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高从兵专利>正文

智能立体公共交通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5181980 阅读:1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智能立体公共交通系统,属于轨道公共交通领域,包括网络式立体双向轨道、由通过通讯网络连接的计算机自动控制系统网络、电力驱动的轨道车、通过轨道传输的驱动电力供应系统和由计算机自动控制系统网络控制的立体停车站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实现乘客在轨道交通网络内无需换乘、无需人工驾驶、快速到达目的地的功能,具有投资成本低、节能、环保、安全、方便、快速等优点。(*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轨道公共交通领域,是一种智能化轨道网络公共交通系统。
技术介绍
燃油交通工具的大量使用所产生的尾气排放对人类生存环境产生了巨大的破坏 性作用,节能减排是各国面临的重大课题。同时大量的燃油交通工具导致现有的道路交通 系统越来越不堪重负,交通拥堵和频繁的交通事故给人们出行带来极大困扰。现阶段人们 投入大量人力、财力开发的由蓄电池驱动的交通工具无法解决交通拥堵、交通事故以及蓄 电池二次污染的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环保、方便、自动的智能立体公共交通系统。 本技术包括网络式立体双向轨道、由通过通讯网络连接的计算机自动控制系统网络、电力驱动的轨道车、通过轨道传输的驱动电力供应系统和由计算机自动控制系统网络控制的立体停车站点;所述网络式立体双向轨道由至少一组上行线车道和F行线车道组成,上行线车道和下行线车道布置在同一平面层上,行驶于上行线车道和下行线车道的轨道车运行方向相反,所述上行线车道和下行线车道分别包括上、下两条轨道,所述上、下两条轨道分别固定安装在轨道支架上,各轨道车的上、下分别设置与所述上、下两条轨道配合的行走车轮,所述轨道车包括车箱、乘坐席、行走机构、变道机构、车载计算机、电力驱动系统、智能收费系统、人机对话界面系统;各轨道车的车载计算机之间设置可互相交换信息的无线通讯装置;所述计算机自动控制系统网络与所述轨道车的车载计算机之间设置无线通讯连接;所述驱动电力供应系统的输出端通过轨道连接在所述轨道车上。 本技术轨道车由与计算机自动控制系统网络互联的车载计算机控制,自动运行无人驾驶,驱动电力由通过轨道传输的电力供应系统提供。共同行驶在同一轨道和即将行驶于同一轨道的相邻轨道车的车载计算机通过无线通讯方式互相交换信息,由车载计算机自动控制轨道车的运行,从而保证轨道车的行驶安全。各轨道车的车载计算机之间设置可互相交换信息的无线通讯装置,可使共同行驶在同一轨道和即将行驶于同一轨道的相邻轨道车的车载计算机通过无线通讯方式互相交换信息,由车载计算机自动控制轨道车的协调运行。 本技术是一种智能化控制的轨道网络公共交通系统,交通工具轨道车由电力 能源驱动,通过计算机网络和车载计算机实时调配控制自动驾驶,实现乘客在轨道交通网 络内无需换乘、无需人工驾驶快速到达不同目的地的功能。本技术能够实现乘客在轨 道交通网络内无需换乘、无需人工驾驶、快速到达目的地的功能,具有投资成本低、节能、环 保、安全、方便、快速等优点。 本技术所述双向轨道包括至少两组上行线车道和下行线车道,每组上行线车 道和下行线车道分层立体布置在轨道支架上。交通主干道可根据客流量双层或多层设置,上层为高速通道,下层为低速通道。在居民区、政府机关、公共场所、工厂等需要的地方设置 由计算机自动控制的立体停车站点,用于乘客....匕f车。 本技术所述双向轨道包括直行道和站台停靠道,所述直行道包括纵向道和横 向道,所述纵向道、横向道、站台停靠道任意两道之间通过分离的单向转弯匝道连接。轨道 通道的纵向和横向立体交叉位置和停靠站点的轨道不设变道机构,通过分离的单向转弯匝 道连接,变道机构安装于轨道车上由计算机控制自动变道,以提高快速通过性和安全性。 所述轨道车还可设有娱乐装置或舒适性装置。 本技术还在所述网络式立体双向轨道上间隔地安装具有坐标功能的无线收 发装置,所述无线收发装置与所述计算机自动控制系统网络之间采用光纤或通讯电缆连 接。 所述无线收发装置包括向轨道车的车载计算机发送及时坐标信号的装置和作为轨道车的车载计算机与计算机自动控制系统网络的无线通讯中继装置。 轨道通道按照一定距离间隔安装具有坐标功能的无线收发装置,该装置与计算机 控制中心采用光纤或通讯电缆连接,以提高通讯速率和安全性,其功能为(l)向轨道车的 车载计算机发送坐标信号;(2)作为轨道车的车载计算机与计算机自动控制系统网络的无 线通讯中继站。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图。 图2为本技术的轨道及轨道车安装示意图。 图3为本技术的轨道通道网络示意图。 图4为本技术的停靠站点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1是轨道支架,为钢筋混凝土结构件,作为轨道安装的基础架设于交 通线路沿途。 在轨道支架1上设置两组上行线车道和下行线车道, 一组上行线车道和下行线车 道布置在轨道支架1的上层,另一组上行线车道和下行线车道布置在轨道支架1的下层。同 -一组上行线车道和下行线车道布置在同一平面层上。 图2中2、3分别是上行线车道或下行线车道的上、F两条轨道,上、下两条轨道2、 3分别固定安装在轨道支架1上。各轨道上沿途同时间隔地安装具有坐标功能的无线收发 装置,该无线收发装置与所述计算机自动控制系统网络之间采用光纤或通讯电缆连接。无 线收发装置包括向轨道车的车载计算机发送及时坐标信号的装置和作为轨道车的车载计 算机与计算机自动控制系统网络的无线通讯中继装置。 双向轨道包括直行道和站台停靠道,直行道由纵向道和横向道组成,纵向道、横向道、站台停靠道任意两道之间通过分离的单向转弯匝道连接。如图3所示,图3中1和2分别是上行线车道和下行线车道,图3中3是用于变道的分离的单向转弯匝道。 图4是本技术的停靠站点示意图,图4中3是分离的单向转弯匝道,图4中4是乘客上下车的由计算机自动控制系统网络控制的立体停车站点,设置在交通线路沿途的居民区、政府机关、公共场所、工厂等需要的地方。 图2中4、5、6、7是交通工具电力驱动的轨道车,各轨道车的上、下分别设置与上、 下两条轨道3、2配合的行走车轮9、 10。其中轨道车4配合连接在下层上行线轨道上,且运 行于上行线低速通道;轨道车5配合连接在上层上行线轨道上,且运行于上行线高速通道; 轨道车6配合连接在下层下行线轨道上,且运行于下行线低速通道;轨道车7配合连接在上 层下行线轨道上,且运行于上行线高速通道。 如图1所示,轨道车包括车箱、乘坐席、行走机构、变道机构、车载计算机、电力驱动系统、智能收费系统、人机对话界面系统,还可设有娱乐装置或舒适性装置。 各轨道车的电力供应由通过轨道传输的驱动电力供应系统提供,轨道车的运行由车载计算机控制自动运行,无人驾驶,当轨道车需要变道或需要停靠时,车载计算机自动启动轨道车的变道机构,使轨道车脱离直行轨道驶入单向转弯匝道。 在本技术的公共交通系统网络内,按照一定区域范围内分别设置通过通讯网 络连接的计算机自动控制系统网络、电力变换站和轨道车维修保养站。在公共交通系统网 络内的所有子系统都通过计算机自动控制系统网络连接,信息共享,自动运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智能立体公共交通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网络式立体双向轨道、由通过通讯网络连接的计算机自动控制系统网络、电力驱动的轨道车、通过轨道传输的驱动电力供应系统和由计算机自动控制系统网络控制的立体停车站点;所述网络式立体双向轨道由至少一组上行线车道和下行线车道组成,上行线车道和下行线车道布置在同一平面层上,行驶于上行线车道和下行线车道的轨道车运行方向相反,所述上行线车道和下行线车道分别包括上、下两条轨道,所述上、下两条轨道分别固定安装在轨道支架上;各轨道车的上、下分别设置与所述上、下两条轨道配合的行走车轮,所述轨道车包括车箱、乘坐席、行走机构、变道机构、车载计算机、电力驱动系统、智能收费系统、人机对话界面系统;各轨道车的车载计算机之间设置可互相交换信息的无线通讯装置;所述计算机自动控制系统网络与所述轨道车的车载计算机之间设置无线通讯连接;所述驱动电力供应系统的输出端通过轨道连接在所述轨道车上。

【技术特征摘要】
智能立体公共交通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网络式立体双向轨道、由通过通讯网络连接的计算机自动控制系统网络、电力驱动的轨道车、通过轨道传输的驱动电力供应系统和由计算机自动控制系统网络控制的立体停车站点;所述网络式立体双向轨道由至少一组上行线车道和下行线车道组成,上行线车道和下行线车道布置在同一平面层上,行驶于上行线车道和下行线车道的轨道车运行方向相反,所述上行线车道和下行线车道分别包括上、下两条轨道,所述上、下两条轨道分别固定安装在轨道支架上;各轨道车的上、下分别设置与所述上、下两条轨道配合的行走车轮,所述轨道车包括车箱、乘坐席、行走机构、变道机构、车载计算机、电力驱动系统、智能收费系统、人机对话界面系统;各轨道车的车载计算机之间设置可互相交换信息的无线通讯装置;所述计算机自动控制系统网络与所述轨道车的车载计算机之间设置无线通讯连接;所述驱动电力供应系统的输出端通过轨道连接在所述轨道车上。2. 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从兵高翔
申请(专利权)人:高从兵高翔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