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发酵液中分离提取L-精氨酸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5166379 阅读:5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从发酵液中分离提取L-精氨酸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首先将L-精氨酸发酵液通过金属微滤膜进行微滤;然后进行脱色;减压蒸发;结晶;精制。本发明专利技术工艺简单易行,采用金属膜使用寿命长,耐高温、耐酸碱,易于清洗且装置维护方便,投资少;提取过程全部采用物理分离方法,过程中消耗的酸、碱及蒸汽低,提取成本大为降低,且具有条件温和,操作简便,分离步骤少,废水排放少、收率高、产品质量好等特点,经醇析结晶得到的L-精氨酸产品经分析纯度达99%以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发酵法生产氨基酸的
,特别是涉及一种在发酵法生产L-精 氨酸过程中的L-精氨酸提取工艺。
技术介绍
L-精氨酸分子式C6H14N4O2,分子量174. 20。为白色棱形结晶,含2分子结晶水。溶 于水,微溶于乙醇,不溶于乙醚。L-精氨酸是人体和动物体内的半必需氨基酸,也是生物体 尿素循环的一种重要中间代谢物,在医药、食品、饲料领域具有广泛的用途。精氨酸目前在国内,主要是通过毛发水解和发酵法来生产。发酵法相对成本更有 优势。精氨酸发酵液经过菌体分离,离子交换,浓缩结晶可得到精氨酸晶体。常用的菌体分 离方法操作繁复,菌体蛋白、色素去除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分离提取方法中存在的菌体去除率和产品质量不高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 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从发酵液中分离提取L-精氨酸的方法,其工艺简单易操作,成本下 降,收率高,且大大提高了产品质量。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从发酵液中分离提取L-精氨酸的方法,其特征 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将L-精氨酸发酵液通过金属微滤膜进行微滤,除去菌体和蛋白杂 质,得到澄清的L-精氨酸发酵液;(2)将上步得到澄清的L-精氨酸发酵液pH调整为3. 0 11. 0,进行脱色;(3)将脱色后的L-精氨酸发酵液进行减压蒸发,至有结晶析出时停止蒸 发;⑷浓缩液PH调整为3. 0 11. 0,搅拌转速0 300rpm,结晶,过滤、洗涤得到L-精氨 酸晶体和母液;(5)将所得晶体溶于蒸馏水中,使L-精氨酸浓度达到30-60%,加入等体积 95%乙醇,搅拌转速为0 200rmp,养晶,得精制L-精氨酸结晶。所述的步骤(1)中,L-精氨酸发酵液进入金属微滤膜前,先用碱将发酵液pH调至 6. 5士 1. 0,搅拌加热,加入发酵液体积0. 1 0. 5%的硅藻土或珍珠岩。所述的的步骤(1)中,L-精氨酸发酵液通过金属微滤膜错流过滤,操作温度控制 在20 90°C,进膜压力与出膜压力差0. 2 1. 5Mpa,滤速控制在60 200ml/min。所述步骤⑵中L-精氨酸发酵液pH调整6. 0 11。所述步骤(2)中,加入活性炭进行脱色,活性炭加入量为发酵液体积的0. 2 3%, 脱色温度为10 80°C。所述步骤(4)中,转速为100 150rpm,结晶0 15h。所述步骤(5)中,搅拌转速为100 200rmp,养晶4 15h。所述步骤(4)中得到的母液经步骤(2)、(3)、⑷得到L-精氨酸晶体和二次母液, 所得晶体用步骤(5)处理,得精制L-精氨酸晶体和二次母液。所述的二次母液脱盐后与金属微滤膜过滤后的发酵液混合循环使用。所述的脱盐采用离子交换装置、或纳滤装置、或电渗析装置。本专利技术工艺简单易行,采用金属膜使用寿命长,耐高温、耐酸碱,易于清洗且装置 维护方便,投资少;提取过程全部采用物理分离方法,过程中消耗的酸、碱及蒸汽低,提取成 本大为降低,且具有条件温和,操作简便,分离步骤少,废水排放少、收率高、产品质量好等 特点,经醇析结晶得到的L-精氨酸产品经分析纯度达99%以上。具体实施方式 本专利技术是一种从发酵液中分离提取L-精氨酸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L-精氨酸发酵液通过金属微滤膜(不锈钢管式膜分离系统)进行微滤,除 去菌体和蛋白杂质,得到澄清的L-精氨酸发酵液。较好的,L-精氨酸发酵液进入金属微滤 膜前,先用碱将发酵液PH调至6. 5士 1. 0,搅拌加热,加入发酵液体积0. 1 0. 5%的硅藻土 或珍珠岩。过滤时,L-精氨酸发酵液通过金属微滤膜错流过滤,操作温度控制在20 90°C, 进膜压力与出膜压力差0. 2 1. 5Mpa,滤速控制在60 200ml/min。采用金属微滤膜过 滤菌体和蛋白杂质,改变了常规发酵液处理采用的离心、压滤机压滤等方法,降低了维修费 用,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除去菌体彻底,过滤液澄清透明。采用金属微滤膜截留大于滤 膜微孔的微粒和大分子物质,能保证定量截留。膜过滤分静态过滤和错流过滤。较好的,采 用错流过滤,能够过滤混浊度较高的液体,其作用方式是,液体以切线方向流过膜表面,经 过膜表面时产生剪切力可使沉积在膜表面的混浊颗粒扩散回主体流,从而使膜表面污染层 保持在一个较薄的稳定水平,防止出现快速堵塞。本专利技术采用不锈钢管式膜分离系统错流 过滤去除发酵液中的菌体和蛋白,与其他错流过滤装置相比较,该设备主要具有以下优点 1、膜与膜外壳全部采用胀焊连接,无需任何外加连接件,杜绝渗漏的可能;2、机械强度高; 3、耐有机溶媒;4、采用金属微滤膜耐污染易清洗。(2)将上步得到澄清的L-精氨酸发酵液pH调整为3. 0 11. 0,进行脱色。较好 的,L-精氨酸发酵液pH调整6.0 11。采用活性炭进行脱色,活性炭加入量为发酵液体积 的0. 2 3%,脱色温度为10 80°C。实用752分光光度计于430nm下测透光达85%以上。(3)将脱色后的L-精氨酸发酵液进行减压蒸发,浓缩体积至原液的20% 80%, 至有结晶析出时停止蒸发。(4)浓缩液pH调整为3.0 11.0,搅拌转速0 300rpm,最佳转速为100 150rpm,结晶0 15h,最佳结晶10h,过滤、洗涤得到L-精氨酸晶体和母液。 (5)将所得晶体溶于蒸馏水中,使L-精氨酸浓度达到30-60 %,加入等体积95 %乙 醇,搅拌转速为0 200rmp,养晶4 15h,(最佳转速为100 150rpm,结晶0 20h,最 佳结晶12h),得精制L-精氨酸结晶。步骤(4)中得到的母液可再经步骤(2)、(3)、⑷得到L-精氨酸晶体和二次母液, 所得晶体用步骤(5)处理,得精制L-精氨酸晶体和二次母液。二次母液脱盐后与金属微滤 膜过滤后的发酵液混合循环使用。脱盐采用离子交换装置、或纳滤装置、或电渗析装置。实施例1a、取L-精氨酸发酵液25L于80°C加热IOmin以上,调节pH6. 0左右,加入发酵液 体积0. 1 0. 5%的硅藻土,然后注入微滤设备料罐,微滤膜为金属膜(该膜系统以非对称 多孔316L不锈钢粉末为衬体烧结TiO2惰性涂层,孔径50nm-100nm,截留分子量5000MW,膜管内径18. 3mm膜管外径21. 6mm,有效过滤面积0. Im2单孔道,壁厚1. 65mm,膜管长80cm,最 高操作压力4 6Kg/cm2最高操作温度200°C,pH范围0 14,系统流速5 10m/S)。系 统截留分子量为2000 50000MW,冷凝管中通入冷却水,控制温度40°C,检查设备是否处于 正常状态,启动微滤设备,调节膜进口压差为0. 6kg/cm2,利用微滤膜对不同分子量物质截 留率的不同,使菌体、杂蛋白截留在滤渣内,当进出膜压差明显降低时,补入适量去离子水, 过滤完后得到L-精氨酸滤液30L滤出液蛋白去除率为95. 5%以上。b、将上步得到澄清的L-精氨酸发酵液加入活性炭进行脱色,活性炭加入量为发 酵液体积的1.5%,脱色温度为65°C ;使用752分光光度计于430nm下测透光达90%以上;C、将上步脱色后的L-精氨酸发酵液进行减压蒸发,浓缩体积至原液的45%左右, 至有结晶析出时停止蒸发;d、搅拌转速为120rpm,结晶12h过滤、洗涤得到L-精氨酸晶体和母液;e、将d步所得晶体溶于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从发酵液中分离提取L-精氨酸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将L-精氨酸发酵液通过金属微滤膜进行微滤,除去菌体和蛋白杂质,得到澄清的L-精氨酸发酵液;(2)将上步得到澄清的L-精氨酸发酵液pH调整为3.0~11.0,进行脱色;(3)将脱色后的L-精氨酸发酵液进行减压蒸发,至有结晶析出时停止蒸发;(4)浓缩液pH调整为3.0~11.0,搅拌转速0~300rpm,结晶,过滤、洗涤得到L-精氨酸晶体和母液;(5)将所得晶体溶于蒸馏水中,使L-精氨酸浓度达到30-60%,加入等体积95%乙醇,搅拌转速为0~200rmp,养晶,得精制L-精氨酸结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从发酵液中分离提取L-精氨酸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将L-精氨酸发酵液通过金属微滤膜进行微滤,除去菌体和蛋白杂质,得到澄清的 L-精氨酸发酵液;(2)将上步得到澄清的L-精氨酸发酵液pH调整为3.0 11. 0,进行脱色;(3)将脱色后的L-精氨酸发酵液进行减压蒸发,至有结晶析出时停止蒸发;(4)浓缩液pH调整为3.0 11. 0,搅拌转速0 300rpm,结晶,过滤、洗涤得到L-精氨 酸晶体和母液;(5)将所得晶体溶于蒸馏水中,使L-精氨酸浓度达到30-60%,加入等体积95%乙醇, 搅拌转速为0 200rmp,养晶,得精制L-精氨酸结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从发酵液中分离提取L-精氨酸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 步骤(1)中,L-精氨酸发酵液进入金属微滤膜前,先用碱将发酵液pH调至6.5 士 1.0,搅拌 加热,加入发酵液体积0. 1 0. 5%的硅藻土或珍珠岩。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从发酵液中分离提取L-精氨酸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 的步骤(1)中,L-精氨酸发酵液通过金属微滤膜错流过滤,操作温度控制在20 90°C,进 膜压力与出膜压力差0. 2 1. 5Mpa,滤速控制在60 200ml/...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雷剑芬刘剑冯今亮蔡洁华赖广恒郑明英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肇庆星湖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