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071899 阅读:1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电连接器,包括保持多个端子的壳体,以及安装在壳体外周的第一覆盖部件和第二覆盖部件;所述壳体具有用于固定所述端子的壳体主体部,以及从该壳体主体部向前端延伸的且沿着该延伸方向排列所述端子的板状的壳体嵌合部;所述第一覆盖部件包括覆盖所述壳体嵌合部的筒状的第一覆盖嵌合部,覆盖所述壳体主体部一部分的第一覆盖主体部,以及连接所述第一覆盖嵌合部与第一覆盖主体部的连接部;所述壳体主体部上设有凹槽,所述第一覆盖嵌合部具有向延伸方向的相反方向设置的端部,所述端部可插入所述凹槽中,所述凹槽和端部的配合处设有卡紧机构以使所述壳体和第一覆盖部件紧固配合。该电连接器的耐扭动性高、容易制造。(*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连接器,特别涉及一种设置在电缆终端部 的插头型的连接器。
技术介绍
在手机及其它携带用的电子设备中,通过使设置在电缆终端部的 电连接器(插头连接器)与电子设备侧的连接器(插座连接器)嵌合, 从而进行信号传输或电流传输。在这种电连接器中,在这些插头连接 器与插座连接器的嵌合状态下,有时会受到扭动等过度的作用力,因 此需要提高连接器对应扭动力的强度。在特开2002-298985号中公开如图1所示的插头连接器。该连接 器包括设置在电缆终端处并进行树脂成型的抓持部100、以及从该抓 持部突出并插入嵌合到对象连接器中的嵌合部112。更加具体的说, 包括保持多个端点的壳体,以及覆盖该壳体外周的覆盖部件120、 140。 覆盖构件包括具有筒状嵌合部的第一覆盖部件120和固定在第1覆盖 部件120上的第二覆盖部件140,并通过使第一覆盖部件的销部146a 和146b以及凸部147卡紧在设置于第二覆盖部件140上通孔125a、 125b和125c中,从而能够保持第一覆盖部件120和第二覆盖部件140 的定位和防止使用过程中的扭动。但是由于使第一覆盖部件的销部 146a和146b以及凸部147是卡紧在设置于第二覆盖部件140上通孔 125a、 125b和125c中,且第一覆盖部件和第二覆盖部件的重叠面积 小第一覆盖部件120和第二覆盖部件140受到强度较大的扭动力时,第一覆盖部件的销部146a和146b以及凸部147容易与与第二覆盖部 件140的通孔脱离,而且形成销部146a和146b以及凸部147还必须 进行其他的折弯加工,为了正确的进入第二覆盖部件140的通孔中, 也需要额外的加工,导致制造工艺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耐扭动性低,制造工艺 复杂的问题,提供一种耐扭动性高、容易制造的电连接器。本技术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包括保持多个端子的壳体,以及 安装在壳体外周的覆盖部件;所述壳体具有用于固定所述端子的壳体主体部,以及从该壳体主 体部向前端延伸的板状的壳体嵌合部,所述端子沿着该延伸方向排列 设置于壳体嵌合部内;所述覆盖部件包括第一覆盖部件和第二覆盖部件;所述第一覆盖部件包括覆盖所述壳体嵌合部的第一覆盖嵌合部, 覆盖所述壳体主体部一部分的第一覆盖主体部,以及连接所述第一覆 盖嵌合部与第一覆盖主体部的连接部;第二覆盖部件包括覆盖所述壳体主体部一部分和第一覆盖嵌合部的第二覆盖主体部;所述壳体主体部上设有凹槽,所述第一覆盖嵌合部具有向延伸方 向的相反方向设置的端部,所述端部可插入所述凹槽中,所述凹槽和 端部的配合处设有卡紧机构以使所述壳体和第一覆盖部件紧固配合。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当对象连接器插入和拔出该连接器 的过程中发动扭动时,由于所述端部插入所述凹槽中同时所述端部与凹槽之间设有卡紧机构,使得所述壳体和第一覆盖部件不会分离,从 而提高该电连接器的耐扭动性,同时凹槽和端部可在壳体和第一覆盖 部件生产的过程中一体成型,因此制造工艺简单,容易实现。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的电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2为本技术的电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技术的电连接器的分解图; 图4为本技术的第一覆盖部件的立体图; 图5为本技术的壳体的立体图6为本技术的第一覆盖部件和壳体配合的立,体图; 图7为图6的A-A方向的剖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根据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技术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包括保持多个端子的壳体,以及安装在壳体外周的覆盖部件;所述壳体具有用于固定所述端子的壳体主体部,以及从该壳体主体部向前端延伸的板状的壳体嵌合部,所述端子沿着该延伸方向排列设置于壳体嵌合部内;所述覆盖部件包括第一覆盖部件和第二覆盖部件;' 所述第一覆盖部件包括覆盖所述壳体嵌合部的第一覆盖嵌合部,覆盖所述壳体主体部一部分的第一覆盖主体部,以及连接所述第一覆盖嵌合部与第一覆盖主体部的连接部;第二覆盖部件包括覆盖所述壳体主体部一部分和第一覆盖嵌合 部的第二覆盖主体部;所述壳体主体部上设有凹槽,所述第一覆盖嵌合部具有向延伸方 向的相反方向设置的端部,所述端部可插入所述凹槽中,所述凹槽和 端部的配合处设有卡紧机构以使所述壳体和第一覆盖部件紧固配合。 壳体主体部上设有凹槽,所述端部可插入所述凹槽中使所述壳体主体 部和第一覆盖部件的定位准确,所述凹槽和端部的配合处设有卡紧机 构使所述壳体和第一覆盖部件紧固配合牢固,当对象连接器插入和拔 出该连接器的过程中发生扭动时,由于所述端部插入所述凹槽中同时 所述端部与凹槽之间设有卡紧机构,使得所述壳体和第一覆盖部件不 会分离,从而提高该电连接器的耐扭动性,同时凹槽和端部可在壳体 和第一覆盖部件生产的过程中一体成型,因此制造工艺简单,容易实 现。位于连接部下方的端部包括齿形端和从所述端部向第一覆盖主 体部突出的突出部,所述齿形端和突出部可插入所述凹槽中,所述突 出部比所述齿形端靠近第一覆盖主体部。所述凹槽包括与所述齿形端 配合的第一凹槽,以及与所述突出部配合的第二凹槽。第一覆盖部件 的齿形端和突出部均插入凹槽中,使得壳体和第一覆盖部件的重叠面 积增大。所述卡紧机构包括设置在突出部外表面上的至少一个凸部,以及 设置在第二凹槽内与所述凸部配合的凹部。卡紧机构包括相互配合的 凸部和凹部,所述凸部可以设置于凹槽上,也可以设置于突出部上, 凹部可以设置于凹槽上,也可以设置于突出部上,只要凹部和凸部相 配合即可。优选情况下所述凸部设置在突出部的侧壁上,凹部设置于第二凹槽内与凸部配合的位置处。由于端部和凹槽之间的卡紧机构包括相互配合的凸部和凹部,端 部为齿形端,有利壳体与第一覆盖部件的配合和定位。所述齿形端的 齿部可以是锯齿,为了便于加工,优选情况下,齿形端的齿部为矩形 齿。如图2至图6所示的本实施例中的电连接器,包括保持多个端子2的壳体1和覆盖部件,所述壳体1利用树脂等材料一体成型,安装在壳体1外周的覆盖部件由金属板制成,所述壳体1具有用于固定所述端子2的壳体主体部11,以及从该壳体主体部11向前端延伸的且 沿着该延伸方向排列所述端子2的壳体嵌合部12,所述多个端子2包 括多个平行设置的平板状端子21和两个平板状的锁定片22、 23,多 个平行设置的平板状端子21插入壳体嵌合部12中,两个平板状的锁 定片22、 23分别从多个平行设置的平板状端子21的两侧插入壳体嵌 合部12中。覆盖部件包括第一覆盖部件3和第二覆盖部件4。.所述第一覆盖 部件3包括覆盖所述壳体嵌合部12的第一覆盖嵌合部31,覆盖所述 壳体主体部一部分的第一覆盖主体部32,以及连接所述第一覆盖嵌合 部31与第一覆盖主体部32的连接部33。第二覆盖部件4包括覆盖所 述壳体主体部11 一部分和第一覆盖嵌合部31的第二覆盖主体部41。 如图3所示,具有多个端子的壳体1沿着F方向与第一覆盖部件3配 合。第二覆盖部件4沿着K方向覆盖部分配合后第一覆盖部件3和壳 体l,形成如图2所示的电连接器。壳体主体部11上设有凹槽,所述凹槽靠近壳体主体部11与壳体 嵌合部12的连接处,且与壳体嵌合部12的延伸方向相反的方向设置在壳体主体部11上,凹槽位于图3上所示的壳体主体部11的背面。 所述第一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连接器,包括保持多个端子的壳体,以及安装在壳体外周的覆盖部件;    所述壳体具有用于固定所述端子的壳体主体部,以及与壳体主体部连接的板状的壳体嵌合部,所述端子设置于壳体嵌合部内;    所述覆盖部件包括第一覆盖部件和第二覆盖部件;所述第一覆盖部件包括覆盖所述壳体嵌合部的筒状的第一覆盖嵌合部,覆盖所述壳体主体部一部分的第一覆盖主体部,以及连接所述第一覆盖嵌合部与第一覆盖主体部的连接部;    第二覆盖部件包括覆盖所述壳体主体部一部分和第一覆盖嵌合部的第二覆盖主体部;    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主体部上设有凹槽,所述第一覆盖嵌合部具有向第一覆盖主体部方向设置的端部,所述端部可插入所述凹槽中,所述凹槽和端部的配合处设有卡紧机构以使所述壳体和第一覆盖部件紧固配合。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昆陈国俊
申请(专利权)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