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孙金陵专利>正文

活动隔间的伸缩底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184229 阅读:1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活动隔间的伸缩底座,主要包含:可供活动隔间墙定位的外底座,其内部设有平台,所述平台下方设有内底座,外底座内另设有齿轮组,通过转动设置于外底座外侧的把手,可控制齿轮组转动而使内底座伸出或缩入外底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主要借由活动隔间底座可伸缩的特征,在活动隔间墙推移到位后,内底座可伸出外底座而与地板接触,可避免活动隔间墙因结构不稳而产生摇晃甚至结构毁损的问题,具有稳定活动隔间系统结构的功用,另因活动隔间墙的间隙被填补起来,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也加强了活动隔间系统的隔音效果。(*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有关一种活动隔间底座;特别是指一种通过改良活动隔间底座设 计,使活动隔间底座具有伸縮功能,能在活动隔间墙推移到位后伸出结构而与地板接触,借 以达到稳定活动隔间系统结构并加强隔音效果的活动隔间的伸縮底座。
技术介绍
隔间系统,根据建筑技术规则施工篇第一条第二十款规定,指分割建筑物内部 空间的墙壁,包括可移动式及固定式两种,可移动式一般称为活动隔间墙;活动隔间的设计 是在天花板上装设轨道,活动隔间墙则利用固定于上方的滚轮而在轨道中滑行,可根据需 求随时改变隔间方法,进而提供一种具隐私、遮蔽效果的空间,因此活动隔间以其能活用空 间的优点广泛存在于办公大楼、餐厅、商店、甚至住家的装潢之中。 —般的活动隔间为考虑推移时的方便性,都会在活动隔间底座的下方与地板保留 一些距离,然而这样的距离却使活动隔间墙呈现只有单边固定的状态,活动隔间底座下方 因无拘束而常使活动隔间墙在推移到位后产生摇晃,甚至因为推移的力含有偏向分力而造 成滚轮在轨道上的受力不均,这样结构不稳定的缺点,经长时间反复发生后,将磨损活动隔 间墙上方的滚轮及轨道而造成系统毁损,且下方的空间也让隔音功效大打折扣;有鉴于此, 市面上于是产生另一种在地上加设地轨的设计,使活动隔间墙在变换位置时,上下两边都 能沿着轨道移动,令活动隔间墙呈现双边固定的状态,大幅提申了活动隔间系统的稳定性, 但因需在地板上埋设地轨,不仅结构复杂致使装设费时,地轨易卡污纳垢而需要定时清洁 与保养也相当不便,且多了固定于地板的地轨,也着实影响了室内环境的美观。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稳定活动隔间系统结构、 加强隔音效果以及维持环境美观的活动隔间的伸縮底座。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活动隔间的伸縮底座,主要包含 外底座,为可供活动隔间墙定位的夹板,其内部设有平台; 内底座,为中空多边形柱体,设置在外底座内的平台下方,并在内底座底部加设胶 条; 齿轮组,可控制内底座伸出或縮入外底座的传动机构,设置在外底座内; 把手,为驱动所述齿轮组的控制杆,穿设在固定有部分齿轮组的外底座外侧而与所述部分齿轮组相互卡掣,且该把手为可拆式的设计。 由上述可知,本技术所述的活动隔间的伸縮底座,在活动隔间墙推移到位后 可在外底座上插入把手,借由转动把手而使外底座内的齿轮组动作,带动内底座相对于外 底座产生向下的位移,使内底座及胶条与地板接触,所述胶条除提供吸震与气密的功效外, 也提供保护地板的功能,避免内底座刮伤地板,同时内底座及胶条触地时也提供了活动隔 间墙向上位移的力量,使所述活动隔间墙向上位移而闭合与轨道间的间隙;而欲改变活动隔间墙位置时,再通过转动把手将内底座收回外底座内部,以保持推移时的方便性。因此, 借由此设计可减缓活动隔间系统结构因推移所产生的晃动,使整体结构稳定性更好,同时 也更加强了隔音的效果,且无需在地板上装设地轨,更有提供维持整体环境美观的功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技术的侧视图; 图3为本技术的实施例示意图及局部放大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 1外底座,10平台,11容置空间,2内底座,3胶条,4齿轮组,40第一伞型齿轮,41第二伞型齿轮,42螺杆,43第一轴承,44第二轴承,5把手, 61伸縮底座,62活动隔间墙,63边框,64吊具滚轮组,65超强度轨道。具体实施方式为便于对本技术的目的、功效以及构造特征能有更详细明确的了解,列举出 如下所述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说明如后。 请参阅图1及图2,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侧视图。 本技术所述的活动隔间的伸縮底座61包含有 外底座1,为可供活动隔间墙62定位的U型夹板,其内部由底部向上凹设有平台 IO,使所述外底座1的截面呈倒凹型型态而形成有容置空间11。 内底座2,为中空矩形柱体,设置在所述外底座1内的平台IO下方的容置空间11 内,所述内底座2底部是呈水平而可与地板贴齐的设计,且所述内底座2的高度与所述外底 座1内容置空间11的高度约略相同,使所述内底座2向上收起时可置入所述外底座1的容 置空间11内;此外,所述内底座2底部可加设胶条3,使所述内底座2向下移动至碰触地板 时能具有吸震及气密的能力,也提供保护地板的功能,避免所述内底座2刮伤地板,借以加 强活动隔间系统结构的稳定性及隔音效果,同时维持地板无刮痕。 齿轮组4,是可控制所述内底座2伸出或縮入所述外底座1的传动机构,设置于所 述外底座1内,由第一伞型齿轮40、第二伞型齿轮41、螺杆42以及第一轴承43和第二轴承 44所组成。所述第一伞型齿轮40与所述第一轴承43结合,而所述第一轴承43固定于所述 外底座l的其中一片侧板的内侧,所述第二伞型齿轮41与第二轴承44结合,所述第二轴承 44固定在所述外底座1内的平台10上侧,且所述第一伞型齿轮40与所述第二伞型齿轮41 相互啮合;所述螺杆42底部固定在所述内底座2底部,向上延伸贯穿所述内底座2顶部、所 述外底座1内的平台10、固定在所述平台10上的第二轴承44以及所述第二伞型齿轮41。 把手5,为驱动所述齿轮组4的控制杆,穿设在内侧固定有所述第一轴承43的外 底座1外侧而与所述第一轴承43相互卡掣,通过转动所述把手5的动作同步带动所述第一 轴承43,使所述第一伞型齿轮40带动所述第二伞型齿轮41转动,令所述第二伞型齿轮41 在所述螺杆42上延所述螺杆42轴向进行位移,进而带动与所述第二伞型齿轮41的第二轴 承44相结合的所述平台10,使所述外底座1相对于所述内底座2产生上下位移;然而,就 整体活动隔间系统来看,夹设有所述活动隔间墙62的外底座1为与地板维持不变间距的元件,因此前述位移则相对变成所述内底座2相对于所述外底座1产生上下位移的情况,也就是所述内底座2伸出或縮入所述外底座1内。另考虑到活动隔间系统的美观,所述把手5为可拆式的设计,不使用时可将所述把手5拆卸下来,不仅让活动隔间系统看起来简洁俐落,也避免了使用者因误踢所述把手5而有受伤或跌倒的情况发生。 请参阅图3,图3为本技术的实施例示意图及局部放大示意图。 由图可知,一组活动隔间系统系包含有本技术伸縮底座61、活动隔间墙62、边框63、吊具滚轮组64、超强度轨道65。 所述活动隔间墙62的下端装设有本技术伸縮底座61,并将所述边框63装设 于所述活动隔间墙62的另三边,所述吊具滚轮组64的吊具结合所述活动隔间墙62顶部的 边框63,并利用设置于所述超强度轨道65上的滚轮,令使用者可沿着所述超强度轨道65自 由地推动所述活动隔间墙62,利用此活动隔间系统,随需求改变隔间设计;其中,为维持推 移的顺畅,所述活动隔间墙62底部所设置的本技术伸縮底座61将与地板保持一至二 公分的距离,待推移到位后,可装上所述把手5并转动之,使所述内底座2相对于所述外底 座l向下伸出直到与地板接触,此时所述内底座2底部上的胶条3将提供吸震、气密以及保 护地板的功效,同时也提供一个向上支撑所述活动隔间墙62的力量,使所述活动隔间墙62 略微向上位移,借以闭合所述活动隔间墙62与所述超强度轨道65间的间距。 所述内底座2及所述胶条3与地板接触,可减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活动隔间的伸缩底座,其特征在于,主要包含:外底座,为供活动隔间墙定位的夹板,其内部设有平台;内底座,为中空柱体,设置在外底座内的平台下方;齿轮组,为控制内底座伸出或缩入外底座的传动机构,设置在外底座内;把手,为驱动所述齿轮组的控制杆,穿设在固定有部分齿轮组的外底座外侧而与所述部分齿轮组相互卡掣。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活动隔间的伸缩底座,其特征在于,主要包含外底座,为供活动隔间墙定位的夹板,其内部设有平台;内底座,为中空柱体,设置在外底座内的平台下方;齿轮组,为控制内底座伸出或缩入外底座的传动机构,设置在外底座内;把手,为驱动所述齿轮组的控制杆,穿设在固定有部分齿轮组的外底座外侧而与所述部分齿轮组相互卡掣。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动隔间的伸縮底座,其特征在于,齿轮组是由第一伞型齿轮、 第二伞型齿轮、螺杆及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所组成。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活动隔间的伸縮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伞型齿轮与所述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金陵
申请(专利权)人:孙金陵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