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谢智庆专利>正文

棘轮扳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099175 阅读:1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棘轮扳手,包括一扳手握持部、一颈部、一制动块、一控制杆、一卡擎块及一棘轮驱动头。颈部有一腔体,腔体底面有一容置槽,顶面有一开口,容置槽依序被填入一可压缩弹性体及一钢珠,开口被插入且紧密套合一可弯折弹性体。制动块,顶端有一缺口以嵌合可弯折弹性体底端,底面有两弧状凹槽。控制杆连动制动块,使制动块于腔体内位移,令钢珠嵌入两弧状凹槽之一,以固定制动块,使可弯折弹性体弯曲。卡擎块,底面有凹穴以嵌合可弯折弹性体的顶端,顶面有第一齿状结构。棘轮驱动头有一棘轮本体,其表面有第二齿状结构以对应第一齿状结构。(*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扳手,且特别是涉及一种棘轮扳手
技术介绍
棘轮扳手是一种发展成熟,且被广泛使用的工具。在棘轮扳手的结构设计上,各种 棘轮结构及设定棘轮驱动头工作时旋转方向的机制,皆已被开发出来了。然而,即便如此, 吾辈手工具从业人员,仍孜孜不倦于开发更精巧、更实用的各种结构设计,以充实棘轮扳手 相关的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技术的一技术态样是在提供一种棘轮扳手,其在棘轮驱动头的方向 设定机构上,提出精巧的结构设计。根据本技术态样的一实施方式,提出一种棘轮扳手,包括一扳手握持部、一颈部、 一制动块、一控制杆、一卡擎块以及一棘轮驱动头。扳手握持部具有一顶端及一底端。颈 部具有一腔体,颈部位于扳手握持部顶端;腔体底面具有一容置槽,腔体顶面具有一开口 ; 容置槽用以依序填入一可压缩弹性体及一钢珠,开口用以被插入且紧密套合一可弯折弹性 体。制动块位于腔体内,制动块顶端具有一缺口以嵌合可弯折弹性体的底端,制动块底面具 有两左右相邻的弧状凹槽。控制杆连动制动块,且部分延伸至颈部表面;其用以使制动块于 腔体内位移,进而令钢珠受可压缩弹性体推抵而嵌入两弧状凹槽其中之一,借以使制动块 固定于一偏移位置,且同时令可弯折弹性体相对应朝左右两侧其中的一弯曲。卡擎块位于 腔体的顶端,卡擎块底面具有一凹穴,用以嵌合可弯折弹性体的顶端,卡擎块顶面呈内凹半 弧状,且具有一第一齿状结构。棘轮驱动头位于颈部的顶端,具有一容置空间以容纳一棘轮 本体,棘轮本体外表面具有一第二齿状结构以相对应第一齿状结构。借此,可弯折弹性体被弯曲时,凹穴被抵顶以带动卡擎块偏移,使第一齿状结构咬 合第二齿状结构于左右两侧其中之一,进而控制棘轮驱动头的工作方向。值得注意的是,本 技术态样于其它实施方式中,提出利用控制杆使制动块于腔体内平移、偏转或两者兼而有 之。本技术态样于另一实施方式中,提出一种棘轮扳手,其结构与上述实施方式的差 异在于容置槽及其相关填充物被从腔体底面改设计到制动块底面;而相对应的,两左右相 邻的弧状凹槽亦被从制动块底面改设计到腔体底面;此时,控制杆用以使制动块于腔体内 旋转。另一方面,在本技术态样其它实施方式中,上述的可压缩弹性体可为一弹簧,上述的 可弯折弹性体亦可为一弹簧。借此,前述诸实施方式的棘轮扳手,可以使操作杆连动制动块移动一小段距离,便 能驱动卡擎块反方向移动相对较长的距离,来偏转抵顶棘轮本体,而产生稳固的旋转方向 控制机制。附图说明为了让本技术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优点与实施例能更明显易懂,所附附 图的说明如下图1是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棘轮扳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棘轮扳手旋转方向控制机制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的棘轮扳手的内部各组件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另一实施方式的棘轮扳手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又一实施方式的棘轮扳手的结构示意图。主要附图标记说明100:扳手握持部201,501 左弧状凹槽210:腔体310:第二齿状结构500 制动块510、540 钢珠600 卡擎块620 第一齿状结构640:凸块 700 填充块200 颈部 202,502 右弧状凹槽 300 棘轮驱动头 400 控制杆 503 缺口520、530 可压缩弹性体 610 凹穴 630 可弯折弹性体具体实施方式请参考图1,图1是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棘轮扳手的结构示意图。图1中,棘 轮扳手包括一扳手握持部100、一颈部200、一制动块500、一控制杆(图中未示出)、一卡擎 块600以及一棘轮驱动头300。扳手握持部100具有一顶端及一底端。颈部200具有一腔 体210,颈部200位于扳手握持部100顶端;腔体210底面具有一容置槽,腔体210顶面具 有一开口 ;容置槽用以依序填入一可压缩弹性体520及一钢珠510,开口用以被插入且紧密 套合一可弯折弹性体630。制动块500位于腔体210内,制动块500顶端具有一缺口 503以 嵌合可弯折弹性体630的底端,制动块500底面具有两左右相邻的弧状凹槽,亦即左弧状凹 槽501与右弧状凹槽502。值得注意的是,缺口 503在设计上需要提供可弯折弹性体630左 右弯折的空间。控制杆连动制动块500,且部分延伸至颈部200表面;其用以使制动块500于腔体 210内位移,进而令钢珠510受可压缩弹性体520推抵而嵌入两弧状凹槽其中之一,借以使 制动块500固定于一偏移位置,且同时令可弯折弹性体630相对应朝左右两侧其中之一弯 曲。卡擎块600位于腔体210的顶端,卡擎块600底面具有一凹穴610,用以嵌合可弯折弹 性体630的顶端,卡擎块600顶面呈内凹半弧状,且具有一第一齿状结构620。棘轮驱动头 300位于颈部的顶端,具有一容置空间以容纳一棘轮本体,棘轮本体外表面具有一第二齿状 结构310以相对应第一齿状结构620。同理,凹穴610在设计上也需要提供可弯折弹性体 630左右弯折的空间。请继续参考图2,图2是图1的棘轮扳手旋转方向控制机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中, 当使用者拨动控制杆使制动块500向左平移时,钢珠510被推入右弧状凹槽502。此时,制动块500被限止定位在此一固定位置上;借此,可弯折弹性体630被弯曲向右,凹穴610被 抵顶以带动卡擎块600偏移,使第一齿状结构620咬合第二齿状结构310于右侧,进而控制 棘轮驱动头300的工作方向,亦即使棘轮本体只能顺时钟旋转,而不能逆时钟旋转。反之, 若使用者拨动控制杆使制动块500向右平移,则钢珠510被推入左弧状凹槽501,可弯折弹 性体630被弯曲向左,推动卡擎块600偏移,使第一齿状结构620咬合第二齿状结构310于 左侧;则棘轮本体只能逆时钟旋转。请参考图3,图3是图1的棘轮扳手的内部各组件结构示意图。图3中,可压缩弹 性体520可为一弹簧,可弯折弹性体630亦可为一弹簧。另一方面,图3还绘示一凸块640 及一填充块700,当可弯折弹性体630为一弹簧时,凸块640可填入弹簧的顶部内空间,而填 充块700可填入弹簧的底部内空间。较小直径的凸块640可以使卡擎块600在偏转角度很 大时承受弹簧的变形,防止跳脱出凹穴610 ;而填充块700则可以用来调整设计者希望弹簧 弯曲偏转的角度。此外,凸块640与填充块700的直径不同,因凸块640可用以承受弹簧与 卡擎块600相互位移时的力道,而达到缓冲的效果,而填充块700则用以固定弹簧。因此, 填充块700可呈筒状而固设于制动块500,或呈凸字形而受弹簧压迫以紧密贴合于制动块 500。此外,由于左弧状凹槽501与右弧状凹槽502接近相邻,使用者只要小范围拨动控制 杆便可调整棘轮本体的工作方向。接下来,请参考图4,图4是本技术另一实施方式的棘轮扳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中,腔体210被设计为一弧形腔体,而制动块500便受控于控制杆在腔体210内偏转。 借此,如图4所示,控制杆和制动块500只要偏转一角度θ 1,便可令卡擎块600偏转一更大 的角度θ 2。最后,请参考图5,图5是本技术又一实施方式的棘轮扳手的结构示意图。图 5中,棘轮扳手包括一扳手握持部100、一颈部200、一制动块500、一控制杆400、一卡擎块 600以及一棘轮驱动头300。扳手握持部1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棘轮扳手,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扳手握持部,具有一顶端及一底端;  一颈部,具有一腔体,该颈部位于该扳手握持部顶端,该腔体底面具有一容置槽,该腔体顶面具有一开口,该容置槽用以依序填入一可压缩弹性体及一钢珠,该开口用以被插入且紧密套合一可弯折弹性体;  一制动块,位于该腔体内,该制动块顶端具有一缺口以嵌合该可弯折弹性体的底端,该制动块底面具有两左右相邻的弧状凹槽;  一控制杆,连动该制动块,且部分延伸至该颈部表面,用以使该制动块于该腔体内位移,进而令该钢珠受该可压缩弹性体推抵而嵌入该两弧状凹槽其中之一,借以使该制动块固定于一偏移位置,且同时令该可弯折弹性体相对应朝左右两侧其中之一弯曲;  一卡擎块,位于该腔体的顶端,该卡擎块底面具有一凹穴,用以嵌合该可弯折弹性体的顶端,该卡擎块顶面呈内凹半弧状,且具有一第一齿状结构;以及  一棘轮驱动头,位于该颈部的顶端,具有一容置空间以容纳一棘轮本体,该棘轮本体外表面具有一第二齿状结构以相对应该第一齿状结构;  其中,该可弯折弹性体被弯曲时,该凹穴被抵顶以带动该卡擎块偏移,使该第一齿状结构咬合该第二齿状结构于左右两侧其中之一,进而控制该棘轮驱动头的工作方向。...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智庆
申请(专利权)人:谢智庆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