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控制发信器、无线控制发信器的通信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5116991 阅读:19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无线控制发信器、无线控制发信器的通信方法,在利用模型用的无线控制系统的训练功能时,无须使用训练信号接收器或训练缆线,即可通过老师用与学员用的无线控制发信器之间的无线通信来传送接收训练信号。操纵信号的传送采用2.4GHz频带的频率跳跃方式。因此,在训练模式时,老师用无线控制发信器在切换频率的各个帧期间,执行操纵信号的传送与训练信号的接收。学员用无线控制发信器也在切换频率的各个帧期间,执行训练信号的传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模型用的无线控制发信器、及以该无线控制发信器进行的信号的 传送接收方法。
技术介绍
在作为无线控制模型的被操纵体中,特别是属于飞机的直升机等飞行体的操纵较 难,必须要熟练。因此,为了譲初学者不致使飞行体坠落而可进行操纵的练习,已知有一种具有训 练(trainer)功能的无线控制发信器。在利用训练功能时,如图10所示,通过对应训练功能的缆线的训练缆线11连接2 台无线控制发信器,以设定训练模式。因应训练模式的设定,如上方式连接的无线控制发信器中的一方的无线控制发信 器设定成作为教导操纵的老师用(老师用无线控制发信器1A)而发挥功能,另一方的无线 控制发信器设定成作为接受操纵指导的学员用(学员用无线控制发信器1B)而发挥功能。 就一例而言,有一种将先开启电源会自动地设定为老师用无线控制发信器IA的器件。此 时,另一方的无线控制发信器在因应属于一方的无线控制发信器的老师用无线控制发信器 IA的电源开启而自动地电源开启下,被设定为学员用无线控制发信器1B。首先,对设定有训练模式的学员用无线控制发信器IB进行操纵操作时,学员用无 线控制发信器IB经由训练缆线11将依操纵操作所得的操纵数据及既定的信号形式的训练 信号传送至老师用无线控制发信器1A。此外,在对应训练功能的无线控制发信器设置有训练开关,在老师用无线控制发 信器IA中,可因应对训练开关进行的操作,进行被动模式与主动模式之间的切换。在被动模式中,使作为从学员用无线控制发信器IB输入的训练信号的操纵数据 从本身的天线7作为操纵信号传送至被操纵体10。因此,在被动模式中,被操纵体10因应 对学员用无线控制发信器IB进行的操纵操作而动作。相对于此,在主动模式中,将对应于对老师用无线控制发信器进行的操纵操作的 操纵数据作为操纵信号传送至被操纵体10。即,在此情形下,并未将对应来自学员用无线控 制发信器IB的训练信号的操纵数据作为操纵信号予以传送。例如,在使学员练习时,老师设定被动模式。借此,学员将对应于对学员用无线控 制发信器IB进行的操纵操作的操纵信号传送至被操纵体10。即,学员可操纵被操纵体10。然而,例如在此情形中,假设在被动模式下学员进行操纵时操作错误,被操纵体的 飞行状态会变得不穏定。或者,假设成为应进行降落用的操作等作为飞行体的被操纵体中 难度非常高的操作的状况。此时,老师操作训练开关,从被动模式切换成主动模式。借此,即使学员操作学员 用无线控制发信器1B,被操纵体10并未响应该操作而动作,而是成为仅因应对老师用无线 控制发信器IA进行的操纵操作而可动作的状态。因此,老师在设为主动模式的状态下,例如进行修正不穏定的飞行状态的操作,或进行降落用的操作。如此,若利用训练模式,学员可在经常由老师辅助的环境下,在不会使机体坠落且 降落失败下安全地进行操纵的练习。此外,就對應訓練功能的系统構成而言,已知圖11所示的實施方式。在图11中,在老师用无线控制发信器IA侧准备训练信号接收器12。该训练信号 接收器用以接收无线传送的训练信号的专用接收器,与无线控制发信器为不同的器件。此 外,将该训练信号接收器12连接在老师用无线控制发信器IA侧。此外,在图11的情形时,当设定训练模式时,连接有训练信号接收器12的一侧设 定成作为老师用无线控制发信器IA而发挥功能,未连接有训练信号接收器12的一侧设定 为作为学员用无线控制发信器IB而发挥功能。此外,在训练信号接收器12与老师用无线 控制发信器IA之间的连接通过使用缆线等的有线方式进行。此外,在图11的构成时,在学员用无线控制发信器IB中,从天线7将对应操纵操 作的训练信号作为电波予以送出。如所述方式送出的训练信号通过训练信号接收器12所 接收,并输入至老师用无线控制发信器1A。另一方面,在图11中,老师用无线控制发信器IA也通过对训练开关进行的操作, 进行被动模式与主动模式的切换。老师用无线控制发信器IA在被动模式下,将所输入的训 练信号的操纵数据作为对被操纵体10的操纵信号从天线7送出。此外,在主动模式下,取 代训练信号的操纵数据,将因应对老师用无线控制发信器IA进行的操作所得的操纵数据 作为操纵信号予以传送。在此,将操纵信号或训练信号的形式作为PPM(脉冲位置调制,Pulse Position Modulation)信号时的例如图12所示。此外,操纵信号/训练信号将每个例如辅助翼(Aileron)或水平舵翼(elevator) 等的控制对象(功能(function))分配成1个频道。这也称为频道等级(Level order) 0 图12的操纵信号/训练信号对应在频道最大数为4时。在作为PPM信号的操纵信号/训练信号中,在1周期的最初复位(Reset)脉冲会上升。从该复位脉冲上升的时间点开始,经过预先设定为复位区间的既定时间Trs时,对 应CHl的频道脉冲Pchl会上升。即,在某脉冲上升之后,经过既定时间Trs,下一个脉冲会 上升,借此辨识该下一个脉冲为频道脉冲Pel。接着在频道脉冲Pchl之后,在经过某时间Tl的时间点(timing),对应下一个CH2 的频道脉冲Pch2会上升。之后,同样地在经过某时间T2,T3的时间点,分别对应CH3,CH4 的频道脉冲Pch3,Pch4会上升。此外,从频道脉冲Pch4上升的时间点开始经过某时间T4 时,下一个周期的复位脉冲Prs会上升。此外,虽依频道数而不同,但作为操纵信号/训练 信号的PPM信号的1周期为约20msec。如此,在PPM信号中,虽在每频道脉冲Pchl至Pch4可获得作为脉冲间隔的时间Tl 至T4,该时间Tl至T4的各脉冲间隔分别显示分配于CHl至CH4的功能相关的控制量。艮口, 在PPM信号中,每个频道的操纵数据作为各个频道脉冲的脉冲间隔的时间长度而调制。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平07-31751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欲解决的问题)然而,在图10所示的构成时,通过训练缆线11物理性连接老师用无线控制发信器 IA与学员用无线控制发信器1B。因此,老师、学员的任一操纵者皆在彼此位置关系或姿势 上有所限制,而有难以操纵的问题。相对于此,只要是图11的构成,训练信号的传送接收以无线方式进行,因此所述 的问题会被解决。然而,在图11的构成中,训练信号接收器12为与无线控制发信器IA不 同的器件。因此,例如无线控制发信器的形状也有依机种而形状不同的情形,实际上,大多 是使用成训练信号接收器12在利用缆线连接在老师用无线控制发信器IA的情形下吊挂的 状态。在此状态下,不仅外观变差,也难以操纵。此外,关于图10、图11所示的构成的任一构成,会有必须准备训练缆线11或训练 信号接收器12等的无线控制发信器以外的零件、器件的麻烦。因此,本案专利技术的课题在于在不设置另外的训练缆线或训练信号接收器的情形 下可进行训练机能的动作。(解决问题的手段)因此,本专利技术考虑所述课题,以下述方式构成无线控制发信器。S卩,具备传送手段,以无线方式发传信号;接收手段,以无线方式接收信号;及传 送接收控制手段,在以频率跳跃(frequency hopping)方式切换频率的各帧(frame)期间, 设定传送模式期间与接收模式期间,在所述传送模式期间通过所述传送手段对通信对象的 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无线控制发信器,其特征在于,具备:传送手段,以无线方式传送信号;接收手段,以无线方式接收信号;及传送接收控制手段,在以频率跳跃方式切换频率的帧期间,设定传送模式期间与接收模式期间,在所述传送模式期间通过所述传送手段对通信对象的无线控制发信器传送第1信号,并且在所述接收模式期间通过所述接收手段接收从通信对象的无线控制发信器传送来的第2信号。

【技术特征摘要】
JP 2009-9-29 2009-2246131.一种无线控制发信器,其特征在于,具备传送手段,以无线方式传送信号;接收手段,以无线方式接收信号;及传送接收控制手段,在以频率跳跃方式切换频率的帧期间,设定传送模式期间与接收 模式期间,在所述传送模式期间通过所述传送手段对通信对象的无线控制发信器传送第1 信号,并且在所述接收模式期间通过所述接收手段接收从通信对象的无线控制发信器传送 来的第2信号。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控制发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接收控制手段因应 设定的第1机能进行如下动作使所述接收手段接收间接操纵信号作为所述第2信号,该间接操纵信号存储有因应对 通信对象的无线控制发信器进行的操纵操作的操纵信息;通过所述传送手段传送直接操纵信号作为所述第2信号,该直接操纵信号为存储以所 述接收手段接收的所述间接操纵信号的操纵信息而产生的信号,且为了进行被操纵体的控 制,而以该被操纵体所具备的接收器接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控制发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接收控制手段在设 定第1操纵信号传送模式时,传送存储有以所述接收手段接收的所述间接操纵信号的操纵 信息而产生的所述直接操纵信号,以作为所述第1信号;在设定第2操纵信号传送模式时, 传送存储有因应对本无线控制发信器进行的操纵操作所得的操纵信息而产生的直接操纵 信号,以作为所述第1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西泽荣一田中昌广
申请(专利权)人:双叶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