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郭子龙专利>正文

重力转化成动力的自行化节能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128774 阅读:2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用于汽车、电动车、人力车等车辆的自行化节能技术,其技术特征在于:对车辆自身重量的重力能和减震弹簧的弹性势能等各种动力能量的全方位转移回收利用;使车辆以最小的能量输出就能产生最大的运动距离,力求最大程度的达到接近于全自行化状态。其中提供了五种动力转移回收技术方式可供参考选择。本发明专利技术以改变传统车辆对化石能源的依靠为最终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汽车、电动车、人力车等车辆的自行化节能技术,给各种车辆的节能减 排提供了新方法。这方法可以使各种汽车以最小的能量输出,就能产生最大的运动距离;可 以使各种电动车辆最大程度的免用外加能源就能够自动行驶;也可以用于人力车辆的省力 和自行化应用。所以适用于所有路上行驶运动的车辆。
技术介绍
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大量的动力能源。而化石能源是人类目前的主要能 源依靠,但是它的不可再生,使人类的能源利用面临危机;而它的环境污染,已使全球气候 逐渐变暖。车辆的行驶用油,是化石能源的主要消耗;如何改变车辆行驶运动对化石能源的 依靠,是全人类共同面临的挑战。在人类对车辆使用的历史上,曾经有过一种免用能源就能够自动行驶的“木牛流 马”技术的传说;对于这种自行化交通工具的制造和使用,是真是假已很难考证。不过远古 人类对自行化交通工具的美好设想和追求,也是现代人类的理想追求。现在各种车辆所用的节能技术,都存在各种缺点;各种技术都无法使车辆摆脱对 化石能源的依靠。而一些对车辆自身各种动力能量转移利用的技术,也都存在缺点;很多技 术都是以增加车辆行驶阻力为代价来获得很少的能量,节能效果很差。车辆作为一种重量较大的运动物体,其自身重量实际就是一个强大的运动能量。 是否能从它的行驶运动过程中对其运动能量重新回收转移利用?现在的物理学认为是不 可能的。因为现在还没有很好的方法,可以从其运动过程中转移出运动能量来重新回收利 用。但是车辆作为一种相对的水平运动物体,其实际运动过程受到路面凹凸不平的影响;其 车身重量既有一个水平运动能量;也有一个运动距离很小的垂直运动能量。水平运动能量 是个消耗能量的力;垂直运动能量则是个产生能量的力。现在的各种车辆只使用了消耗能 量的水平运动力;而没有利用产生能量的强大垂直运动力;所以造成垂直运动力对路面的 破坏。车辆的垂直运动力实际就是车身重力能。不过对于运动车辆而言,垂直运动力只是 车身重力能的一部分,并不是全部。因为车身重力能的大小与车辆的运动速度关系密切;所 以要利用好车身重力能,就必须从物理学的角度来做一个简单的探讨和说明。在地面上水平运动的物体,有一个必须了解清楚的关键问题就是运动物体自身重 量的重力当物体静止时,物体自身重力就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数值;当物体运动时,物体自 身重力就是一个大小变化的数值;重力将随着物体运动速度的增加而逐渐变小。当物体达 到一定的高速运动状态时,重力将等于零。重力并没有消失,它随着运动速度的增加而逐渐 转化成物体的前进运动惯性力。对于地面上水平运动的物体,阻碍其运动的只有两个阻力一个是垂直重力造成 的摩擦阻力;另一个是空气阻力。对于运动速度不同的物体,这两个阻力也大小不同当物 体运动速度比较慢时,重力很大,摩擦阻力也比较大,空气阻力却很小;克服摩擦阻力是它 消耗能量的主要关键。当物体运动速度很快时,重力变得很小,摩擦阻力也变小,空气阻力4却很大;克服空气阻力成为它消耗能量的主要关键。车辆作为一种速度比较慢的运动物体,其行驶运动所消耗的能量主要用来克服自 身重力造成的摩擦阻力。所以,提高车辆的行驶运动速度,其车身重力将大部分转化成前进 运动惯性力摩擦阻力将变得很小,它所消耗的能量就降到最低,其节能效果就相当显著。 这就是现在大量建设高速公路和火车大量提速的主要原因。然而,对于不能高速运动的车辆,对其自身垂直重力最大限度的转化成水平运动 力,将成为节能减排的关键。现在随着滑动轮技术的发展,阻碍车辆水平运动的摩擦阻力已变得很小;摩擦阻 力大体上都不到车身重力的十分之一。所以车辆水平行驶动力只需要车身垂直重力的十分 之一,就能满足车辆的行驶运动需要。所以,本专利技术从车身重力能的实际情况来做设计把车身与车轮分成上下两大相 对活动部分;把车身上部的大部分重量当作一个上下运动能量来使用。当车身向下运动时, 车身重力大部分被转移吸收利用;车轮受到的摩擦阻力就得到减少,其行驶运动所消耗的 能量就降到最底。只要车辆有运动,就有重力能可转移利用;不单可以转移利用,还可以储 存。不管重力大小都可以转移储存集中后再调配利用;使到车辆在不同的运动状态下,都可 以全方位的来回收转移利用其重力能量;使车辆的节能减排达到最大程度的接近自行化状 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以车辆自身重量的重力能和减震弹簧的弹性势能,这两个动力能量作为动 力能源;以路面的凹凸距离和车轮轴承架上减震弹簧的弹性距离作为动力距离。在车辆的 减震弹簧处,把整台车分成车身上部分和车轮下部分两大相对活动部分车身上部分主要 提供重力能量;车轮下部分和减震弹簧主要提供重力运动距离;车轮与路面凹凸变化的接 触,使车体上下两大相对活动部分产生了动力距离。在弹性限度内,适当增加减震弹簧的弹 性距离;利用减震弹簧的上部车身部分和下部车轮部分之间的相对距离变化;用水平动力 杠杆和垂直动力顶杆的受力支撑点,来连接上下两大相对活动部分的重力支撑点和机械能 转移连接点。使车身垂直上下运动的强大重力能转化成为动力杠杆和动力顶杆的机械能; 把机械能转移连接到车身上部的动力转化器储存,就可以转化成为车辆的行驶动力能量。 其设计目的就是把垂直上下运动的重力能转化成水平旋转运动的动力能。当车辆静止时,在车身重量的作用下,减震弹簧已储存了一个与车身重量相等的 重力弹性势能;这时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处于二力平衡状态,二力之间的距离也处于一个 稳定的数值。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减震弹簧处在这二个力的中间;而二个力任何一个有 细小的变化,这二个力就会产生相互作用运动;二个力的相互作用使减震弹簧产生弹性形 变,这样二个力之间的距离也成为一个变化的数值。当车辆运动时,路面的凹凸不平使车身产生了上下运动;车身的向下运动,产生了 重力能,在重力加速度的作用下,重力能将达到车身重量的几倍以上。重力能一部分从车轮 转移到路面,而一部分又储存在减震弹簧上;原有的重力弹性势能加上新来的重力能,减震 弹簧以弹性形变的形式,储存了远远大于车身重量的重力弹性势能。重力弹性势能产生了 向上的反作用运动;路面受到车轮的作用力也产生了向上的反作用力;向上的运动能量使5车身重量变到最小。这时车轮的转动在负载重量很小和惯性力的作用下,就能轻松的升高到凸面上。这样车辆只用比较小的能量就完成了对车身重力势能的储存。所以利用减震弹 簧对重力能的储存和释放,配合路面的凹凸变化;车身重量在一降一升的过程,重力能和重 力势能的大小不同,就存有一个很大的剩余能量。对这个剩余能量的转移利用,将给各种车 辆提供了无穷的动力能源。虽然重力能对减震弹簧造成的弹性距离大小不同,幅度很小,只有几厘米的距离。 但是它的重力能量强大;而且路面的一个凹凸面,就会使重力能和弹性势能产生几个上下 来回的衰减运动。所以车辆运动时,车身重力能就是一个不停上下运动的动力能量。本专利技术利用了车身的重力能和减震弹簧的弹性势能利用减震弹簧的弹性距离使 车身重力能大部分得到直接转移;利用它的弹性势能再储存了一部分重力能来重新转移; 使重力能得到最大限度的转移利用。所以其设计关键在减震弹簧这里。减震弹簧把车身和 车轮分成上下两大相对活动部分;车身上部分占据了车体大部分的重量。当车辆运动时,车 身上部分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决定着车身重力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木牛流马”技术方式的汽车、电动车、人力车等车辆的自行化节能技术,为改变传统车辆对化石能源的依靠提供了新方法;其技术特征在于:利用车辆自身重量的重力能和减震弹簧的弹性势能作为动力能源;利用路面的凹凸距离和减震弹簧的弹性距离作为动力距离;在车轮上部的减震弹簧处留出比较宽的重力运动距离,把整部车体分成上下两大相对活动部分:车身上部分主要提供重力能量;车轮下部分和减震弹簧主要提供重力运动距离;车轮与路面凹凸变化的接触,使车体上下两大相对活动部分产生了动力距离;利用动力杠杆的三个受力支撑点来连接上下两大活动部分的重力支撑点和机械能转移连接点,使车身垂直上下运动的重力能转变成动力杠杆的机械能;把动力杠杆的机械能连接到车身上部的动力转化器储存,并转化成旋转动力作为车辆的行驶动力;作为汽车、电动汽车、电动单车、人力车等各种车辆的自行化和节能减排应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木牛流马”技术方式的汽车、电动车、人力车等车辆的自行化节能技术,为改变 传统车辆对化石能源的依靠提供了新方法;其技术特征在于利用车辆自身重量的重力能 和减震弹簧的弹性势能作为动力能源;利用路面的凹凸距离和减震弹簧的弹性距离作为动 力距离;在车轮上部的减震弹簧处留出比较宽的重力运动距离,把整部车体分成上下两大 相对活动部分车身上部分主要提供重力能量;车轮下部分和减震弹簧主要提供重力运动 距离;车轮与路面凹凸变化的接触,使车体上下两大相对活动部分产生了动力距离;利用 动力杠杆的三个受力支撑点来连接上下两大活动部分的重力支撑点和机械能转移连接点, 使车身垂直上下运动的重力能转变成动力杠杆的机械能;把动力杠杆的机械能连接到车身 上部的动力转化器储存,并转化成旋转动力作为车辆的行驶动力;作为汽车、电动汽车、电 动单车、人力车等各种车辆的自行化和节能减排应用。2.根据权利要求1及本发明提供的重力直接转移方式;其技术特征在于把整台车体 分成上下两大相对活动部分来设计;车轮(6)下部分由受力臂(2)、大齿轮(3)、传动拉链 (4)、小齿轮(5)、车轮(6)、车轮支架(7)等组装固定在一起,成为一套相对独立的下部运动 主体;用减震弹簧(8)支撑连接上下部分,使上下部分之间存有一定的动力运动距离;货物 车身(9)上部分作为重力独立运动主体,由重力连臂(1)直接连接到下部分的受力臂(2) 上,使到车身重力直接作为车辆的行驶动力来利用。3.根据权利要求1及本发明提供的顶杆支撑拉动方式;其技术特征在于车身上部分 与车轮(10)下部分有较大的相对运动距离,动力杠杆(1)设置在车身上部分,它的一端固 定在车身上;另一端用动力拉链(5)连接到动力转化器(8)的单向齿轮(6)上;中心点由车 轮(10)下部分的动力顶杆(2)支撑连接;动力转化器(8)经变速齿轮后连接进车身的行驶 动力系统或连接飞轮发电机组发电。4.根据权利要求1及本发明提供的动力杠杆拉动方式;其技术特征在于动力杠杆 (1)设置在车轮(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子龙
申请(专利权)人:郭子龙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