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差热-气相色谱联用分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5138345 阅读:2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差热-气相色谱联用分析装置,属于分析仪器领域,涉及差热分析仪和气相色谱分析仪的间歇联用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差热分析仪(1)和气相色谱仪(2),并在差热分析仪(1)气体出口处安装气体采样部件(3)及温度传感器,气体采样部件(3)的输出经自动进气控制机构接到气相色谱仪(2)的采样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装置是在传统差热-气相色谱间歇联用分析装置的基础上,加装气体采样部件(3)和自动进气控制机构,实时采集差热分析仪(1)的差热信号、炉温信号以及尾气出口处的温度信号,通过对这些信号的时间序列曲线进行预测判别,来控制尾气导入气相色谱仪(2)中进行成分分离和检测。这套联用分析装置可实现自动化操作,适合无人看护环境下的操作。(*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一种差热一气相色谱联用分析装置,属于分析仪器领域,涉及差热分析仪和气相色谱分析仪的间歇联用装置。
技术介绍
差热一气相色谱间歇联用分析装置出现于1970年代,用于分析物质热解过程中 逸出气的成分,其关键技术是检测逸出气的发生时刻。传统的差热一气相色谱联用分析装 置通过将差热仪尾气直接导入热导检测室,通过与通入的保护气的热导值进行比较,判断 热解过程逸出气的释放时刻,并手工将差热仪尾气通过六通阀切换至气体定量管内,定量 管充满后将该定量尾气导入气相色谱仪中进行成分分离和检测。上述方法和装置并不适合 仪器联用的自动化操作。事实上,差热仪输出的差热信号反映了物质热分解过程中吸热、放 热、分解、结晶等物理化学反应,已经可以间接得出是否有逸出气的发生。因此利用差热信 号并附以差热仪尾气的温度变化,是可以判断出逸出气的发生状态的,从而可引导尾气流 向气相色谱仪进行成分的分离和检测。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分析物质热解产物的差热一气相色谱间歇联用 的自动化操作分析装置,利用差热信号并附以差热仪尾气的温度变化,判断逸出气的发生 状态,从而引导尾气流向气相色谱仪进行成分的分离和检测。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了如下技术方案在传统差热一气相色谱间歇联用分析装置的基础上,即在差热分析仪和气相色谱仪之间安装气体采样部件和自动进气控制机构,在所述差热分析仪气体出口处安装气体采样部件及温度传感器,气体采样部件的输出经自动进气控制机构接到气相色谱仪的采样口 ,且差热分析仪和气相色谱仪分别放置在不同的平台或支撑平台上。其中,气体采样部件可以是一个手动密封调节阀,温度传感器设置在该调节阀出口处。该手动密封调节阀采用十字形的四通流量调节腔,其四个口分别为与差热分析仪气体出口套接的进气口 ,与进气口相对的安装有手动阀芯的口 ,安装温度传感器的作为测温点的孔,与测温点相对的受手动阀芯控制流量的出气孔。其中,手动阀芯为一个可在阀腔内移动的手动螺杆,该螺杆上设有两道环形凹槽,其上分别套有与阀腔腔壁契合的()型密封圈,螺杆位于腔内的一端设有端部的()型密封圈,位于腔外的一端设有手动旋柄。并且,安装有手动阀芯的口设有防止手动螺杆旋出的端盖。 在手动密封调节阀测温点的孔处安装的温度传感器采用微细铠装热电偶。 在四通流量调节腔中的测温点的孔和出气孔分别设有双卡套密封部件,实现径向的密封。 本方案中的自动进气控制机构由耐高温三通电磁阀和顶空进样器及控制三通电 磁阀的控制器构成;该三通电磁阀进口接气体采样部件出口,两个受控出口,一个作为排空 口,另一个通过保温毛细管接顶空进样器入口 ;该顶空进样器出口通过保温毛细管接气相色谱仪的采样口 ;该控制器可采集差热分析仪和气体采样部件的测温点的温度,经计算、判 断,控制三通电磁阀两出口的选择。其中的控制器可以采用计算机。 另外,为保证检测的精确,本方案中的电气装置采用接普通市电的净化电源作为 电源。 本技术装置是在传统差热一气相色谱间歇联用分析装置的基础上,加装气体 采样部件和自动进气控制机构,实时采集差热分析仪的差热信号、温度信号以及差热仪尾 气出口处的温度信号,通过对这些信号的时间序列曲线进行预测判别,来判断差热仪尾气 中是否存在逸出气,发现有逸出气后自动开启顶空进样装置,将定量尾气导入气相色谱仪 中进行成分分离和检测。这套联用分析装置可实现自动化操作,适合无人看护环境下的操 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工作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技术气体采样部件结构示意图。 图中1、差热分析仪,2、气相色谱仪,3、气体采样部件,4、三通电磁阀,5、顶空进样 器,6、参比物托盘,7、测试样托盘,8、尾气出口测温点,9、手动螺杆,10、保温毛细管,11、色 谱柱,12、热导检测器,13、紧固螺钉,14、端盖,15、腰部0形密封圈,16、端部0形密封圈,17、 双卡套密封部件,18四通流量调节腔。具体实施方式本事实例是在传统差热一气相色谱间歇联用分析装置的基础上,加装气体采样部 件3、自动进气控制机构,利用计算机实时采集差热分析仪1的差热信号、炉温信号以及差 热分析仪1尾气出口点8处的温度信号,通过对这些信号的时间序列曲线进行预测判别,来 判断差热分析仪1尾气中是否存在逸出气,发现有逸出气后自动开启顶空进样装置,将定 量尾气导入气相色谱仪2中进行成分分离和检测。这套联用分析装置可实现自动化操作, 适合无人看护环境下的操作。 下面结合图1、图2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 高纯保护气(如氮气或者氩气)从高压贮气瓶中经减压、稳压处理后,经转子流量 计调整流量后通入差热分析仪1中,对差热分析样品的热分解起惰性气体保护作用,即在 保护气氛下进行样品的热解反应。 差热分析仪1加热炉内的参比物托盘6中放置盛有微量参比物(如a -A1203粉 末)的耐热坩锅,测试样托盘7上放置盛有等量测试样品的等量耐热坩锅,托盘底部之间有 差热热电偶相连,用于测量差热势。炉内温度以及样品与参比物的差温信号均以模拟量形 式输出,本联用装置需要两套输出信号内容相同的输出信号装置,一套供差热分析仪1控 制使用, 一套供判断信号时间序列监测使用。 在差热分析仪1加热炉的出气管部分安装有一个可控制出气量的气体采样部件 3,该部件为四通流量调节腔,安装在出气管上方,与差热分析仪1连接处采用耐高温的0形 密封圈密封,以防止尾气泄露。在气体采样部件3上方有一个控制尾气流量的手动螺杆9, 手动螺杆9的底部嵌有一个耐高温的端部0形密封圈15。当手动螺杆9完全旋入气体采样4部件3时,手动螺杆9底部端面将完全把差热分析仪1工作尾气的出口封住,端部0形密封 圈15起底部密封作用;当手动螺杆9向气体采样部件3外拧开时,尾气可流出出气口 (如 图2所示),旋转手动螺杆9可控制差热分析仪1工作尾气流出截面的大小。依靠手动螺杆 9上的两个环形凹槽内嵌的腰部()形密封圈15对差热分析仪1工作尾气可能沿轴向泄露起 密封作用。当差热分析仪1工作尾气流出截面最大时,手动螺杆9停止向外延伸,而阻止这 种延伸依靠的是气体采样部件3顶部端面的端盖14和固定端盖14的三个紧固螺钉13。在 出气口处设置一个尾气出口测温点8,测量差热分析仪1工作尾气的出口端温度,采用微细 铠装热电偶来检测该处气体的温度,采用双卡套密封部件17实现测温点和出气孔的密封。 差热分析仪1工作尾气沿气体采样部件3出气孔流出后通入一段保温毛细管10 中,该保温毛细管10连接耐高温的三通电磁阀4的进口。三通电磁阀4的两个受控出口, 一个作为排空口 ,另一个通过保温毛细管10接顶空进样器5入口 。三通电磁阀4两出口的 选择由计算机控制,炉内温度以及样品与参比物的差温信号以及差热分析仪l尾气出口处 的温度信号接到该计算机,供判断信号时间序列监测使用。以上的三通电磁阀4、顶空进样 器5、计算机构成了本联用装置的自动进气控制机构,本机构的出口即顶空进样器5的出口 接气相色谱仪2。下面介绍自动进气控制机构的工作过程 在计算机识别判断尾气中未出现逸出气的情况下,电磁阀将工作尾气由排气口直 接排空;当计算机识别判断出尾气中出现逸出气时,电磁阀将工作尾气接入另一个连接顶 空进样设备的排气口 。判断尾气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差热-气相色谱联用分析装置,包括差热分析仪和气相色谱仪,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差热分析仪气体出口处安装气体采样部件及温度传感器,气体采样部件的输出经自动进气控制机构接到气相色谱仪的采样口,且差热分析仪和气相色谱仪分别放置在不同的平台或支撑平台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差热—气相色谱联用分析装置,包括差热分析仪和气相色谱仪,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差热分析仪气体出口处安装气体采样部件及温度传感器,气体采样部件的输出经自动进气控制机构接到气相色谱仪的采样口,且差热分析仪和气相色谱仪分别放置在不同的平台或支撑平台上。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差热一气相色谱联用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 采样部件为-一个手动密封调节阀,该调节阀出口处设测温点。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差热一气相色谱联用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手动 密封调节阀采用十字形的四通流量调节腔(18),其四个口分别为与差热分析仪气体出口 套接的进气口 ,与进气口相对的安装有手动阀芯的口 ,安装温度传感器的作为测温点的孔, 与测温点相对的受手动阀芯控制流量的出气孔。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差热一气相色谱联用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手动 阀芯为一个可在阀腔内移动的手动螺杆(9),该螺杆上设有两道环形凹槽,其上分别套有与 阀腔腔壁契合的()型密封圈,螺杆位于腔内的一端设有端部的()型密封圈,位于腔外的一端 设有手动旋柄。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差热一气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斌邓昊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木材工业研究所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