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手阻尼器内外壳体铆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5095505 阅读:2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拉手阻尼器内外壳体铆接装置,包括工作台板、预压气缸、铆压气缸、托板及加热器,工作台板底部设有用于支撑的支脚,中部具有供阻尼器定位的定位孔;预压气缸设于工作台板上方,并动力输出端具有能自上而下作用于待加工阻尼器的预压块;铆压气缸设于工作台板下方;托板底部与铆压气缸的动力输出端连接,上端面设有自下而上作用于待加工阻尼器的铆头;加热器铆接时用于加热铆头;导向机构能使托板进行竖直方向的直线运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采用预压气缸进行精确定位,利于提高工件的同轴度,整体结构简单,通过控制预压气缸和铆压气缸即可完成热铆接,操作方便。(*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拉手阻尼器的加工装置,尤其涉及一种阻尼器内壳和外壳体 铆接装置。
技术介绍
用在汽车拉手上的阻尼器包括外壳及相对外壳能转动的内壳,一般通过铆接工艺 将两种连接,现有的针对阻尼器的铆接工装通过气缸冲压实现,但存在诸多不足首先,内 外壳翻边铆接后同轴度低,影响阻尼器的回位性能;其次,翻边铆接接痕粗糙、不光滑,质量 差,不牢固;最后,每个工序需要人工操作才能完成,生产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的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内外壳同轴 度高的拉手阻尼器内外壳体铆接装置。本技术所要解决的又一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翻边铆接接痕光滑、无毛刺的 拉手阻尼器内外壳体铆接装置。本技术所要解决的再一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均一性佳、产品合格率高的拉 手阻尼器内外壳体铆接装置。本技术所要解决的再一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生产效率高的拉手阻尼器内 外壳体铆接装置。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拉手阻尼器内外壳体铆接装 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工作台板,底部设有用于支撑的支脚,中部具有供阻尼器定位的定位孔;预压气缸,设于前述工作台板上方,并动力输出端具有能自上而下作用于待加工 阻尼器的预压块;铆压气缸,设于前述工作台板下方;托板,底部与前述铆压气缸的动力输出端连接,上端面设有自下而上作用于待加 工阻尼器的铆头;加热器,铆接时用于加热前述的铆头;以及导向机构,能使前述托板进行竖直方向的直线运动。为保证预压气缸、铆压气缸相对工作台板的驱动方向始终稳定在直线运动轨迹 中,以提高产品的同轴度,所述预压气缸设于一第一固定板上,所述的铆压气缸设于一第二 固定板上,前述的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均通过连杆固定于所述的工作台板上,并且,前 述连杆外壁套设有中空的立柱以实现第一固定板及第二固定板均与工作台板的间隔固定 设置。作为优选,所述的导向机构包括导向套,该导向套设于所述的托板上并套设于所 述立柱外壁。4作为优选,所述的加热器为环形设于铆头外周的加热圈,加热均勻,保证工件铆接 处光滑无毛刺。为使热铆接的工件能迅速降温,所述铆头沿轴向设有一气流通道,一冷却管接头 设于所述的托板上并于前述的气流通道相接。铆头和托板的固定连接方式优选如下设计所述的托板上端面具有容置槽,并设 有一固定块,该固定块中部开设有一具有内螺纹的通孔,该通孔与前述容置槽对应设置,一 具有外螺纹的螺丝或螺栓倒立地设于前述的通孔内并头部位于该容置槽内,所述的铆头底 端成型有内螺纹的连接槽并通过该连接槽与前述螺丝或螺栓的尾部螺接固定。进一步提供铆头下端的牢固性和稳定性,所述固定块的通孔内具有一内台阶而使 通孔的上端部内径大于下端部内径,所述的铆头底端部分伸入前述的通孔并与螺丝或螺栓 尾端螺接固定。所述的托板上端面具有容置槽,并设有一固定块,该固定块中部开设有一具有内 螺纹的通孔,该通孔与前述容置槽对应设置,一具有外螺纹的螺丝或螺栓倒立地设于前述 的通孔内并头部位于该容置槽内,所述的铆头底端成型有内螺纹的连接槽并通过该连接槽 与前述螺丝或螺栓的尾部螺接固定,所述的铆头沿轴向设有一气流通道,一与外接气源连接的冷却管接头设于前述容 置槽一侧的端口,并且,所述的螺丝或螺栓沿轴向具有一能将冷却管接头中的冷却气体通 过容置槽后引入到铆头气流通道的流道。为提高设备的自动化程度,以提高生产效率,该装置还包括一控制器,该控制器的 控制输出端分别与所述预压气缸的控制输入端,铆压气缸的控制输入端,加热器的控制输 入端,外接气源的控制输入端连接。所述的工作台板上向下伸出设置有至少一个用于阻止所述托板继续向上移动的 限位螺杆。限位螺杆可以保证铆头伸入阻尼器的深度限制在一定水平,保证产品的均一性。所述的托板下端面设有一连接块,而所述铆压气缸动力输出端的活塞杆膨大头部 则限位于前述连接块的限位槽内。这样铆压气缸与托板始终连接为一体,不会发生驱动方 向上的偏移,保证加工精度。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采用预压气缸进行精确定位,利于提高 工件的同轴度,从而改善了阻尼器的回位性能,由加热器完成热铆接,导向机构能保证铆接 的加工精度,整体结构简单,通过控制预压气缸和铆压气缸即可完成热铆接,操作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沿B-B方向的部分剖视图。图3为图2中C部的放大图。图4为图1中A部的放大图。图5为阻尼器铆接前的状态示意图。图6为阻尼器铆接前立体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6的分解装配图。图8为阻尼器铆接后立体结构示意图。5图9为控制器工作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本实施例中的铆接装置主要用加工汽车拉手阻尼器,该阻尼器的结构如图6、图7 和图8所示,阻尼器100包括内壳101和外壳102,铆接后,内壳101和外壳102还能相互转动。如图1所示,铆接装置包括工作台板1、预压气缸2、铆压气缸3、托板15、加热器4、 导向套16及控制器Ia(图1中无显示)。工作台板1底部设有用于支撑的支脚11,中部具有供阻尼器100定位的定位孔,工 作台板1上向下伸出设置有多个个用于阻止托板15继续向上移动的限位螺杆18。预压气缸2设于工作台板1上方,预压气缸2的活塞杆21具有能自上而下作用于 待加工阻尼器的预压块22,铆压气缸3设于工作台板1下方;具体地,预压气缸2设于第一 固定板13上,铆压气缸3设于第二固定板14上,第一固定板13和第二固定板14均通过连 杆10固定于工作台板1上,并且,连杆10外壁套设有中空的立柱12以实现第一固定板13 及第二固定板14均与工作台板1的间隔固定设置。这样第一固定板13、第二固定板14相 对工作台板1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上就不能移位了。托板15上端面设铆头5 ;托板15上还设有套设于立柱12外壁的导向套16,该导 向套16能在立柱12外壁来回导向移动,这样可以保证托板15进行竖直方向的直线运动而 不偏移,提高产品的加工精度。托板15底部与铆压气缸的活塞杆31连接,具体地,托板15下端面设有连接块17, 铆压气的活塞杆31膨大头部限位于连接块17的限位槽内,这样铆压气缸3与托板15始终 连接为一体,不会发生驱动方向上的偏移,保证加工精度。加热器4铆接时用于加热铆头4以完成热铆接,本实施例中的加热器4为环形设 于铆头外周的加热圈。加热比较均勻,铆接时翻边均一性佳。结合图2和图3所示,托板15上端面具有容置槽19,并设有一固定块6,该固定块 6中部开设有一具有内螺纹的通孔,该通孔与容置槽19对应设置,具有外螺纹的螺丝7倒立 地设于通孔内并头部位于容置槽19内,铆头5底端成型有内螺纹的连接槽并通过该连接槽 与螺丝7尾部螺接固定,铆头5沿轴向设有一气流通道51,冷却管接头8设于容置槽19 一 侧的端口,冷却管接头19与外接气源81 (见图9所示)连接,螺丝7沿轴向具有一能将冷 却管接头8中的冷却气体通过容置槽19后引入到铆头气流通道51的流道71。进一步,固 定块6的通孔内具有一内台阶而使通孔的上端部内径大于下端部内径,铆头5底端部分伸 入通孔并与螺丝7尾端螺接固定。如图9所示,控制器Ia的控制输出端分别与预压气缸2的控制输入端,铆压气缸3 的控制输入端,加热器4的控制输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拉手阻尼器内外壳体铆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工作台板,底部设有用于支撑的支脚,中部具有供阻尼器定位的定位孔;预压气缸,设于前述工作台板上方,并动力输出端具有能自上而下作用于待加工阻尼器的预压块;铆压气缸,设于前述工作台板下方;托板,底部与前述铆压气缸的动力输出端连接,上端面设有自下而上作用于待加工阻尼器的铆头;加热器,铆接时用于加热前述的铆头;以及导向机构,能使前述托板进行竖直方向的直线运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岑国标马海军兰建刚
申请(专利权)人:慈溪市福尔达实业有限公司慈溪福尔达工业自动化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