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电池组的供电防浪涌预去载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5133329 阅读:2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动力电池组的供电防浪涌预去载装置,包括控制单元、第一接触器(K1)、第二接触器(K2)、第三接触器(K3)、放电电阻(R1)以及预充电限流电阻(R2),其中,所述动力电池组经由所述预充电限流电阻(R2)和第二接触器(K2)连接于用电设备,所述第三接触器(K3)与所述预充电限流电阻(R2)和第二接触器(K2)并联,所述第一接触器(K1)和放电电阻(R1)与所述用电设备并联,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第一接触器(K1)、第二接触器(K2)以及第三接触器(K3)的切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有效地防止了供电过程中的浪涌现象,其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具有普遍的适用性。(*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动力电池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动力电池组的供电防浪涌预去载装置
技术介绍
所谓浪涌,也叫突波,顾名思义就是超出正常工作电流的瞬间过电流。本质上讲, 浪涌是发生在仅仅几百万分之一秒时间内的一种剧烈脉冲,其很可能使电路在浪涌的一瞬 间烧坏,如PN结电容击穿;电阻烧断等等。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组是高压、大容量的,司机在上电的瞬间有较大的浪涌电流,这 会对浪涌保护器件造成不必要的误保护动作,严重时会损坏保护器件。鉴于现有的防浪涌保护技术的上述缺陷,需要一种新型的动力电池组的防浪涌保 护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动力电池组的供电防浪涌预去载装置,以克服现有 技术的上述缺陷,其能够有效地防止动力电池组的供电浪涌现象,并对浪涌保护器件形成 良好的保护。上述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动力电池组的供电防浪涌预去载装置,包括控 制单元、第一接触器、第二接触器、第三接触器、放电电阻以及预充电限流电阻,其中,所述 动力电池组经由所述预充电限流电阻和第二接触器连接于用电设备,所述第三接触器与所 述预充电限流电阻和第二接触器并联,所述第一接触器和放电电阻与所述用电设备并联, 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第一接触器、第二接触器以及第三接触器的切换。优选地,所述控制单元连接于整车控制单元。优选地,所述控制单元通过隔离线性放大器采样所述用电设备的电压。通过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所述供电防浪涌预去载装置在动力电池组 和用电设备之间设有一预充电回路(即由所述预充电限流电阻、第二接触器、第三接触器 所形成的回路),通过预充电限流电阻的作用,在动力电池组开始供电过程中,所述用电设 备的电压是逐步上升的,从而有效地防止浪涌现象的产生。在动力电池组停止供电工作后, 切断动力电池组供电回路,通过接通与所述用电设备并联的预去载回路(即由所述放电电 阻和第一接触器形成的回路),将用电设备的所有余电放光,从而地防止了下次上电时控制 开关器件(例如接触器)产生电弧以及不必要复位所引起的误动作。也就是说,本实用新 型动力电池组的防浪涌预去载装置有效地防止了供电过程中的浪涌现象,其结构简单,成 本低廉,具有普遍的适用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动力电池组的供电防浪涌预去载装置的原理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技术动力电池组的供电防浪涌预去载装置。参见图1,本技术动力电池组的供电防浪涌预去载装置,包括控制单元、第一 接触器K1、第二接触器K2、第三接触器K3、放电电阻Rl以及预充电限流电阻R2,其中,所述 动力电池组经由所述预充电限流电阻R2和第二接触器K2连接于用电设备,所述第三接触 器K3与所述预充电限流电阻R2和第二接触器K2并联,所述第一接触器Kl和放电电阻Rl 与所述用电设备并联,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第一接触器Kl、第二接触器K2以及第三接触 器K3的切换。优选地,在所述动力电池组用于电动汽车时,所述控制单元连接于整车控制单元。以下描述本技术动力电池组的供电防浪涌预去载装置的操作过程。在动力电池组与后面的用电设备间串接一预充电回路(即由所述预充电限流电 阻、第二接触器、第三接触器所形成的回路),在上电时,所有用电设备的电压是慢慢上升 的。通过检测后一级用电设备的电位,当两端的电势差低于一个值时,再通过第三接触器的 导通,从而除去预充电回路,这样不会产生误保护动作。在用设备前并联一去载回路,当检 测所有设备停止工作时,切断动力电池组供电回路,再通过第一接触器的两触点导通放电 回路,从而对用电设备进行放电。也就是说,在控制单元收到整车控制单元的上电指令时,先通过第一接触器Kl断 开放电电阻Rl,再通过第二接触器K2接通预充电限流电阻R2,当控制单元检测到用电设备 的电压达到设定值时,通过第三接触器K3接通解除预充电回路。同时通过第二接触器K2 断开预充电限流电阻R2。当控制单元收到整车控制的所有设备停止工作时,通过使得第三 接触器K3断开,切断动力电池组供电路。再通过第一接触器Kl接通放电电阻R1。所述控制单元采样用电设备的电压,通过隔离线性放大器进行采样,采样的电压 通过模数转换后送控制单元。控制单元通过计算判断后,发出控制指令去执行动作。控制 单元与整车控制单元之间可以通过数字隔离开关量来通讯的。由上可见,通过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所述供电防浪涌预去载装置在 动力电池组和用电设备之间设有一预充电回路(即由所述预充电限流电阻、第二接触器、 第三接触器所形成的回路),通过预充电限流电阻的作用,在动力电池组开始供电过程中, 所述用电设备的电压是逐步上升的,从而有效地防止浪涌现象的产生。在动力电池组停止 供电工作后,切断动力电池组供电回路,通过接通与所述用电设备并联的预去载回路(即 由所述放电电阻和第一接触器形成的回路),将用电设备的所有余电放光,从而地防止了下 次上电时控制开关器件(例如接触器)产生电弧以及不必要复位所引起的误动作。也就是 说,本技术动力电池组的防浪涌预去载装置有效地防止了供电过程中的浪涌现象,其 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具有普遍的适用性。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 行任意组合,其同样落入本技术所公开的范围之内。另外,本技术的各种不同的实 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技术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实 用新型所公开的内容。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技术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技术的技术构思范围内, 可以对本技术的技 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技术的保 护范围由权利要求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动力电池组的供电防浪涌预去载装置,其特征是,包括控制单元、第一接触器(K1)、第二接触器(K2)、第三接触器(K3)、放电电阻(R1)以及预充电限流电阻(R2),其中,所述动力电池组经由所述预充电限流电阻(R2)和第二接触器(K2)连接于用电设备,所述第三接触器(K3)与所述预充电限流电阻(R2)和第二接触器(K2)并联,所述第一接触器(K1)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霞吴锦俊王璘
申请(专利权)人:扬州飞驰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