崩岸湖滨带基质、水文、生物一体化生态修复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5099821 阅读:222 留言:1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崩岸湖滨带基质、水文、生物一体化生态修复方法,首先根据湖滨岸线的坡降情况,对于高坎或陡坡进行必要的削坡处理,尽可能扩大植被护岸的纵深。其次根据湖库水位的涨落规律,岸线不同高程区域选择不同类型的植被进行恢复;最高水位线以上可分别实施乔、灌、草不同类型或者混搭的植被恢复;最高水位线以下的植被恢复,选择根系发达、固着能力强的挺水植物为主。其三针对最高水位线以下的挺水植被恢复,选择春季前后的枯水期,使用挖泥船进行掘进式作业,沿岸线设置两条消浪土坝,将靠近岸线土坝内侧的浅水区域作为挺水植被恢复生长区,采用根茎移种的方式进行挺水植被的恢复。通过整合基质修复、水文修复与生物修复,提供一种可大规模工程化实施的技术方法,最大限度地恢复湖滨带的原生态结构和景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湖库的富营养化治理和生态修复,具体涉及易崩塌岸线生态退化后的 生态重建。
技术介绍
湖滨带是入湖面源重要的拦蓄和消纳场所,也是特殊的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丰 富,是湖泊重要的基因库和种子库。因此,湖滨带生态修复一直是湖库富营养化治理的重要 内容。在实践中人们逐步认识到,湖滨带生态修复不是简单的栽花种草或放虫养鱼,健康 的湖滨生态系统不仅包括食物链的各级生物群落,还必须提供其适于生存的基质、水文、温 度、光照等外部物理环境,实际上是一个系统工程。对于地质原因造成的崩岸湖滨带而言,植被恢复面临基质缺失和水力剪切等多方 面的影响。首先,易崩塌的边坡泥土在风浪淘蚀下难以在湖滨滞留,造成近岸带多为硬底湖 床,基质条件不难满足水生植物恢复生长的要求;其次,由于缺乏植被的有效防护,造成水 力冲刷对湖岸冲刷加剧,水生植株在恢复生长期易受到水力剪切的损害。因此,要实施湖滨带、包括崩岸湖滨带的生态修复,必须统筹应对水生植被消失、 湖岸地质失稳以及水力冲刷加剧等相互关联、互为因果的三方面问题,简单地栽种护岸植 物将难以存活,必须同期解决湖岸基质修复和湖滨水文修复两方面的问题,生态修复才能 得以见效。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实 际也是一种一种崩岸湖滨带基质、水文、生物一体化生态修复的施工方法,通过扭转湖滨带 的退化方向,充分借助自然的力量,最终回复到其原生态的状态。应尽可能地减少人为的痕 迹,关键是提供一个拐点,使退化的生态系统逆向恢复。为达此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其特征在于(1)、根据湖滨岸线的坡降情况,对于高坎或陡坡进行必要的削坡处理,尽可能扩 大植被护岸的纵深;O)、根据湖库水位的涨落规律,岸线不同高程区域选择不同类型的植被进行恢 复;最高水位线以上可分别实施乔、灌、草不同类型或者混搭的植被恢复;最高水位线以下 的植被恢复,选择根系发达、固着能力强的挺水植物为主;(3)、植被恢复的时间视不同植物的生长习性而定,一般挺水植物的恢复选择在春 季进行;G)、最高水位线以下的挺水植被恢复选择春季前后的枯水期,沿岸线在湖库内 堆成一道或多条消浪土坝;将靠近岸线土坝内侧的浅水区域作为挺水植被恢复生长区,保 证植株在恢复生长期免受风浪的侵蚀。所述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消 消浪土坝为两条,通过以下方法堆成挖泥船在湖库内沿岸线进行掘进式作业,将挖掘出的 湖床泥土堆放在挖泥船两侧;随着挖泥船沿岸线掘进,逐步形成高出水面的两条消浪土坝。所述的,其特征在于在挺水植 被恢复生长区,采用根茎移种的方式进行挺水植被的恢复。最高水位线以下的挺水植被恢复,选择春季前后的枯水期,在基质修复和水文修 复的基础上再实施生物修复。首先,使用挖泥船沿岸线进行掘进式作业,将挖掘出的湖床泥 土堆放在挖泥船两侧;随着挖泥船沿岸线掘进,逐步形成高出水面的两条消浪土坝,将靠近 岸线土坝内侧的浅水区域作为挺水植被恢复生长区,保证植株在恢复生长期免受风浪的侵 蚀;在挺水植被恢复生长区,采用根茎移种的方式进行挺水植被的恢复;随着挺水植物的 发芽生长,两条消浪土坝在风浪的侵蚀下,泥土逐渐向挖泥船掘进后留下的航道内回流,土 坝高度逐渐降低,同时随着丰水期的到来,外湖水位逐渐上升;当挺水植物的茎叶和根系初 步长成,植株已具备了一定抵御风浪的能力;当外湖水位超过消浪土坝,挺水植被恢复生长 区与外湖区连为一片,植株在风浪的刺激下,根茎进一步发育粗壮;当丰水期结束、外湖水 位回落时,消浪土坝在风浪侵蚀下基本消失,水位线上下已基本被水生植物覆盖,形成有效 植被防护;随后几年中,恢复后的挺水植被群落继续向水向和陆向蔓延生长,形成覆盖面积 更大、根系缠绕纠结更紧密、抗干扰能力更强的岸线植被护岸体系。本专利技术的特点一是整合基质修复、水文修复与生物修复,提供一体化的技术方法; 二是最大限度地恢复湖滨带的原生态结构和景观,而不是开发创造新的人工景观;三是过 程生态化,适合大规模工程化实施,即在生态修复的前期通过有限的工程引导措施,扭转湖 滨生态系统的退化方向,后期则是主要依靠生态系统逐步恢复后自身日益增强的自组织能 力,完成其原生态结构和功能的再现。附图说明图1、图2为本专利技术施工断面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描述,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仅限于 此。选择大型湖泊的400m崩岸湖滨带5,该处边坡崩塌严重,岸线每年后退1 3m。 在2月的枯水期使用挖泥船1进行掘进式作业,构建了两条相距6m、高出水面1 1. 5m的 消浪土坝2,消浪土坝2外侧有水面4,其中靠近岸线的土坝内侧浅水区域为挺水植被恢复 生长区3,纵深30 40m,保证水深10 30mm ;3 4月在附近水塘采集本地芦苇根茎,其 地上茎保留300 500mm,地下茎保持完整且开始发芽;4月底前按照6株/m2的密度,在挺 水植被恢复生长区3完成所采集芦苇根茎的种植;至5月底,芦苇发芽率达到90%以上,对 未发芽芦苇进行移出补种;至6月底,芦苇植株达到Im以上;至7月底,芦苇植株达到1. 5m 左右,消浪土坝在风浪的冲刷下开始出现局部缺口 ;至8月底,芦苇植株达到1.8m左右,风 浪冲刷加之外湖水位上涨,消浪土坝基本消失,挺水植被恢复生长区3与外湖连成一片;至 9月底,芦苇植株达到2. Om左右,未发现有植株倒伏获死亡;至11月底,芦苇开花率达到60%以上。至此,岸线得到了有效的植被防护,未出现崩岸和后退现象。权利要求1.,其特征在于(1)、根据湖滨岸线的坡降情况,对于高坎或陡坡进行必要的削坡处理,尽可能扩大植 被护岸的纵深;(2)、根据湖库水位的涨落规律,岸线不同高程区域选择不同类型的植被进行恢复;最 高水位线以上可分别实施乔、灌、草不同类型或者混搭的植被恢复;最高水位线以下的植被 恢复,选择根系发达、固着能力强的挺水植物为主;(3)、植被恢复的时间视不同植物的生长习性而定,一般挺水植物的恢复选择在春季进行;0)、最高水位线以下的挺水植被恢复选择春季前后的枯水期,沿岸线在湖库内堆成 一道或多条消浪土坝;将靠近岸线土坝内侧的浅水区域作为挺水植被恢复生长区,保证植 株在恢复生长期免受风浪的侵蚀。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其特征在 于所述的消消浪土坝为两条,通过以下方法堆成挖泥船在湖库内沿岸线进行掘进式作 业,将挖掘出的湖床泥土堆放在挖泥船两侧;随着挖泥船沿岸线掘进,逐步形成高出水面的 两条消浪土坝。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其特征在 于在挺水植被恢复生长区,采用根茎移种的方式进行挺水植被的恢复。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首先根据湖滨岸线的坡降情况,对于高坎或陡坡进行必要的削坡处理,尽可能扩大植被护岸的纵深。其次根据湖库水位的涨落规律,岸线不同高程区域选择不同类型的植被进行恢复;最高水位线以上可分别实施乔、灌、草不同类型或者混搭的植被恢复;最高水位线以下的植被恢复,选择根系发达、固着能力强的挺水植物为主。其三针对最高水位线以下的挺水植被恢复,选择春季前后的枯水期,使用挖泥船进行掘进式作业,沿岸线设置两条消浪土坝,将靠近岸线土坝内侧的浅水区域作为挺水植被恢复生长区,采用根茎移种的方式进行挺水植被的恢复。通过整合基质修复、水文修复与生物修复,提供一种可大规模工程化实施的技术方法,最大限度地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崩岸湖滨带基质、水文、生物一体化生态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1)、根据湖滨岸线的坡降情况,对于高坎或陡坡进行必要的削坡处理,尽可能扩大植被护岸的纵深;(2)、根据湖库水位的涨落规律,岸线不同高程区域选择不同类型的植被进行恢复;最高水位线以上可分别实施乔、灌、草不同类型或者混搭的植被恢复;最高水位线以下的植被恢复,选择根系发达、固着能力强的挺水植物为主;(3)、植被恢复的时间视不同植物的生长习性而定,一般挺水植物的恢复选择在春季进行;(4)、最高水位线以下的挺水植被恢复:选择春季前后的枯水期,沿岸线在湖库内堆成一道或多条消浪土坝;将靠近岸线土坝内侧的浅水区域作为挺水植被恢复生长区,保证植株在恢复生长期免受风浪的侵蚀。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云峰张彦辉李祥阚乃喜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合肥美华环保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1条评论
  • 来自[北京市联通] 2015年01月14日 04:42
    湖滨:通常指已经开发并有建筑物的临湖土地。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