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秦世先专利>正文

一种梭式窑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136117 阅读:1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梭式窑,包括窑体,窑体的左、右两端设有左、右窑门,所述窑体的顶部设有烟囱,所述窑体内安装有若干烧嘴和可供窑车前后运动的轨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操作方便、烧成周期短、占用的使用空间小、控制能活维修方便、吸热少、更节能、结构更加坚固牢靠。(*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加工机械设备,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烧制粘土或其他陶瓷成分 混合物制品的梭式窑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的同类烧制窑具,大都结构复杂生产成本较高,使用也不方便,另外,窑具隔热效果差,热量散失相对严重,产品的烧成周期长,从而浪费了大量的电能和燃烧气 体,增大了废气排放和对环境污染,同时也加大了企业的制造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操作方便、烧成周期短、占用的使 用空间小、控制能活维修方便、吸热少、更节能、结构更加坚固牢靠的梭式窑。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梭式窑,包括窑体,窑体的左、右两端设有左、右窑门,所述窑体的顶部设有烟 囱,所述窑体内安装有若干烧嘴和可供窑车前后运动的轨道。作为对上述实施方式的优化,所述窑车的主体由若干条碳化硅立柱和碳化硅横梁 组合而成,所述窑车的底部设有轮子,顶部放置有堇青石板。作为对上述实施方式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左、右窑门通过左、右窑门支架与窑体活 动连接;所述窑体主体由低储热石棉层和钢架外结构构成。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结构设计简单合理,可对浇注成型后的粘 土或其他陶瓷成分混合物制品进行烧制加工,其操作方便、烧成周期短、占用的使用空间 小、控制能活维修方便,窑体主体由低储热石棉层和钢架外结构构成,吸热少、更节能、结构 更加坚固牢靠。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俯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图2,一种梭式窑,包括窑体1,窑体1的左、右两端设有左、右窑门2、3, 所述窑体1的顶部设有烟囱4,所述窑体1内安装有若干烧嘴5和可供窑车7前后运动的轨 道6。作为对上述实施方式的优化,所述窑车7的主体由若干条碳化硅立柱71和碳化硅 横梁72组合而成,所述窑车7的底部设有轮子73,顶部放置有堇青石板74。作为对上述实施方式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左、右窑门2、3通过左、右窑门支架21、31与窑体1活动连接;所述窑体1主体由低储热石棉层和钢架外结构构成。此外,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只要其以基本相同的手段达到本技术的技术效果,都应属于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梭式窑,包括窑体(1),窑体(1)的左、右两端设有左、右窑门(2、3),所述窑体(1)的顶部设有烟囱(4),其特征在于:所述窑体(1)内安装有若干烧嘴(5)和可供窑车(7)前后运动的轨道(6)。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梭式窑,包括窑体(1),窑体(1)的左、右两端设有左、右窑门(2、3),所述窑体(1)的顶部设有烟囱(4),其特征在于所述窑体(1)内安装有若干烧嘴(5)和可供窑车(7)前后运动的轨道(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梭式窑,其特征在于所述窑车(7)的主体由若干条碳 化硅立柱(71)和碳化硅横梁(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秦世先
申请(专利权)人:秦世先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3[中国|湖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