐点处产生较大应力集中,影响钢结构的稳固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解决在连接上圆柱下方柱时刚度突变和应力集中的问题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上圆下方铸钢节点,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圆下方铸钢锥台体(6),该上圆下方铸钢锥台体(6)上部延伸出去一段铸钢圆柱(5),该铸钢圆柱(5)的截面圆直径与所述上圆下方铸钢锥台体(6)上表面圆直径相同,该上圆下方铸钢锥台体(6)下部延伸出去一段铸钢方柱(7),该铸钢方柱(7)的截面方形边长与所述上圆下方铸钢锥台体(6)下表面方形边长相同,以上所述上圆下方铸钢锥台体(6)、铸钢圆柱(5)和铸钢方柱(7)为整体浇注铸钢节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上圆下方铸钢节点,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圆下方铸钢锥台体(6),该上圆下方铸钢锥台体(6)上部延伸出去一段铸钢圆柱(5),该铸钢圆柱(5)的截面圆直径与所述上圆下方铸钢锥台体(6)上表面圆直径相同,该上圆下方铸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远王立维何建波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0[中国|成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