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林孟聪专利>正文

笔夹卡扣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5097860 阅读:2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笔夹卡扣装置,该装置包括:若干笔管,彼此连接在一起而可相对转动,其中之一笔管贯穿有通孔;一笔芯,置入笔管里面且能往复运动,具有一可露出笔管外面的书写端;一笔夹,安装在笔管外面而具有弹性,其端部形成一接触笔管表面的隆起部;一笔芯转出机构,安装在笔管里面而可推动笔芯露出书写端;一限位件,设置在笔芯转出机构与笔管之间,在限位件圆周面陷入一凹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允许笔夹的隆起部通过通孔卡入凹穴中定位笔芯露出,便于进行书写作业。笔芯的书写端因笔夹隆起部离开凹穴,借助弹力而退回笔管里面,达到自动收藏的功能。(*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笔具的领域,尤指一种收藏/露出笔芯的技术。
技术介绍
书写文字的笔具,广为众人所熟知的形式就有圆珠笔、铅笔或钢笔等。其中,圆珠 笔因颜色最多、功能最具变化而占有广大的市场。早期的圆珠笔,是将笔芯放入笔管里面,因为笔芯长度大于笔管的缘故,所以笔芯 露出笔管的书写端无法收藏起来,只好在笔管前端套上笔套,避免墨水弄脏衣物。但是,笔 套体积小,且容易滚动而掉落,一不小心就会遗失,造成使用上的不便,于是业者研发出以 下两种笔芯露出装置其一,在笔管里面加装笔芯按压露出装置,抵住具备弹性的笔芯末尾,施予按压的 外力,让笔芯的书写端露出笔管前端,再次按压,即可使书写端退回笔管里面,故笔芯得以 在笔管里面作往复运动。其二,是在两截笔管之间添加笔芯转出机构,只要转动两截笔管之一,就能推动笔 芯而使书写端露出笔管前端,逆向旋转此截笔管,则可退回笔芯的书写端。但是,此种笔芯 却不具自动往复运动的弹性力。无论是按压露出装置还是转出机构,都无法让书写端自动缩入笔具中,都需要再 次操作,才能退回笔芯。然而,将书写端未缩入的笔具插回口袋,污染衣物的人为疏忽事件, 亦时有所闻,确有改良的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提供一种笔夹卡扣装置,使得笔芯自动快速退回笔管里 面,避免墨水弄脏衣物或皮肤。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笔夹卡扣装置,包括若干笔管,彼此连接在一 起而可相对转动;一笔芯,置入笔管里面且能往复运动,具有一可露出笔管外面的书写端; 一笔夹,安装在笔管外面而具有弹性,其端部形成一接触笔管表面的隆起部;一笔芯转出机 构,安装在笔管里面而可推动笔芯露出书写端;所述笔芯转出机构与笔管之间设置一限位 件,在限位件圆周面陷入一凹穴,该笔管相对于凹穴处贯穿有一通孔,允许笔夹的隆起部通 过通孔卡入凹穴中。所述限位件轴心处具有一结合孔,用以安装前述笔芯转出机构,在限位件外表具 有两个不同直径的段落,且所述凹穴位于大直径段落的圆周面。所述笔芯转出机构包括一引导管,包含有一缺口和一压紧部,所述缺口沿引导管的长度方向设置于管壁, 所述压紧部是突出且环绕在引导管的外围,紧迫于一内管的内壁,共同置入一笔管中;一核心管,置入引导管里面而转动,其端部具有一小管径的插入段,并在另端的管 壁设置一凸缘、一制止壁和一轨迹壁,所述凸缘弯折于核心管的端口部位,所述制止壁与核心管的长度相互平行,所述轨迹壁间隔制止壁一段距离,以紧邻核心管中间部位的距离最 小,邻近端口部位的距离最大;一从动柱,置入核心管里面且能往复运动,其具有一抵制部和一凸条,所述抵制部 位于从动柱的端部且抵触一具备弹性的笔芯,所述凸条沿着长度方向设置在从动柱外表, 通过制止壁和轨迹壁之间而自由出入于引导管的缺口中。所述笔芯转出机构还包括有一套盖,具有一内孔,与核心管露出引导管的插入段结合在一起。本技术通过以上结构,即使书写端因人为疏忽而未缩入笔具中,只要笔具插 回口袋牵动笔夹离开笔管表面,或径自扳起笔夹,都能让笔芯自行退回,避免衣物或皮肤 遭受污染。此外,本技术所提供的笔芯转出技术,将旋转运动转换成直线运动,推动笔 芯且让书写端露出外界,通过笔夹卡扣定位,掀开笔夹的途径来解除定位功能,使笔芯快速 退回笔管里面,避免墨水弄脏衣物或皮肤。附图说明图1是分解立体图,表示出用于本技术笔芯转出机构各组件的具体形状。图2是分解立体图,表示出图1笔芯转出机构与内管的对应关系。图3是平面图,表示出笔芯转出机构的核心管展开后的轨迹壁形状,以及凸条运 行轨迹壁的关系。图4是分解立体图,表示出本技术笔夹卡扣装置一较佳实施例的组件对应关系。图5是剖视图,表示出收芯状态的笔芯转出机构各组件的对应关系。图6是平面图,表示出收芯状态的凸条运行轨迹壁的关系。图7是剖视图,表示出出芯状态的笔芯转出机构各组件的对应关系。图8是平面图,表示出出芯状态的凸条运行轨迹壁的关系。图9是剖视图,表示出扳开笔夹收芯时,笔夹卡扣装置各组件的对应关系。图10是平面图,表示出图8凸条运行轨迹壁的关系。其中,100笔芯转出机构10引导管 11缺口 12压紧部20核心管21插入段22凸缘23制止壁 24轨迹壁 30从动柱31抵制部32凸条 40套盖41内孔 50限位件51结合孔52凹穴 60内管 61驱动件70笔管 71透孔 80笔夹81隆起部90笔芯91书写端92 弹簧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配合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的特征。如图1和图2所示,由引导管10、核心管20、从动柱30及套盖40组成的笔芯转出机构100中,所述引导管10沿长度方向在管壁剖开有缺口 11,所述缺口 11从开口端延伸至 封闭端,并在引导管10外围环绕一圈压紧部12,此压紧部12突出管外且紧邻缺口 11的封 闭端。所述核心管20 —端是小管径的插入段21,另一端在端口部位弯折有凸缘22,剖开 管壁形成制止壁23和轨迹壁24,所述制止壁23直线延伸而与轨迹壁24相隔一段距离,愈 靠近核心管20的中间部位,距离愈短,愈靠近端口部位,距离愈远。所述从动柱30 —端形成较大直径的抵制部31,并沿着长度方向在表面隆起凸条 32。先将核心管20置入引导管10中,接着,让套盖40的内孔41套在外露的插入段21 周围,再把从动柱30插入核心管20中,允许通过制止壁23和轨迹壁24间的凸条32,能够 顺着引导管10的缺口 11自由出入。组装完成的笔芯转出机构100,随着套盖40的扭转,带动引导管10里面的核心管 20同向旋转,同时,抵触轨迹壁24的凸条32,如图3所示,从实线位置移到虚线位置,导致 从动柱30往外推移。一旦外力施予抵制部31,凸条32则会反向推开轨迹壁24,使压紧于 核心管20的套盖40转回原角度,且从动柱30同时回归原位,如此,从动柱30即可在引导 管10内作往复运动。整组笔芯转出机构100安装于一内管60里面,使引导管10的压紧部12与内管60 内面具备过盈关系,二者共同置入一限位件50中,如图4所示。所述限位件50呈管状体,外表具有两个不同直径的段落,在大直径段落的圆周面 陷入凹穴52,且轴心处为结合孔51,使限位件50套在内管60外围,二者共同置入一笔管70里面。如图4和图5所示,所述笔管70在管壁相对凹穴52处贯穿有通孔71,管外是长条 形且具备复位特性的笔夹80,此笔夹80 —端形成隆起部81,可通过通孔71触及限位件50 的大直径段落的表面。在笔管70内部安装有一驱动件61,与外露于限位件50的套盖40具 备压紧关系,并能带动笔管70连同笔夹80 —起旋转。接下来,如图5和图6所示,凸条32位于轨迹壁24最内点,且退入核心管20里面 的从动柱30,以抵制部31朝外的一面抵触笔芯90末尾,而笔芯90邻近书写端91处插入弹 簧92中。如图7和图8所示,套盖40随著驱动件61旋转,使轨迹壁24推动凸条32至最外 点,同时,从动柱30也会推动笔芯90往外位移,一方面露出笔芯90的书写端91,一方面挤 压弹簧92积蓄复位所需的弹力。此刻的驱动件61,同步转动笔管70和笔夹80,直到通孔 71对齐限位件50的凹穴52为止,使隆起部81卡住凹穴52才会终止出芯动作。如图9和图10所示,书写完毕,直接将笔具插入口袋,或透过外力扳开笔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孟聪
申请(专利权)人:林孟聪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