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型化枢钮器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091963 阅读:1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薄型化枢钮器结构,包括一第一组件、一第二组件以及多个弹性组件;第一组件呈扁平状体,其二侧边延伸有臂端,臂端外侧形成有滑槽、内侧开设有剖沟,且臂端内侧端末形成止挡壁,另于第一组件内穿设有多个滑道;第二滑件呈一扁平且一体制成的金属片状体,具有一片状本体,并由片状本体前缘二侧延伸有勾臂,以分别滑入滑槽内,且于勾臂向内形成勾部,勾部位于剖沟以勾抵于止挡壁上,另于片状本体前缘延伸多个滑杆,滑杆与滑道相对而穿入其中,且供弹性组件套设。(*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与一种组件有关,尤指一种薄型化枢钮器结构的改进。
技术介绍
由于科技产业的高度发展,现今许多可携带式的电子产品,除了功能上的 需求外,对于其外型轻、薄、短、小的可携式要求更加重视,因而有弹力滑动 机构逐渐被广泛地应用于此等电子产品的滑盖与主机本体上。如中国台湾公告第M344404号"弹力组件及具有该组件的滑动机构"的新型专利一案,其主 要通过一中空壳套组合二可移动片,以令二可移动片受压迫时,可縮入中空壳 套内作滑动效果。然而,若欲针对前述结构进行薄型化,除了该弹力组件须具备一中空壳套 而导致薄型化设计的困难外,同时,由于其二可移动片多以塑料材质制成,因 是设于弹簧之间,故仍须考虑其组件的受力强度是否足够的问题,故厚度上自 难以薄型化。再者,或许可通过金属定位销与塑料材质的可移动片做结合的设 计,但由于该弹力组件在薄型、微小化后,亦难保多个金属定位销结合于可移 动片上的平整性,尤其在进行塑料射出成型的加工过程中,容易造成金属定位 销产生弯曲、变形等状况,故亦会影响后续的组装作业,甚至是产品的良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可提供一种薄型化枢钮器结构,其通过金属 片体且一体制成的方式,将枢钮器进行薄型化,以解决上述的问题。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薄型化枢钮器结构, 一种薄型化枢钮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第一组件,呈一扁平状体,其二侧边分别延伸有一臂端,各该臂端外侧 形成有滑槽、内侧则开设有剖沟,且于各该臂端内侧端末形成一止挡壁,另于 该第一组件内穿设有多个滑道;一第二滑件,呈一扁平且一体制成的金属片状体,具有一片状本体,并由 该片状本体前缘二侧各自延伸有一勾臂,以分别滑入该二滑槽内,且于各该勾 臂向内形成一勾部,所述勾部即位于前述剖沟并用以勾抵于该止挡壁上,另于 该片状本体前缘延伸出多个滑杆,各该滑杆与各该滑道相对且穿入其中;以及多个弹性组件,分别套设于该些滑杆上,以抵持于该第一、二滑件间。上述的薄型化枢钮器结构,其中,该第一滑件的二臂端间突设有一套结部, 该套结部内形成有一套孔,另于该片状本体前缘相对于该套孔处则延伸有一枢 套部,该枢套部套入该套孔内。上述的薄型化枢钮器结构,其中,该第一滑件的各该滑道开口处向该第一 滑件内縮入,以于该第一滑件上皆形成有位于各该滑道开口处外的凹入空间, 且各该凹入空间的二侧壁呈凹弧状,而各该弹性组件与该第一滑件相邻的该端 即分别迫紧于各该凹入空间内。上述的薄型化枢钮器结构,其中,该第一滑件末端进一步设有一第一枢接部。上述的薄型化枢钮器结构,其中,该第一枢接部呈C字型。 上述的薄型化枢钮器结构,其中,该第二滑件末缘进一步设有一第二枢接部。上述的薄型化枢钮器结构,其中,该第二枢接部呈c字型。上述的薄型化枢钮器结构,其中,该些弹性组件为压縮弹簧。 上述的薄型化枢钮器结构,其中,该些弹性组件的数量为四。 本技术的功效在于,由本技术薄型化枢钮器结构,可通过第二组 件以金属片状体一体成型的方式,且令弹性组件套设于其滑杆上而提供足够的 强度来承受弹力,以达到枢钮器薄型化、微小化的目的。同时,又由于第二组 件可通过冲压等手段成型,故其片状本体与各滑杆间即不易产生弯曲、变形等 问题,以确保产品的后续组装作业及其良率等。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实 用新型的限定。附图说明图l本技术的立体分解图;图2本技术的立体组合图3本技术的作动示意图(一)图4本技术的作动示意图(二)其中,附图标记第一组件臂端剖沟第一枢接部110 101111213滑槽 止挡壁 套孔 凹入空间100 102 110 120第二组件 2片状本体 20勾部 210滑杆 23弹性组件 3勾臂 21 枢套部 22 第二枢接部2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能更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特征及
技术实现思路
,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实 用新型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所附图式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 技术加以限制。请参阅图1及图2,分别为本技术的立体分解图及立体组合图。本实 用新型提供一种薄型化枢钮器结构,包括一第一组件l、 一第二组件2、以及 连结于该第一、二组件l、 2间的多个弹性组件3;其中第一、二组件1、 2为二彼此作滑动配合的相对作动组件。第一滑件1呈 一扁平状体,其二侧边朝向与第二组件2作滑动的方向而分别延伸有一臂端-10,各臂端10外侧形成有滑槽100,另于该第一滑件1的二臂端10间突设有 一平行设置的套结部11,于套结部11内形成有与前述滑动方向一致的套孔 110,并于套结部11与二臂端10间分别向第一组件1内穿设有滑道12,各滑道12亦与前述滑动方向一致。此外,该第一滑件1末端可进一步设有一呈"C" 字型的第一枢接部13。第二滑件2为一呈扁平的金属片状体,并以如冲压成形等方式一体制成。 第二滑件2具有一片状本体20,由片状本体20前缘二侧处朝向与第一组件1 作滑动的方向而各自延伸有一勾臂21,以分别滑入上述第一组件1的二滑槽 100内。且另于各勾臂21末端向内形成一勾部210,而第一组件1的二臂端 10内侧则皆开设有一剖沟101,剖沟101并未延伸至臂端IO端末,故于臂端 10内侧端末形成一止挡壁102;因此,当勾臂21于滑入第一组件1的二滑槽 100内时,其勾部210即可约略突出于剖沟101上,并可于第一、二组件1、 2 将分离之际而勾抵于止挡壁102上,以防止第一、二组件l、 2分离(即如图 3所示)。承上,片状本体20前缘相对于第一组件1的套孔110处,亦朝向与第一 组件1作滑动的方向而延伸有一枢套部22,以套入于套结部11的套孔110内。 又,枢套部22与二勾臂21间分别设有亦由片状本体20前缘延伸出的滑杆23, 且各滑杆23分别相对于第一组件1的各滑道12,以令各滑杆23分别穿入各 滑道12。此外,第二滑件2末缘可进一步设有一呈"C"」字型的第二枢接部 24。各弹性组件3可为一压縮弹簧,并可视实际所需的弹性推力而增加其数量 (本技术所举的实施例以四个弹性组件3为例),且前述滑杆23及滑道 12的数量须与弹性组件3的数量一致。各弹性组件3分别套设于滑杆23上, 以此抵持于第一、二滑件l、 2之间,用以提供第一、二滑件l、 2于受到压縮 时仍可通过其弹力而回复成初始状态(即如图4所示)。此外,为使各弹性组 件3在与第一滑件1间可被更稳固地设置,令各滑道12的开口处向第一滑件 1内縮入,以于第一滑件1上皆形成有位于各滑道12的开口处外的凹入空间 120,各凹入空间120的二侧壁呈凹弧状,恰可供弹性组件3与第一滑件1相 邻的该端迫紧于所述凹入空间120内,以令弹性组件3与第一、滑件1的连结 更为稳固。所以,由上述的构造组成,即可得到本技术薄型化枢钮器结构。 因此,由本技术薄型化枢钮器结构,可通过第二组件2以金属片状体 一体成型的方式,且令弹性组件3套设于其滑杆23上而提供足够的强度来承受弹力,以达到枢钮器薄型化、微小化的目的。同时,又由于第二组件2可通 过冲压等手段成型,故其片状本体20与各滑杆23间即不易产生弯曲、变形等 问题,以确保产品的后续组装作业及其良率等。当然,本技术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薄型化枢钮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第一组件,呈一扁平状体,其二侧边分别延伸有一臂端,各该臂端外侧形成有滑槽、内侧则开设有剖沟,且于各该臂端内侧端末形成一止挡壁,另于该第一组件内穿设有多个滑道;    一第二滑件,呈一扁平且一体制成的金属片状体,具有一片状本体,并由该片状本体前缘二侧各自延伸有一勾臂,以分别滑入该二滑槽内,且于各该勾臂向内形成一勾部,所述勾部即位于前述剖沟并用以勾抵于该止挡壁上,另于该片状本体前缘延伸出多个滑杆,各该滑杆与各该滑道相对且穿入其中;以及    多个弹性组件,分别套设于该些滑杆上,以抵持于该第一、二滑件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宗镇张梅慧
申请(专利权)人:宗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