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清洗玻璃幕的清洗机器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112385 阅读:31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清洗玻璃幕的清洗机器人,其包括机体,该机体设置有四个行走脚,每个行走脚上均设置有传感器,处于对角位置的两个行走脚联动,每个行走脚上均设置有一个吸盘,吸盘的一侧设置有用于控制吸盘与外界大气相连通的控制开关,吸盘与气泵相连通;该机体的底面设置有用于清洗玻璃幕的旋转刷头,该机体内设置有用于控制清洗机器人运行的单片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机体上设置四个行走脚,并且采用对角行走脚联动的方式,一对对角行走脚与另一对对角行走脚采用交替前进或后退的行走方式,提高了机体运动的稳定性,提高了清洗机器人的清洗效率。(*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机器人,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清洗玻璃幕的清洗机器人
技术介绍
目前,玻璃幕作为墙壁在城市建筑中大量应用,这使得物业公司每年都要雇佣 大量的专业人员对玻璃幕进行清洗,以保证玻璃幕墙体的清洁。而从事清洗的人员属于 高空作业,其风险巨大,一方面安全风险系数较高,另一方面随着高度的增加,风速也 会增大,温度也会降低,对人体的耐受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我国每年因高空玻璃幕清 洁工作而致伤致亡的人很多。而且人工清洗效率低下,物业需要支付庞大的清洁费用。因此,现有技术有待于更进一步的改进和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一种用于清洗玻璃幕的清洗机器 人,代替现有技术中使用人工清洗玻璃幕的方式,降低工人工作强度,减少工人的伤害几率。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方案包括一种用于清洗玻璃幕的清洗机器人,其包括机体,其中,该机体设置有四个行 走脚,每个行走脚上均设置有传感器,处于对角位置的两个行走脚联动,每个行走脚上 均设置有一个吸盘,吸盘的一侧设置有用于控制吸盘与外界大气相连通的控制开关,吸 盘与气泵相连通;该机体的底面设置有用于清洗玻璃幕的旋转刷头,该机体内设置有用 于控制清洗机器人运行的单片机。所述的清洗机器人,其中,上述四个行走脚包括第一行走脚、第二行走脚、第 三行走脚与第四行走脚,第一行走脚与第三行走脚为对角排布,第二行走脚与第四行走 脚为对角排布;上述机体设置有第一齿轮带轨道与第二齿轮带轨道,第一齿轮带轨道 与第二齿轮带轨道相平行,第一齿轮带轨道上设置有能沿第一齿轮带轨道运动的第一齿 轮,第二齿轮带轨道上设置有能沿第二齿轮带轨道运动的第二齿轮;第一行走脚与第三 行走脚分别与第一齿轮相连接,第二行走脚与第四行走脚分别与第二齿轮相连接。所述的清洗机器人,其中,上述第一齿轮带轨道的一端高于另一端,第二齿轮 带轨道的一端高于另一端。所述的清洗机器人,其中,上述第一齿轮带轨道的与第二齿轮带轨道均包括一 纵向轨道与一横向轨道;清洗机器人处于静止状态,第一齿轮、第二齿轮分别位于对应 的纵向轨道与横向轨道连接处。所述的清洗机器人,其中,上述机体上设置有高空降落伞。所述的清洗机器人,其中,上述清洗机器人配置有遥控器。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用于清洗玻璃幕的清洗机器人,在机体上设置四个行走 脚,并且采用对角行走脚联动的方式,一对对角行走脚与另一对对角行走脚采用交替前进或后退的行走方式,提高了机体运动的稳定性,并且行走脚上设置有吸盘,吸盘上设 置有控制开关与气泵,在行走时,单片机先控制打开吸盘上的控制开关,使吸盘与外界 大气相连通,让吸盘失去吸力,行走脚向前运动一段距离后,行走脚落下,单片机控制 关闭吸盘上控制开关,气泵开始工作,吸走吸盘中的空气,使吸盘仅仅的固定在玻璃幕 上,提高了机体的安全性能,而机体的底面设置旋转刷头,提高了清洗机器人的清洗效 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中行走脚的结构简图;图2是本技术中机体与行走脚的结构简图;图3是本技术中机体与刷头的结构简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提供了 一种用于清洗玻璃幕的清洗机器人,为了使本技术的目 的、技术方案以及优点更清楚、明确,以下将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 详细说明。本技术提供了 一种用于清洗玻璃幕的清洗机器人,采用机器人替代工人进 行清理玻璃幕的操作,降低了操作风险,提高了清洗效率。如图2所示的,用于清洗玻 璃幕的清洗机器人包括机体1,如图1所示的,该机体1设置有四个行走脚,每个行走脚 上均设置有传感器3,处于对角位置的两个行走脚联动,每个行走脚上均设置有一个吸盘 4,吸盘4的一侧设置有用于控制吸盘与外界大气相连通的控制开关5,吸盘4与气泵相连 通;如图3所示的,该机体1的底面设置有用于清洗玻璃幕的旋转刷头6,该机体内设置 有用于控制清洗机器人运行的单片机。通过上述可知,需要吸盘4移动的时候使控制开关5打开,使外界气体进入吸盘 内,在吸盘4的喉管处加装压力传感器3,设定一压力比较值F,当检测压力不足(即f < F)的时候,气泵工作,继续排气,而当压力恢复到足够大的吸附要求值的时候气泵停 止工作,保证吸附的牢固性,提高了清洗机器人运行的稳定性,增强了清洗机器人与玻 璃幕接触的牢固性。为了更进一步提高本技术的性能,如图2所示的,上面所描述的四个行走 脚包括第一行走脚7、第二行走脚8、第三行走脚9与第四行走脚10,第一行走脚7与第 三行走脚9为对角排布,第二行走脚8与第四行走脚10为对角排布;机体1设置有第一 齿轮带轨道11与第二齿轮带轨道12,第一齿轮带轨道11与第二齿轮带轨道12相平行, 第一齿轮带轨道11上设置有能沿第一齿轮带轨道11运动的第一齿轮13,第二齿轮带轨 道12上设置有能沿第二齿轮带轨道12运动的第二齿轮14 ;第一行走脚7与第三行走脚9 分别与第一齿轮13相连接,第二行走脚8与第四行走脚10分别与第二齿轮14相连接。 第一齿轮13沿第一齿轮带轨道11运动时,带动了第一行走脚7与第三行走脚9运动,第 二齿轮14沿第二齿轮带轨道12运动时,带动了第二行走脚8与第四行走脚10运动,从 而实现了对角脚联动的功能。并且第一齿轮带轨道11的一端高于另一端,第二齿轮带轨 道12的一端高于另一端,使对角行走脚在行走时有一定空间移动,保证了机体移动的流畅性能。更进一步的,第一齿轮带轨道11的与第二齿轮带轨道12均包括一纵向轨道与一 横向轨道;清洗机器人处于静止状态,第一齿轮13、第二齿轮14分别位于对应的纵向轨 道与横向轨道连接处,从而实现了清洗机器人前后左右的移动方式,进一步拓展了清洗 机器人的活范围。机体1上设置有高空降落伞,当行走脚出现故障向下坠落时,机体1自 动释放高空降落伞,提高了清洗机器人运行的安全性。并且清洗机器人配置有遥控器, 工人可以通过遥控器控制清洗机器人进行清洗,提高了其清洗的灵活性与清洗效率。当 遇到某一地方特别脏的时候可以遥控机器人到达特定的地方进行专门清洗,根据现实调 查,高度越高的地方玻璃越干净,污染区域主要在下方,在肉眼可视范围之内。在刷头 的基础上增加橡胶刮条,刮掉残留的清洗液。现有技术中关于自动化控制以及无线控制的技术已经非常成熟,可以通过一个 单片机,多个相应的传感器来实现,也可以采用其他方式来实现,在此不再一一赘述。应当理解的是,上述针对较佳实施例的描述较为详细,并不能因此而认为是对 本技术专利保护范围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技术的启示下,在不 脱离本技术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以做出替换、简单组合等多种变 形,这些均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技术的请求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 要求为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清洗玻璃幕的清洗机器人,其包括机体,其特征在于:该机体设置有四个行走脚,每个行走脚上均设置有传感器,处于对角位置的两个行走脚联动,每个行走脚上均设置有一个吸盘,吸盘的一侧设置有用于控制吸盘与外界大气相连通的控制开关,吸盘与气泵相连通;该机体的底面设置有用于清洗玻璃幕的旋转刷头,该机体内设置有用于控制清洗机器人运行的单片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清洗玻璃幕的清洗机器人,其包括机体,其特征在于该机体设置有 四个行走脚,每个行走脚上均设置有传感器,处于对角位置的两个行走脚联动,每个行 走脚上均设置有一个吸盘,吸盘的一侧设置有用于控制吸盘与外界大气相连通的控制开 关,吸盘与气泵相连通;该机体的底面设置有用于清洗玻璃幕的旋转刷头,该机体内设 置有用于控制清洗机器人运行的单片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洗机器人,其特征在于上述四个行走脚包括第一行 走脚、第二行走脚、第三行走脚与第四行走脚,第一行走脚与第三行走脚为对角排布, 第二行走脚与第四行走脚为对角排布;上述机体设置有第一齿轮带轨道与第二齿轮带 轨道,第一齿轮带轨道与第二齿轮带轨道相平行,第一齿轮带轨道上设置有能沿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朝阳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科技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