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178186 阅读:1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电连接器,可焊接至电路板上,其包括绝缘本体、固持在绝缘本体上的导电端子以及外壳,绝缘本体包括基部以及舌板,外壳包括一对第一侧壁、一对第二侧壁以及由第一侧壁及第二侧壁构成的收容空间,该第一侧壁上设有第一固持脚,第二侧壁包括从该两第一侧壁的同一侧相对延伸并结合在一起的两个结合壁,并且该第二侧壁设有自结合壁的结合处延伸的第二固持脚。(*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连接器
本技术有关一种电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可焊接至电路板上的电连接器。
技术介绍
电连接器安装于电路板上使用时, 一般为了增加电连接器的安装稳定性,通常在电连接 器上设有可固持在电路板上的固持脚,相关现有技术可参阅于2000年9月21日公告的中国台 湾新型专利TW 406874号所揭示的一种电连接器,该电连接器可沿竖直方向焊接至电路板上 ,其包括沿竖直方向延伸的绝缘本体、设在绝缘本体上的导电端子以及包覆绝缘本体的外壳 ,该外壳包括若干沿竖直方向延伸的侧壁以及由该等侧壁构成的收容空间,其中一对平行的 侧壁上均设有可固持在电路板上的固持脚,以使该电连接器固持在电路板上。然而,由于该 电连接器呈竖直方向设置,体型较高,固定区域较小,仅靠该两个平行的侧壁上的固持脚固 定在电路板上后,容易发生摆动,仍不能将该电连接器可靠地固定在电路板上。因此,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有必要提供一种具有改良结构的电连接器,以克服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连接器,该电连接器可稳固地固定在电路板上。 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连接器,可焊接至电路板上,其 包括绝缘本体、固持在绝缘本体上的导电端子以及包覆绝缘本体的外壳,所述绝缘本体包括 基部以及自基部向上延伸的舌板,所述外壳包括一对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第一侧壁、 一对沿上 下方向延伸的第二侧壁以及由第一侧壁及第二侧壁构成的可收容舌板的收容空间,所述第一 侧壁上设有向下延伸且可固持在电路板上的第一固持脚,所述第二侧壁包括从所述一对第一 侧壁的同一侧相对延伸并结合在一起的两个结合壁,所述第二侧壁设有自结合壁的结合处延 伸且可固持在电路板上的第二固持脚。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该外壳除了第一固持脚可固持在电路 板上外,第二侧壁上设有第二固持脚同样可固持在电路板上,从而增加了电连接器固持在电 路板上的可靠性,同时可防止电连接器焊接在电路板上后发生摆动。另外,由于第二固持脚 自两结合壁的结合处延伸,从而可进一步防止该结合壁发生变形,增加了两结合壁的结合可 靠性。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电连接器焊接在电路板上时的立体图。 图2为本技术电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3为本技术电连接器的部分分解图。 图4为本技术电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5为本技术电连接器另 一角度的立体分解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l、图4及图5所示,本技术的电连接器100为USB 3.0插座连接器,可焊接 至电路板200上,其包括沿竖直方向延伸的绝缘本体l、固持在绝缘本体1上的导电端子2、定 位块4、包覆绝缘本体1及定位块4的外壳3。请参阅图4及图5所示,绝缘本体1包括基部11以及自基部11向上延伸的舌板12。舌板12 的一侧设有若干并排设置的第一收容槽121以及第二收容槽122,第一收容槽121位于第二收 容槽122的下方。基部11的一侧设有容置槽115以及位于容置槽115左右两侧的定位槽116,基 部11的另一侧设有一对扣槽114。导电端子2包括若干第一端子21以及第二端子22。第一端子21包括收容在第一收容槽 121内的弹性第一接触部211、向下延伸出绝缘本体1下端且可焊接至电路板200上的第一尾部 213以及连接第一接触部211与第一尾部213的第一连接部212。第二端子22包括收容在第二收 容槽122内的平板状第二接触部221、向下延伸的第二尾部223以及连接第二接触部221与第二 尾部223的第二连接部222,第二尾部223固持在绝缘本体1上且向下延伸出绝缘本体1下端。 如此设置,第一接触部211与第二接触部221共同位于舌板12的同一侧,且第二接触部221位 于第一接触部211上方。定位块4收容在绝缘本体1基部11的容置槽l 15内,定位块4的两侧设有固持在定位槽116 内的凸块46,从而可将定位块4固持在绝缘本体1上,定位块4上设有若干可供第一尾部213穿 过的定位孔41,从而可将第一端子21固持在定位块4上,定位块4上设有一对扣槽42。外壳3包括一对沿上下方向延伸且左右平行的第一侧壁31以及一对连接第一侧壁31且前 后平行的第二侧壁32,该第一侧壁31与第二侧壁32共同构成可收容舌板12且开口朝上的收容 空间33。每一第一侧壁31的下端均向下延伸有可固持在电路板200上的第一固持脚315,该第 一固持脚315包括一对可固持在电路板200上的锁扣部3151,其中,每一锁扣部3151包括一对 向下延伸的弹性锁扣片,从而可将外壳3更好地固定在电路板200上。位于前端的第二侧壁32设有一对向上延伸并突伸入收容空间33内的第一弹片321以及一个向下延伸并突伸入收容 空间33内的第二弹片322,该第二弹片322位于两第一弹片321之间,左右两侧的第一侧壁31 均设有向上延伸并突伸入收容空间33内的第三弹片311,当对接插头(未图示)插入时,该第 一弹片321、第二弹片322及第三弹片311可共同保证对接插头的稳定性。位于前端的第二侧 壁32还设有一对扣持在绝缘本体1上的扣槽114内的扣持片324,从而可将外壳3固定在绝缘本 体1上。位于后端的第二侧壁32包括从该两个第一侧壁31的后侧相对向内延伸并结合在一起 的两个结合壁326,该两结合壁326在结合处的上方设有相互卡持在一起的燕尾形卡片3261及 卡槽3262,从而增加该两结合壁326结合的可靠性。该两结合壁326在结合处一体延伸形成两 个可固持在电路板200上的第二固持脚325,每一第二固持脚325包括自对应结合壁326—体向 后延伸的片状延伸部3251以及自延伸部3251下端一体向下延伸且可固持在电路板200上的固 持部3252,该两第二固持脚325相互贴靠在一起,这样,第一固持脚315与第二固持脚325共 同形成一个三角形,第一固持脚315分别位于该三角形的两个顶点上,两个第二固持脚325共 同位于该三角形的第三个顶点上。该两结合壁326上设有扣持在定位块4的扣槽42内的扣持片 324,从而可将外壳4固定在该定位块4上。该外壳3除了位于第一侧壁31上的第一固持脚315可固持在电路板200上外,第二侧壁32 上设有第二固持脚325同样可固持在电路板200上,且该第一固持脚315与第二固持脚325形成 三角形,从而增加了电连接器100固持在电路板200上的可靠性,同时可防止电连接器100焊 接在电路板200上后在前后方向的摆动。另外,由于两第二固持脚325分别自两结合壁326的 结合处延伸并同时固持在电路板200的同一个固持孔201内,从而可进一步防止两结合壁326 在结合处裂开,增加了两结合壁326的结合可靠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连接器,可焊接至电路板上,其包括绝缘本体、固持在绝缘本体上的导电端子以及包覆绝缘本体的外壳,所述绝缘本体包括基部以及自基部向上延伸的舌板,所述外壳包括一对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第一侧壁、一对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第二侧壁以及由第一侧壁及第二侧壁围成的可收容舌板的收容空间,所述第一侧壁上设有向下延伸用以固持在电路板上的第一固持脚,所述第二侧壁包括从所述一对第一侧壁的同一侧相对延伸并结合在一起的两个结合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侧壁设有自两结合壁的结合处延伸用以固持在电路板上的第二固持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连接器,可焊接至电路板上,其包括绝缘本体、固持在绝缘本体上的导电端子以及包覆绝缘本体的外壳,所述绝缘本体包括基部以及自基部向上延伸的舌板,所述外壳包括一对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第一侧壁、一对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第二侧壁以及由第一侧壁及第二侧壁围成的可收容舌板的收容空间,所述第一侧壁上设有向下延伸用以固持在电路板上的第一固持脚,所述第二侧壁包括从所述一对第一侧壁的同一侧相对延伸并结合在一起的两个结合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侧壁设有自两结合壁的结合处延伸用以固持在电路板上的第二固持脚。2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持脚分别 自所述两个结合壁的结合处向后弯折延伸形成,且所述两个第二固持脚相互贴靠在一起并用 以固持在电路板的同一个固持孔内。3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持脚包括 自所述结合壁的结合处向后延伸的片状延伸部以及自所述延伸部的下端向下延伸用以固持在 电路板上的固持部,所述第二固持脚位于第一固持脚的外侧。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持脚与 第二固持脚之间形成三角形,所述第一固持脚分别位于该三角形其中的两个顶点上,所述第 二固持脚位于该三角形的第三个顶点上。5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两结合壁在结合 处设有相互卡持在一起的燕尾形卡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家勇郑启升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