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卡条及卡网骨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171020 阅读:1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卡条及卡网骨架,所述卡条至少有两条边,其中至少一条边上排列有凸齿,凸齿上开有豁口,豁口内带有倒刺或倒钩。应用上述卡条,可制成卡网骨架,卡网骨架由龙骨、卡条、钢板网组合连接而成。所述龙骨为型钢件,并按间距平行排列,所述卡条与龙骨垂直、按间距平行排列,并固定在所述龙骨的一侧或两侧,构成钢骨架,所述钢板网分布有纵向的凸肋,其表面分布有鱼鳞孔或网孔,钢板网附着于钢骨架的外表面,并与上述卡条牢固、方便地卡固连接。解决了钢板网混凝土构件的构造和施工问题和钢板网混凝土墙体的加强问题,同时实现规模化、机械化生产。可适用于各种建筑的结构构件,尤其适用于多层、高层住宅建筑墙体、楼板结构。(*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建筑结构的钢构件。技术背景目前,公知的钢板网混凝土结构是将带有凸肋的钢板网替代在混凝土施工中的模板,用 于混凝土施工,成为模网混凝土, 一般的方法是将某种形状的龙骨相互平行排列,并在龙骨 的两个侧面固定连接件成为钢骨架,然后以自攻螺丝或者射钉将钢板网固定于龙骨上,成为 模网混凝土 。 一般该种模网混凝土主要用于墙体。长期的工程实践证明,该种安装模网的构造存在几个问题(1) 以自攻螺钉或射钉固定钢板网,不仅工程量浩大,而且固定的可靠性很难保证, 大量用于固定钢板网的螺钉,任何一个脱落都对混凝土施工产生麻烦,所以很难保证混凝土 施工顺利和成品表面的平整。而且这种工艺需要手电钻或射钉枪,对工具的维护和使用要求 很高,同时五金件消耗量、人工消耗量很大、成本很高,且这些消耗对最终构件性能结构没 有任何效能。(2) 将钢板网直接固定于龙骨上,由于钢板网的凸肋高度有限,且在施工中容易挤 压,使得钢板网贴在龙骨上,浇筑混凝土时,由于钢板网对混凝土流动的阻尼影响,难以形 成混凝土保护层,严重时造成龙骨钢材外露,达不到预期的目的。(3) 公知的钢板网混凝土结构,在竖向上强度较大,但是由于横向强度无法加强,强度过弱,当钢网骨架用于受到水平剪力更大的墙体混凝土结构,或者受力状态比较复杂的角 部的墙体时,则需要配置水平钢筋来加强横向强度,构造很复杂,工艺也很麻烦。由于上述原因,上述钢板网混凝土工艺如不经创新和改良,很难大规模用于多层、高层 承重结构。在专利号为200510002447. l和专利号为200520142267. O的专利中,使用了以钢板网、格 构钢、混凝土构成的用于承重结构的墙体构件和楼板构件,以及钢网构架混凝土复合建筑的 构造和方法,没有涉及固定钢板网、墙体加强、以及墙体结构连接的具体构造和方法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弥补上述技术的不足之处,而设计一种便于大规模工业生产、方 便安装的卡条及卡网骨架。为解决传统钢板网混凝土的构造和工艺问题,尤其是钢板网固定、构件加强问题、混凝土施工问题。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卡条,为钢制条形,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条至少有两条边,其中至少一条边上排列 有凸齿,凸齿上开有豁口,豁口内带有倒刺或倒钩。所述卡条的另一个边的端部为直边、弯边或折边。 所述倒刺或倒钩对称斜向深入所述豁口内。 所述凸齿的外轮廓为矩形或梯形。一种应用上述卡条的卡网骨架,其特征在于由龙骨、卡条、钢板网组合连接而成,所 述龙骨为型钢件,并按间距平行排列;所述卡条与龙骨垂直、按间距平行排列,并固定在所 述龙骨的一侧或两侧,构成钢骨架,所述钢板网分布有纵向的凸肋,其表面分布有鱼鳞孔或 网孔,钢板网附着于钢骨架的外表面,并与上述卡条卡固连接。所述卡条的没有凸齿的一个边固定在所述龙骨的侧面上,带有凸齿的一个边突出于所述 钢骨架表面。所述钢板网的凸肋与所述龙骨平行并与所述卡条垂直地固定在所述钢骨架外表面。 所述钢板网的凸肋卡固在所述卡条的豁口内,所述卡条上的豁口深度大于所述钢板网的凸肋高度,卡条上的豁口的颈部宽度小于所述钢板网的凸肋宽度,所述豁口的间距等于所述钢板网凸肋间距。所述卡条上豁口上的倒钩穿越所述钢板网的网孔,并以两端同时抱箍在所述钢板网的凸 肋的两个边上,构成卡固定位。所述龙骨为型钢件,其截面为C形、Z形或U形,其腹板上开有孔。 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技术设计了一种能够与混凝土复合成强度更高的钢板网骨架,使得本钢板网骨架 能够用于多层、高层建筑结构,钢板网与钢骨架的固定不需要手电钻、射钉枪和五金件,解 决了钢板网与钢骨架方便固定的问题,以及墙体连接、加强的问题。钢板网骨架由按间距 平行排列的龙骨和固定于所述龙骨两个侧面的卡式钢条构成钢骨架。所述的卡式钢条的豁口 呈线性对齐,并与所述的钢板网的凸肋平行对应,对应后以条形板件辅助,锤击条形板件后 ,钢板网的凸肋收力挤压,上部开口沿着豁口的上部梯形的边弹性收縮,当收縮至豁口颈部 下方以后回弹,使得钢板网的凸肋牢牢地卡在豁口内。在凸肋卡紧以后由于鱼鳞网的相互张 紧,更形成张力,尤其当在本钢网骨架内部浇筑混凝土时,张力更大,但凸肋与龙骨相互嵌 固力更大,保证了混凝土浇筑。由于卡式钢条的边尺寸可以调整,可以充分保证混凝土保护层的厚度,使得当在墙体钢 网骨架的表面分布有加强钢筋时,更能保证混凝土保护层的可靠形成。使得此种构造的墙 体,当对骨架其它构造进行有效设计以后,有可能用于高层建筑的承重墙体结构。本技术可与混凝土直接构成复合构件,如做其它构造设计,如横向加强,即可构成 性能更优良的承重墙体、楼板复合构件,可大规模推广,减少了工程量。而且固定的可靠性 高,其固定钢板网时没用钢钉,所以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也不会出现钢钉脱落的问题,可保 证混凝土施工顺利和成品表面的平整。本技术不需要手电钻或射钉枪,对工具的维护和 使用要求不高。本技术在浇筑混凝土后,可以很容易形成可靠的混凝土保护层,同时不 会产生龙骨钢材外露问题,同时混凝土表面平整,不会胀模。本技术便于大规模工业生产,现场安装方便,是一种能够与混凝土复合成强度更高 的钢板网骨架,其能够用于多层、高层建筑结构。本技术可用于受到水平剪力大的建筑 的墙体混凝土结构,或者角部的墙体受力状态比较复杂的情况中,可通过配置水平钢筋的方 法加强墙体的抗剪强度。附图说明图l是卡条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豁口详图。图3是图2的A-A剖面示意图。图4是龙骨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的B-B剖面示意图。图6是钢板网的构造示意图。图7是图6的C-C剖面示意图。图8是卡网骨架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图8的D-D剖面示意图。图10是图8的E-E剖面示意图。图ll是卡条的豁口与钢板网的凸肋的卡固示意图。附图标记1—卡条、2 —凸齿、3 —豁口、 4 —龙骨、5 —钢板网、6 —凸肋、7 —倒钩、 8-折边、9一孔。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参见图l-3,这种卡条,为钢制条形,所述卡条l至少有两条边,其中一条边上排 列有凸齿2,每个凸齿2上开有豁口3,每个豁口内带有倒刺或倒钩7。所述倒刺或倒钩7对称6斜向深入所述豁口3内。所述卡条的另一个边的端部为直边、弯边或折边8。所述凸齿的外轮 廓为矩形或梯形。参见图S-IO,这种应用上述卡条的卡网骨架,由龙骨4、卡条l、钢板网5组合连接而 成,所述龙骨3为型钢件,并按间距平行排列。所述卡条与龙骨垂直、按间距平行排列,并 固定在所述龙骨的一侧或两侧,构成钢骨架。参见图6,图7,所述钢板网5分布有纵向的凸 肋6,其表面分布有鱼鳞孔或网孔,钢板网5附着于钢骨架的外表面,并与上述卡条卡固连 接。所述卡条的没有凸齿的一个边固定在所述龙骨的侧面上,带有凸齿的一个边突出于所述 钢骨架表面。参见图4,图5,所述龙骨3为型钢件,其截面为C形、Z形或U形,其腹板上开有孔9。 参见图ll,所述钢板网的凸肋与所述龙骨平行并与所述卡条垂直地固定在所述钢骨架外 表面。所述钢板网的凸肋卡固在所述卡条的豁口内,所述卡条上的豁口深度大于所述钢板网 的凸肋高度,卡条上的豁口的颈部宽度小于所述钢板网的凸肋宽度,所述豁口的间距等于所 述钢板网凸肋间距。所述卡条上豁口上的倒钩7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卡条,为钢制条形,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条(1)至少有两条边,其中至少一条边上排列有凸齿(2),凸齿(2)上开有豁口(3),豁口内带有倒刺或倒钩(7)。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卡条,为钢制条形,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条(1)至少有两条边,其中至少一条边上排列有凸齿(2),凸齿(2)上开有豁口(3),豁口内带有倒刺或倒钩(7)。2.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卡条,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条的另一个边的端 部为直边、弯边或折边(8)。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卡条,其特征在于所述倒刺或倒钩(7) 对称斜向深入所述豁口 (3)内。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卡条,其特征在于所述凸齿的外轮廓为矩形或梯形。5. 一种应用上述权利要求l-4任意一项所述卡条的卡网骨架,其特征 在于由龙骨(4)、卡条(1)、钢板网(5)组合连接而成,所述龙骨(3)为型钢件,并 按间距平行排列;所述卡条与龙骨垂直、按间距平行排列,并固定在所述龙骨的一侧或两 侧,构成钢骨架,所述钢板网(5)分布有纵向的凸肋(6),其表面分布有鱼鳞孔或网孔, 钢板网(5)附着于钢骨架的外表面,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宏宇侯建群陈忠范
申请(专利权)人: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朱宏宇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