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179853 阅读:1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电连接器,包括设有基部和自基部向前延伸的舌板的绝缘本体、组装于绝缘本体内的端子、围于绝缘本体周围的金属壳体和包覆金属壳体的塑胶层,金属壳体包括收容基部的收容腔和收容舌板的插接部,电连接器设有内壳套于插接部和收容腔之间,内壳设有夹持臂夹持金属壳体收容腔,塑胶层与内壳共同包覆金属壳体的收容腔。(*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连接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连接器,特别指一种插头型电连接器。
技术介绍
随着个人电脑的普及,各种电脑外围设备例如键盘、鼠标等标配设备以及印表机、扫描 仪等办公设备和数码相机、MP3(全称动态影像专家压縮标准音频层面3, g卩Moving Picture Experts Group Audio Layer III)播放器等个人娱乐设备需要与个人电脑的连接以实现数据 传输及充电等功能。而各种外围设备与个人电脑连接提供的不同接口,在消费者使用时,需 査找对应的插接口,而且不同设备须通过对应的驱动软件配合相应硬件使用,这样,随着技 术的发展,各种结合界面逐渐通过USB(Universal Serial BUS,通用串行总线)的结合方式 实现不同外围设备与个人电脑的连接,使消费者使用更加便利。上述外围设备与个人电脑的连接通过一组配对的USB插头和插座来实现。 一种如中国专利公告第CN 211130770 Y号专利,揭示一种插头型USB连接器,包括绝缘 本体、若干容设于绝缘本体内的端子,以及围设于绝缘本体外的金属壳体,该绝缘本体中设 有若干与端子相应的端子收容槽,端子可稳定的收容于该端子收容槽内,该电连接器大致呈 两段,在该电连接器两段连接处还设有一个绝缘环套于金属壳体上以稳固该电连接器。然, 在该种电连接器生产中,在金属壳体外部先注塑成型绝缘环,然后再成型一层包覆金属壳体 的塑胶层。这样,在绝缘环注塑成型时,需考虑到金属壳体占据的空间,设计结构复杂,在成型包 覆金属壳体的塑胶层时,塑胶层须包覆到绝缘环前部,制程困难,产品的良率不高。 鉴于以上缺失,特设计一种生产工艺简便、良率改善的电连接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生产工艺简便、良率改善的电连接器。 本技术公开一种电连接器,包括设有基部和自基部向前延伸的舌板的绝缘本体、组 装于绝缘本体内的端子、围于绝缘本体周围的金属壳体和包覆金属壳体的塑胶层,金属壳体 包括收容基部的收容腔和收容舌板的插接部,电连接器设有内壳套于插接部和收容腔之间, 内壳设有夹持臂夹持金属壳体收容腔,塑胶层与内壳共同包覆金属壳体的收容腔。相较于现有技术,内壳通过独立成型的方式生产,内壳独立设计,成型因素控制容易,3塑胶层与内壳共同包覆金属壳体收容腔,而塑胶层不必包覆全部内壳,塑胶层的成型工艺简 便,组装时内壳只需插入金属壳体即已完成先前注塑的工艺,制程效率得到提升,而且成型 工艺简化后容易控制使产品良率提高。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电连接器的立体图2是图1所示电连接器的分解图3是图1所示电连接器中端子模组的分解图4是图3所示端子模组另一角度的分解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至图4所示为本技术电连接器100的各个视图。本技术电连接器100可与匹配插座电连接器配合使用,包括端子模组l和包覆于端子 模组1外部的内壳4和塑胶层5 。端子模组I包括绝缘本体IO,组装于绝缘本体10内的端子2、锁扣件20及后盖101,以及 围于绝缘本体10周围的金属壳体3。绝缘本体10设有基部11和自基部11向前延伸的舌板12,若干可安置端子2的端子收容槽 13贯通基部11和舌板12,端子收容槽13两侧对称排布有锁扣槽14以收容锁扣件20。基部ll背 离插接方向的后部形成有回字形槽l 11 ,回字形槽l 11内部的口字内呈现端子收容槽l3外露的 端子孔131。端子2包括顺次相连的接触部21、固持部22、焊接部23。接触部21设有凸点211与匹配插 座电连接器接触,固持部22设有刺入部221刺入端子收容槽13内固定。锁扣件20后部为口字形环201可插入回字形槽111固定,口字形环201两侧向前延伸防退 臂202防止与匹配插座结合时不适当的退出,口字形环201向后延伸两卡臂203。与绝缘本体10配合组装端子2和锁扣件20的后盖101,该后盖101前部设有回字形的凹痕 102,凹痕102与回字形槽111分别从后、前两个方向卡持锁扣件20,后盖101还设有若干供端 子2的焊接部23穿出的穿孔103,该后盖101两侧还设有供锁扣件20的卡臂202插置的插槽104金属壳体3围于绝缘本体10的周围屏蔽外部信号对端子2内传输信号的干扰,金属壳体3 包括收容基部11的收容腔31和收容舌板12的插接部32,该金属壳体3分上、下壳体301、 302 两部分,上壳体301前端具有上述插接部32,后端形成有上盖303,下壳体302前端与上盖 303相应形成有下盖304,后端形成夹线部305,上、下盖体303、 304组合形成收容腔31 。电连接器100设有内壳4套于插接部32和收容腔31之间,内壳4设有夹持臂41夹持金属壳 体3收容腔31,内壳4包括一个套环42连接夹持臂41,该套环42供插接部32穿过而定位于收容 腔31与插接部32结合处以防止插接部32相对收容腔31的扭转降低插接部32的寿命,夹持臂 41呈板型包括两个且呈对称设置,可增大与收容腔31的接触面积提高两者间的结合力,夹持 臂41边缘厚度逐渐减小呈坡状且末端呈弧形,以便与塑胶层5间预留足够的接触面积,增强 内壳4与塑胶层5的结合力。塑胶层5呈爪状与内壳4共同包覆金属壳体3的收容腔31,包括两个护片51,每一护片51 将两个夹持臂41一侧的空间封闭,两个护片51与两个夹持臂41交替排列共同将收容腔31的外 部封闭。内壳4的夹持臂41两侧与塑胶层5邻接,夹持臂41与护片51交替排列增强内壳4与塑 胶层5间的结合力。以上为电连接器100的结构,下面介绍本技术电连接器100的组装以便进一步了解本 技术的实施。将端子2通过绝缘本体10的基部11后端露出的端子孔131插入端子收容槽13,端子2的固 持部22的刺入部221与端子收容槽13干涉固定端子2,将锁扣件20安装于锁扣槽14内,然后将 后盖101盖上,凹痕102与回字形槽111分别从后、前两个方向将锁扣件20的口字形环201固定 其间,端子2的焊接部23从穿孔103中穿出,锁扣件20的卡臂202插置于插槽104内,将安装完 毕的绝缘本体10插入上壳体301,盖合下壳体302,此时,绝缘本体10的舌板12安装于插接部 32,而基部ll则收容于上、下盖303、 304组成的收容腔31内。接着,将内壳4套于上述组装 完毕的端子模组l的插接部32与收容腔31间,内壳4的夹持臂41夹持于收容腔31的上、下两侧 ,最后进行塑胶层5的包覆。至此,整个电连接器100组装完毕。在本技术中,内壳4通过独立成型的方式生产,内壳4独立设计,成型因素控制容易 ,塑胶层5与内壳4共同包覆金属壳体3的收容腔31,而塑胶层5不必包覆全部内壳4,塑胶层 5的成型工艺简便,组装时内壳4只需插入金属壳体3即已完成先前注塑的工艺,制程效率得 到提升,而且成型工艺简化后容易控制使产品良率提高。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提供的实施方式,不是全部或唯一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 术人员通过阅读本技术说明书而对本技术技术方案采取的任何等效的变化,均为本 技术的权利要求所涵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连接器,包括设有基部和自基部向前延伸的舌板的绝缘本体、组装于绝缘本体内的端子、围于绝缘本体周围的金属壳体和包覆金属壳体的塑胶层,金属壳体包括收容基部的收容腔和收容舌板的插接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器设有内壳套于插接部和收容腔之间,内壳设有夹持臂夹持金属壳体收容腔,塑胶层与内壳共同包覆金属壳体的收容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连接器,包括设有基部和自基部向前延伸的舌板的绝缘本体、组装于绝缘本体内的端子、围于绝缘本体周围的金属壳体和包覆金属壳体的塑胶层,金属壳体包括收容基部的收容腔和收容舌板的插接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器设有内壳套于插接部和收容腔之间,内壳设有夹持臂夹持金属壳体收容腔,塑胶层与内壳共同包覆金属壳体的收容腔。2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壳包括一个套 环,该套环供插接部穿过而定位于收容腔与插接部结合处,内壳的夹持臂两侧与塑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龙际恩张艳南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