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状耐火材料窑具制品的挤出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145243 阅读:2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模具,特别是涉及一种管状耐火材料窑具制品的挤出模具。其特征在于,该模具包括空心管状外模(1)、紧贴外模内腔后半部位的空心管状内模(2)、位于内外模中轴线处的棒状模芯(3)、用于固定模芯于外模的模芯支架(4),在所述外模(1)的端部为一用于和真空挤出机相连接的法兰(11),及外模(1)的前端中部均匀分布有调整泥速的调速螺栓(12)。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的挤出模具可简单易行地控制管坯截面处速度的一致性,所挤出的管坯致密均匀且无裂纹;只需改变模芯及内模后半部位的壁厚及内腔形状,即可实现不同厚度的圆形、方形、菱形等不同形状的管状窑具坯体的挤制,节省模具投资,操作简单,更换与维修方便。(*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模具,特别是涉及一种管状耐火材料窑具制品的挤出模具
技术介绍
管状窑具制品系高温(1000°C 1700°C )行业如陶瓷、微晶玻璃、电子等生产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辅助材料。依其材质可分为堇青石_莫来石、熔融石英、钛酸铝、碳化硅、刚玉-莫来石等。其截面形状有圆管状、方管状、菱形状和其他异型状等。其壁厚20mm 40mm,高度200mm 800mm不等,起支撑棚板或横梁的作用,同时承受所烧制品的重量,有时甚至搭层(2层 8层)使用,这就要求有足够的强度。 通常管状窑具制品采用挤出法成型,利用真空挤出机的真空及挤压作用将含水量为13% 20%的可塑性耐火泥料经机头模具挤制出所需形状的管坯。然而在挤制的过程中经常出现管坯弯曲而无法使用,抑或在后续的干燥或烧成过程中出现裂纹,大大降低成品率。这是由于挤出端管坯截面处存在较大的速度差所致。由于泥料及挤泥机本身结构的特性,管坯截面处的速度有快有慢,这对于螺旋型真空挤泥机来说尤为明显。因此急需在挤泥机的模具端采取控制泥速一致性的措施。 目前所公开的关于管状挤出制品的模具,多是涉及塑料制品的挤制,如专利号为200810062819. 5的塑料管材挤出模头和专利号为01261440. 8的塑料挤出机模头。塑料管材的主要应用范围是饮用水管、燃气管、线套管等,这类管材在挤制过程中,所用的有机原料经挤出机输送到机头模具端时已被加热为熔融态,由于流体的特性,其截面处的速度一致性较好。而管状窑具所采用的是水分较低的无流动性的可塑耐火泥料,其颗粒的临界尺寸有时可达1.5mm 2mm,故其速度一致性须在模具处得到控制。另外塑料管材的截面形状由外模及芯棒所决定,模具更换较频繁、利用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设计一种管状耐火材料窑具制品的模具,既可使挤出的管坯有足够的强度、避免开裂,而且方便于不同厚度、不同截面形状管坯的挤制,提高模具利用率。 本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种管状耐火材料窑具制品的挤出模具,该模具包括空心管状外模、紧贴外模内腔后半部位的空心管状内模、位于内外模中轴线处的棒状模芯、用于固定棒状模芯于外模的模芯支架;在所述外模的端部为一用于和真空挤出机相连接的法兰,外模的前端中部均匀分布有若干个调整泥速的调速螺栓。 所述外模内腔的前半部位为直径逐渐减小的圆锥形压縮区,压縮区的锥角为4° 8° 。 一定的压縮比可使泥料产生压力,从而增加制品的密实性,提高制品的强度。 所述内模内腔的前半部为直径逐渐减小的圆锥形压縮区,压縮区的锥角为15° 25° 。 一定的压縮比可使泥料产生压力,从而增加制品的密实性,提高制品的强度。 所述棒状模芯的前半部位为直径逐渐增大的圆锥形过渡区,过渡区的锥角为1.5° 5° 。过渡区的设计可增加中轴线处泥料行进过程中的阻力,从而提高制品的强度。 所述内模的后端伸出外模,内模伸出外模端口处的长度为20mm 60mm。棒状模芯伸出内模端口处的距离为0 40mm。 所述棒状模芯端口为圆形截面时,棒状模芯的后端与内模端口处平齐;棒状模芯端口截面为其它形状时,则棒状模芯的后端伸出内模,棒状模芯伸出内模端口处的长度为20 40mm。 所述调速螺栓的数量为3 6个。 本技术所产生的技术效果调速螺栓的设置可简单易行地控制管坯截面处速度的一致性;压縮区和过渡区可使挤出的管坯致密均匀及足够的强度;不用更换外模,只需通过改变模芯及内模后半段的壁厚及内腔形状,即可实现不同厚度的圆形、方形、菱形等不同形状的管状窑具坯体的挤制,节省模具投资,操作简单,更换与维修方便。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管状窑具制品挤出模具的组合剖视图。 图2是本技术外模、内模、棒状模芯的分体剖视图。 图3是本技术模芯支架的左视图。 图中1、外模,2、内模,3、棒状模芯,4、模芯支架,5、螺母,11、法兰,12、调速螺栓。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 参见图1、图2、图3,一种圆环形截面的管状耐火材料窑具制品的挤出模具。该模具包括空心管状外模1、空心管状内模2、棒状模芯3、模芯支架3及位于外模1端部的用于和真空挤出机相连接的法兰ll,均匀分布于外模1前端中部的若干个调速螺栓12。 将棒状模芯3与模芯支架4通过螺母5连接固定,并将其安装在真空挤泥机输出机筒端的内壁卡槽上。所述棒状模芯3的前半部位为直径逐渐增大的圆锥形过渡区,其锥角C为2。。锥形的设计可增加中轴线处泥料行进过程中的阻力,从而产生压力、提高制品的强度。 将内模2卡置于外模1内腔的后半部位。所述外模1内腔的前半部位为直径逐渐减小的圆锥形压縮区,压縮区的锥角A为6。。 一定的压縮比可使泥料产生压力,从而增加制品的密实性,提高制品的强度。锥角过大则泥料运行阻力大,加重设备负荷;锥度过小则起不到压縮和致密的作用,坯体强度低。 所述内模2内腔的前半部位为直径逐渐减小的圆锥形压縮区,压縮区的锥角B为23° 。 一定的压縮比可使泥料产生压力,从而增加制品的密实性,提高制品的强度。锥角过大则泥料运行阻力大,加重设备负荷;锥角过小则起不到压縮和致密的作用,坯体强度低。 将装配好的内模和外模体通过法兰11固定在真空挤泥机的输出机筒端的外槽上,所述法兰11可焊接在外模1的端部或直接与外模1设计为一体。外模1的前端中部均匀分布有调整泥速的调速螺栓12,调速螺栓12的数量为4个。 所述内模2伸出外模1端口处的距离为40mm,棒状模芯3则与内模2端口处平齐;如果挤制的为方形、菱形或不规则形状的管状窑具,则棒状模芯3伸出内模2端口处的距离为20mm左右,可便于手工协调内模模腔和棒状模芯的相对位置,以挤制出所需截面形状的管坯。 将已预练好的莫来石_堇青石质可塑性耐火泥料投入真空挤泥机内,通过调整各调速螺栓12在外模1内腔的深度,使挤出管坯的切割截面保持一垂直平面,可保证出泥速度的基本一致,即可避免因泥速的差异而造成坯体的弯曲或开裂。挤出的管状泥坯经输送设备及切割设备即可得到所需长度的坯体。 通过改变模芯及内模后半段的壁厚及内腔形状,即可挤制出不同厚度的圆形、方形、菱形等不同形状的管状窑具坯体,不用更换外模即可实现,节省模具投资,操作简单,更换与维修方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管状耐火材料窑具制品的挤出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包括空心管状外模(1)、紧贴外模内腔后半部位的空心管状内模(2)、位于内外模中轴线处的棒状模芯(3)、用于固定棒状模芯(3)于外模的模芯支架(4),在所述外模(1)的端部为一用于和真空挤出机相连接的法兰(11),外模(1)的前端中部均匀分布有若干个调整泥速的调速螺栓(12)。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管状耐火材料窑具制品的挤出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包括空心管状外模(1)、紧贴外模内腔后半部位的空心管状内模(2)、位于内外模中轴线处的棒状模芯(3)、用于固定棒状模芯(3)于外模的模芯支架(4),在所述外模(1)的端部为一用于和真空挤出机相连接的法兰(11),外模(1)的前端中部均匀分布有若干个调整泥速的调速螺栓(12)。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管状耐火材料窑具制品的挤出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模(l)内腔的前半部位为直径逐渐减小的圆锥形压縮区,压縮区的锥角A为4。 8°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管状耐火材料窑具制品的挤出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模(2)内腔的前半部位为直径逐渐减小的圆锥形压縮区,压縮区的锥角B为15° 25° 。4.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一种管状耐火...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代刚斌裴春秋段西克余兴国尚新朋
申请(专利权)人:中钢集团洛阳耐火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1[中国|河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