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整体多层织物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5120003 阅读:20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个可以形成具有所需截面几何结构整体多层织物的装置。这种装置可以制作截面几何结构由用穿层接结纱线接结在一起的多层纤维组成的织物,每层纤维沿指定取向排列并且不屈曲或扭曲。该装置还具备使用大纱线卷装,张力控制简单,易放大到大尺寸截面部件制造,以及能高度自动化等等特点。(*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多层织物,更确切地讲是整体多层织物以及制造这种织物的装置。这种以指定整合格式的整体多层织物由以指定角度配置在各层的纱线组成,这些纱线 层又由一组贯穿各纱线层的接结纱线接结成一整体。二
技术介绍
整体多层织物在包括先进复合材料,动力工业,输送带以及造纸用布等等在内的 诸多领域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先进复合材料由浸渍树脂的高性能纤维组成,取决于纤维, 树脂以及制造参数。先进复合材料具有许多优异的性能,诸如,高强度重量比和高模量重量 比,耐疲劳,耐损伤,耐化学品,耐气候,耐温以及热胀系数可设计性等等,不一一枚举。纤维 增强复合材料主要由纤维承受负荷。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常常先预制成各种形式的半成品以 满足后续制造纤维增强复合材料部件的需要。这类半成品可以是预浸树脂平行排列长丝组 成的带,片或单层织物,然后以铺层或缠绕的方式制成部件。传统的铺层复合材料仅靠远比 纤维材料弱的树脂维持其纤维层间连接。传统的铺层复合材料容易剥离分层。三维复合材 料在整个厚度方向引入纤维材料增强,能有效地降低剥离分层的危险,使材料更耐损伤。除 具有更优异的性能外,整体结构增强复合材料还具有诸如加工自动化,实形制造和低生产 成本等等优点。机织或者编织可以制造层间或相邻层间交叉的三维织物。在这类织物中, 纱线因交叉而屈曲或扭曲。织物中纱线的屈曲或扭曲会降低以这种织物为基础制成复合材 料的刚性和强度。虽然织物层间因交叉而成一整体,但是这类织物中并没有在整个厚度方 向配置增强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也用到一种无屈曲织物。这种多层织物是用针织方法接结 以预定角度各自平行排列纱线层而成的。Wilkens的美国专利4518640介绍了制造这种多 层织物的方法。这类方法仅适用于纤维排列方向固定的平板型织物。在这类方法中,各层 的纱线通常采用诸如玻璃纤维或石墨纤维之类的高性能材料。用来接结各纱线层的针织纱 线通常是柔软性好的纤维,比如聚酯或聚酰胺纤维,而不使用与各层纱线一样的高性能纱 线。以Florentine的美国专利4312261和Mohamed的美国专利5085252为代表的方法,分 别介绍了用三维编织和三维织造方法制造截面形状为矩形或其它如I型和T型实芯织物的 方法。在这些织物中,无论是层内的纱线还是贯通厚度的纱线都可以采用增强纤维。这些 方法都因其所能制造织物的尺寸大小,形状等等而有局限。以King的美国专利4001478和 Banos等的美国专利4346741为代表的方法,分别介绍了在圆周方向铺层和厚度方向增强 纤维制造管型织物的方法。但这些方法无法满足在织物不同位置改变织物几何形状和纱线 取向的需要。在迄今所有形成整体织物的方法中,没有一个能提供在织物形成的过程中按 要求改变纤维的取向,截面形状以及尺寸大小。这些方法常常还伴有其它不足之处,比如低 生产率,自动化水平低,频繁更换纱线巻装以及织物中纤维体积含量低等等缺点。因此,本
,有必要解决上述缺陷和不足。3三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问题本技术针对上述技术缺陷,提供一个可以形成具有所需截面几何 结构整体多层织物的装置。这种装置可以制作截面几何结构由用穿层接结纱线接结在一起 的多层纤维组成的织物,每层纤维沿指定取向排列并且不屈曲或扭曲。 本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1 :提供一个可以形成具有所需截面几何结构整体多层织 物的装置。这种织物的截面几何结构由用穿层接结纱线接结在一起的多层纤维组成,每层 纤维沿指定取向排列并且不屈曲或扭曲。 本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2 :提供一个可以形成具有所需截面几何形状整体多层织 物的装置。织物的截面几何形状的例子包括常规或非常规筒型,常规或非常规实芯如I型, T型,U型以及平板型等等,不一一枚举。 本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3 :提供一个可以形成具有截面几何形状变化整体多层织 物的装置。织物的截面尺寸大小可以沿织物长度方向变化。 本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4 :提供一个可以形成具有截面几何形状变化整体多层织 物的装置。截面几何形状可以沿织物长度方向变化。本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5 :提供一个可以形成具有截面几何形状变化整体多层织 物的装置。筒型织物的壁厚或实芯织物的厚度可以沿织物长度方向变化。本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6 :提供一个可以形成具有截面几何形状变化整体多层织 物的装置。中空织物的壁厚可以在截面内和沿织物长度方向变化。本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7 :提供一个可以形成具有截面几何形状变化整体多层织 物的装置。通过选择接结纱线参与与否也即接结纱线的固定变换织物的整合格式。本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8 :提供一个可以形成整体多层织物的装置。这种织物中 每层内纤维取向可以沿织物长度方向变化。 本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9 :提供一个用从纱线巻装退出纱线形成纱线层来构成整 体多层织物的装置。因纱线不必绕回巻装而不需要在通常二维或三维编织中常见的为退出 和收回纱线用到如重锤,弹簧或弹性带等部件。 本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10 :提供一个用直接张力控制装置控制张力形成整体多 层织物的装置。这种张力控制装置由于在纱线形成纱线层时纱线从巻装单方向退出而不需 要为补偿绕回巻装。技术方案本技术涉及一个制造具有指定整合格式多层织物的装置。在一个案例中,该装置沿第一方向以多层叠加方式配置多个缠绕纱线载器,而且每个缠绕纱线载器可以沿与第一方向相垂直的第二方向作相对运动。每个缠绕纱线载器上都有一组设置分散提供缠绕纱线的纱线巻装,这些缠绕纱线将构成一层缠绕纱线。而多个缠绕纱线载器一起将提供多层缠绕纱线。 一个或多个缠绕纱线载器在相反方向的运动造成其上的缠绕纱线交叉而产生多个交叉点。每个缠绕纱线载器可以沿第二方向转动或平动。该装置还有多个接结纱线引针。相对于缠绕纱线载器配置的这些接结纱线引针,在预定位置沿第一方向贯穿各缠绕纱线层引入接结纱线,从而把缠绕纱线层贯穿各层接结在一起。该装置至少有一根打紧棒。打紧棒在预定时刻穿过缠绕纱线叉开处把接结纱线推向织口进行打紧运动。在一个案例中,该装置还有几个成形环。这些成形环起到紧縮缠绕纱线层并在引入推紧接结纱线时支撑缠绕纱线层的作用。在每个织物形成的循环中,这几个成形环的位 置是可以变化的。 该装置还可能有握持纱线喂入针和握持纱线引针。这些握持纱线喂入针和握持纱 线引针相对于这些接结纱线引针配置,当各接结纱线引针贯穿各缠绕纱线层引入并弯曲接 结纱线形成张开线圈时,握持纱线引针和握持纱线喂入针把握持纱线穿过接结纱线圈并在 织物中锁定接结纱线。 此外,装置上每个接结纱线引针还可能配有辅助棒。辅助棒的作用是当把握持纱 线穿过接结纱线圈时保持线圈张开,以及在穿入握持纱线后收紧接结纱线时不使接结纱线 过度弯曲。 在一个案例中,该装置还可能有一套能形成握持纱线线圈包括有引针和喂纱器的针织机构。这握持纱线线圈穿过接结纱线弯曲成的张开线圈,在此,用握持纱线在织物中固定接结纱线,并防止因接结纱线引针退出收紧接结纱线时拉出接结纱线。 在一个案例中,该装置有一套或几套张力控制机构配置在每个缠绕纱线载器配置上,以调节缠绕纱线退绕时的张力。伴随着这一套或几套张力控制机构的止动机构用来防止打紧时缠绕纱线被拉出。 尽管会有变化和修改,但仅仅根据本公布提出新颖概念的精髓及其内涵,随着后文结合附图优先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制造整体多层织物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有:  Ⅰ.沿第一方向以多层叠加方式配置有多个缠绕纱线载器,而配置方式使每个缠绕纱线载器可以沿与第一方向相垂直的第二方向作相对运动,每个缠绕纱线载器上都有一组提供缠绕纱线的纱线卷装,这些缠绕纱线将构成一层缠绕纱线,而多个缠绕纱线载器上的缠绕纱线将一起形成多层缠绕纱线,一个或多个缠绕纱线载器在相反方向的运动产生多个其上缠绕纱线的交叉点;  Ⅱ.相对于缠绕纱线载器配置的多根接结纱线引针在预定位置沿第一方向穿过各缠绕纱线层引入接结纱线,从而把缠绕纱线各层穿层接结在一起;  Ⅲ.至少用一根打紧棒穿过叉开的缠绕纱线在预定时间打紧把接结纱线推向织口。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谦王幼江张建钟糜仲兴
申请(专利权)人:中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通利科技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4[中国|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