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许长权专利>正文

蓄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176094 阅读:1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蓄电池,包括外壳、电解液和正极板、负极板;电解液、正极板、负极板密闭在外壳内;所述正、负极板间隔排列,正、负极板上分别设有正、负电极,其特征是正电极和负电极的方向相反;所述外壳上设有正、负电极的接线柱,正、负电极接到相应的接线柱。本技术方案原材料的利用率高、采用双向极串联的装配方法充电时上下电阻小并且均匀、采用双向极串联装配方法的蓄电池、节约能源,降低成本。(*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一种电池,具体是一种蓄电池
技术介绍
蓄电池是一种能量储能器。1859年普朗特专利技术以来,为人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技 术水平不断的提高,品种繁多,不断创新,在国家经济建设中起到重大的作用。蓄电池目前 在我国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主要用于汽车、摩托车、电动自行车等。蓄电池常见的是用电 解液和金属极板之间的化学反应放电产生电流。例如,铅酸蓄电池中使用的电解液是氢离 子浓度最高时的硫酸溶液,极板是用铅,铅酸蓄电池的工作原理是 铅蓄电池放电原理的电极反应 负极Pb+S042—+2e_ = PbS04 ;正极Pb02+4H++S042—+2e_ = PbS04+2H20 ;总反应Pb+Pb02+2H2S04 = 2PbS04+2H20。 铅蓄电池充电原理的电极反应 阳极PbS04+2H20-2e- = Pb02+4H++S042—;阴极PbS04+2e_ = Pb+S042—;总反应 2PbS04+2H20 = Pb+Pb02+2H2S04。 目前的蓄电池材料的利用率低,原因是由于蓄电池高度越高,造成原材料的利用 率越少.蓄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极板上电极所在的上半部和电极下半部充电不均匀,上半 部过充电,充电时上部反应激烈,失水多,下半部分是欠充电,电充不足,电阻大,放不出去, 极板材料基本上只有70% _80%发挥了作用。原因是现有设计中采用了极板的负极和正极 并联在极板一侧的方法,这样的充电方法不利于蓄电池充放电要求,使蓄电池容量加快衰 减,縮短了电池的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蓄电池在资源浪费以及能量没有好好利用等方面现有 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新的蓄电池,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种蓄电池,包括外壳、电解液和正极板、负极板;电解液、正极板、负极板密闭在外壳内;所述正、负极板间隔排列,正、负极板上分别设有正、负电极,正电极和负电极的方向相反;所述外壳上设有正、负电极的接线柱,正、负电极接到相应的接线柱。 所述正极板、负极板有多个,在相邻的正、负极板之间设置有隔板;多个正极板上的正电极并联连接构成正极板群,多个负极板上的负电极并联连接构成负极板群,正、负极板群上分别设有正、负极柱。 所述正、负极板都是长方形,正、负极板排列成长方体形的正、负极板群;正、负电 极关于长方体的重心成立体对称。 所述外壳内部分为多个独立密封的单格,每个单格内设正、负极板群和电解液;所 述正、负极柱分别从单格的上下两端穿出,各个单格的正、负极柱依次串联连接,得到相应 电压。 相邻单格内的正、负极板群的放置位置成中心对称(即相邻正、负极板群的正、负 电极朝向相反);除第一个和最后一个单格内的正、负极板群外,相邻正、负极板的正、负极 柱依次通过汇流导体连接。 假设电池的正接线柱与第一个单格内的正极柱连接,则第一个单格内,正极柱需 要与电池的正接线柱连接,负极柱与第二个单格内的正极柱连接。最后一个单格内的情形 与之对应,负极柱需要与电池的负接线柱连接,正极柱与倒数第二个单格内的负极柱连接。 假设电池的负接线柱连接与第一个单格内的负极柱连接,则情况与上述相反。 外壳的上、下两端设有端盖,端盖密封穿出单格的上下两端的所述正、负极柱;所 述外壳上还设有正、负接线柱,正、负接线柱与对应的正、负极柱连接。 所述每个单格都设有溢气阀和注液孔,当压力过量时让气体自动逸出,注液孔用 于补充液体。本电池的优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1.原材料的利用率高,在同种型号的蓄电池采用双向极串联装配方法,能增加 20% _30%的容量,大大降低了成本。 2.采用双向极串联的装配方法充电时上下电阻小并且均匀。放电时上下部一样。 3.采用双向极串联装配方法的蓄电池,因充放电电阻小且均匀,蓄电池本身失水 少,寿命长。 4.我们的目的是节约能源,降低成本,让成本不变的前提下延长蓄电池寿命提升, 寿命不变则成本下降,蓄电池的容量寿命大大提高。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1中负极板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1中正极板示意图; 图3是现有技术中正、负极板定位后的状态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1中正、负极板定位后的状态示意图; 图5是各个单格正、负极板群连接示意图; 图6是实施例1中装配成品的外形示意图; 图7是图7的俯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本例中,电池为12V铅酸蓄电池,包括外壳7、电解液和正极板4、负极板3 ;电解 液、正极板4、负极板3密闭在外壳7内;所述正、负极板间隔排列,正、负极板上分别设有正 电极2、负电极1,正电极2和负电极1的方向相反;所述外壳7上设有正、负电极的接线柱 A和B,正、负电极接到相应的接线柱。 如图4,所述正极板4、负极板3有多个,在相邻的正、负极板之间设置有隔板;多个 正极板4上的正电极2并联连接构成正极板群,多个负极板3上的负电极1并联连接构成 负极板群,正、负极板群上分别设有正极柱8、负极柱9。所述正、负极板都是长方形,正、负 极板排列成长方体形的正、负极板群;正、负电极关于长方体的重心成立体对称。 如图5,所述外壳内部分为6个独立密封的单格,每个单格内设一组正、负极板群 和电解液;所述正、负极柱分别从单格的上下两端穿出,各个单格的正、负极柱依次串联连 接,得到相应电压。每个单格得到的电压是2V,6格单格串联得到12V。相邻单格内的正、负 极板群的放置位置成中心对称(即相邻正、负极板群的正、负电极朝向相反);除第一个和最后一个单格内的正、负极板群外,相邻正、负极板的正、负极柱8和9依次通过汇流导体11连接。 本例中,电池的正接线柱A与第一个单格内的正极柱8连接,则第一个单格内,正极柱8需要与电池的正接线柱A连接,负极柱9与第二个单格内的正极柱8连接。最后一个单格内的情形与之对应,负极柱9需要与电池的负接线柱B连接,正极柱8与倒数第二个单格内的负极柱9连接。 外壳7的上、下两端设有端盖5和6,端盖密封穿出单格的上下两端的所述正、负极柱;所述外壳上还设有正、负接线柱A和B,正、负接线柱与对应的正、负极柱连接。 所述每个单格都设有溢气阀和注液孔,当压力过量时让气体自动逸出,注液孔用于补充液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蓄电池,包括外壳、电解液和正极板、负极板;电解液、正极板、负极板密闭在外壳内;所述正、负极板间隔排列,正、负极板上分别设有正、负电极,其特征是正电极和负电极的方向相反;所述外壳上设有正、负电极的接线柱,正、负电极接到相应的接线柱。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蓄电池,包括外壳、电解液和正极板、负极板;电解液、正极板、负极板密闭在外壳内;所述正、负极板间隔排列,正、负极板上分别设有正、负电极,其特征是正电极和负电极的方向相反;所述外壳上设有正、负电极的接线柱,正、负电极接到相应的接线柱。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电池,其特征是所述正极板和负极板有多个,在相邻的正、 负极板之间设置有隔板;多个正极板上的正电极并联连接构成正极板群,多个负极板上的 负电极并联连接构成负极板群,正、负极板群上分别设有正、负极柱。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蓄电池,其特征是所述正、负极板都是长方形,正、负极板排 列成长方体形的正、负极板群;正、负电极关于长方体的重心成立体对称。4. 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长权李进兴
申请(专利权)人:许长权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4[中国|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