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发光二极管的夹固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118329 阅读:19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用于发光二极管的夹固器,该夹固器为一塑料射出成型的中空套管,其顶面连接一外径较大的盘片,该盘片纵向开设一定位孔,另于该套管底部内壁相对突设一对卡榫,该对卡榫垂直向的二镂空槽内各自设有一第一立柱,其内、外壁上方分别突设一第一挡榫及一楔形第一凸缘;其中,该至少一卡榫上方设有第二立柱,其内、外壁分别突设一第二挡榫及一楔形第二凸缘。其中,该盘片内壁与该第一、第二凸缘所形成的夹扣平面间具有一间隙,使该夹固器能够稳定地夹固于机板预设的板孔内。(*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有关一种夹固器(holder),尤其是指一种用于发光二极管的夹固器,该夹固器可供发光二极管的容置与定位,以便快速地结合于机板预设的板孔内。
技术介绍
发光二极管(LED)因具有体积小及发光的功能,故广泛用于电子或机器产品的指示或警示用灯具。然随着材料科学的突飞猛进,使得LED整体亮度大幅增进,且色彩日益繁多。因此,亦有业者将LED用于照明领域。不可讳言,发光二极管仍为电子或机器产品不可或缺的指示或警示用灯具。 为使LED能够快速地结合于产品,例如机板预设的板孔内。如图l所示,为相关业者所研发而成的可供LED套设定位的夹固器,该夹固器10具有一套管101 ,其顶面一体连接一外径较大的盘片102,该盘片102纵向开设一定位孔102a,以便供LED 20的灯头201容置。而为使该套管101得以夹固LED 20,其底部内壁相对突设一对楔形卡榫103,该对卡榫103垂直向所开设的一对镂空槽104内各自直立地设有一立柱105,其内、外壁上方分别突设一挡榫105a及一楔形凸缘105b,且各凸缘105b与盘片102间形成一间隙,以便夹扣于机板40预设的板孔401。 请参阅2a及图2b,是沿着图1线A_A及B_B所截取的剖面图,其中,LED 20的灯头201底部横向及纵向分别具有一突出部202及两接脚203。组立时,仅需将LED 20的灯头201由夹固器10的套管101底部开口插入,使灯头201沿着该对卡榫103底部向内斜削的斜面103a导引进入套管101内,直到灯头202底部的突出部201越过该对卡榫103,并以该对立柱105上方所突设的挡榫105a作为止挡,使LED 20的灯头201容置于定位孔102a内,且底部的突出部202则夹固于该对挡榫105a及该对卡榫103之间。最后,将该夹固器10直接嵌插于机板40预设的板孔401,使机板40为该盘片102内壁与两凸缘105b所包夹,以作为一种提供指示或警示功能的灯具。 前述夹固器固然具备与LED快速结合的功能,惟该夹固器显著的缺失在于,该对凸缘105b是相对设置,而位于同一直在线,以致无法形成一平面状的夹持功能,以致该夹固器10于机板40的板孔401内会产生晃动的缺失,而无法充份发挥定位的效果。再者,该夹固器10底部并无空间提供三接脚型式的LED组装,以致只能适用于两接脚的LED,为美中不足之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发光二极管的夹固器,以改进公知技术中存在的缺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的用于发光二极管的夹固器,该夹固器为一塑料射出成型的中空套管,其顶面连接一外径较大的盘片,该盘片纵向开设一定位孔,另于该套管底部内壁相对突设一对卡榫,该对卡榫垂直向所开设的一对镂空槽内各自直立地设有一第一立柱,其内、外壁上方分别突设一第一挡榫及一楔形第一凸缘;其中,该至少一卡榫上方设有第二立柱,其内、外壁分别突设一第二挡榫及一楔形第二凸缘,该对第一凸缘与至少一第二凸缘形成一夹扣平面,且该夹扣平面与盘片内壁间具有一间隙。 本技术的夹固器可供发光二极管套接与组装,且与机板具有结合牢固,使该夹固器不致在机板的板孔内产生晃动,以及后退内縮的优点。 本技术的夹固器可供两或三接脚型式的发光二极管套接与组装,进而扩大使用范围。附图说明图1为公知夹固器与发光二极管组立后的立体图。 图2a及图2b为图1沿着线A-A及线B_B所截取的剖面图。 图3为本技术夹固器的立体图。 图4为本技术夹固器与发光二极管结合后的立体图。 图5a及图5b为图4沿着线线C_C及线D_D所截取的剖面图。具体实施方式为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具体
技术实现思路
,首先请参阅附图。 如图3所示,基本上,本技术的夹固器30为一体成型,例如塑料射出成型的中空管体。 其中,该夹固器30与公知夹固器相同地具有一套管31,该套管31顶面一体连接一外径较大的盘片32,该盘片32纵向开设一定位孔321,以便供发光二极管(LED) 20的灯头201容置,使灯头201顶部略外露或齐平于该定位孔321。再者,该套管31底部内壁相对突设一对卡榫33,且该对卡榫33垂直向所开设的一对镂空槽34内各自直立地设有一第一立柱35,其内、外壁上方分别突设一第一挡榫35a及一楔形第一凸缘35b,使各第一凸缘35b与盘片32间形成一间隙,以便夹扣于机板40预设的板孔401。 而本技术不同于公知夹固器的技术特征在于,该至少一卡榫33,较佳是该对卡榫33上方设有第二立柱36,其内、外壁分别突设一第二挡榫36a及一楔形第二凸缘36b,使各第二凸缘36b与盘片32间形成一间隙,以便夹扣于机板40预设的板孔401。此举,可将该对第一挡榫35a及至少一第二挡榫36a形成一平面状的止挡,使LED 20的突出部202为套管31内部的卡榫33及第一、第二挡榫35a、36a所包夹。同时,该对第一凸缘35b及至少一第二凸缘36b形成一平面状的夹扣机构,以便与盘片32内壁共同夹扣机板40的板孔401,而不致发生晃动,以及LED 20后退内縮的情事。 尤其是,该对地一立柱35底部的管壁各开设一脚槽37,其可供三接脚型式的LED20两侧突出的接脚203容置。 请参阅图4,是将一种三接脚型式的LED 20结合于本技术夹固器30的立体图;而图5a及图5b则为沿着图4线C_C及线D_D所截取的剖面图,由图中可以清楚观察出,该夹固器30与LED 20组立时,仅需将LED 20的灯头201由夹固器30的套管31底部开口插入,使灯头201沿着该对卡榫33底部向内斜削的斜面331导引进入套管31内,直到灯头202底部的突出部201越过该对卡榫33,并以该第一、第二立柱35、36所突设的第一、第二挡榫35a、36a作为止挡,使LED 20的灯头201容置于定位孔321内,且底部的突出部202则夹固于该第一、第二挡榫35a、36a及该对卡榫33之间。而该LED 20两侧的接脚203则容置于该套管31底部相对开设的脚槽37内,并向下延伸。最后,将该夹固器30直接嵌插于机板40预设的板孔401,使该机板40为盘片32内壁与第一、第二凸缘35b、36b所共同包夹,而形成稳固的结合。 所以,经由本技术的实施,其所增益的功效在于,由该夹固器套管内的一对第一立柱及至少一第二立柱所突设的第一、第二凸缘所形成的夹扣平面,该夹扣平面与盘片内壁间具有一间隙,使该夹固器能够稳定地夹固于机板预设的板孔内,并让至少二接脚由夹固器底部或两侧的脚槽伸出。尤其是,该发光二极管的灯头是容置于夹固器的定位孔内,且其底部的突出部套设于第一、第二挡榫及卡榫所形成的槽体内,因此,即便强力按压该夹固器顶部的灯头,亦无法使其有内縮及后退的可能。 本技术所描述的,只是较佳实施例的一种,举凡局部的变更或修饰而源于本技术的技术思想而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易于推知的,倶不脱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畴。权利要求一种用于发光二极管的夹固器,其特征在于,夹固器为一塑料射出成型的中空套管,其顶面连接一外径较大的盘片,该盘片纵向开设一定位孔,另于该套管底部内壁相对突设一对卡榫,该对卡榫垂直向所开设的一对镂空槽内各自直立地设有一第一立柱,其内、外壁上方分别突设一第一挡榫及一楔形第一凸缘;其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发光二极管的夹固器,其特征在于,夹固器为一塑料射出成型的中空套管,其顶面连接一外径较大的盘片,该盘片纵向开设一定位孔,另于该套管底部内壁相对突设一对卡榫,该对卡榫垂直向所开设的一对镂空槽内各自直立地设有一第一立柱,其内、外壁上方分别突设一第一挡榫及一楔形第一凸缘;其中,该至少一卡榫上方设有第二立柱,其内、外壁分别突设一第二挡榫及一楔形第二凸缘,该对第一凸缘与至少一第二凸缘形成一夹扣平面,且该夹扣平面与盘片内壁间具有一间隙。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淑丽
申请(专利权)人:康哲电脑配件吴江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