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摇磨豆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487521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10 13: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手摇磨豆器,包括一本体、一传动杆、一调整结构、以及一手摇柄;本体具有一容置空间并形成一置入口,且相对于置入口远程处设有一第一刀盘;传动杆枢设于容置空间内而突出于置入口外,并设有一与第一刀盘相切的第二刀盘;调整结构包含一调整传动杆作轴向位移的调整钮以及一弹性定位组件,弹性定位组件设于传动杆上并具有一定位件与一弹性元件,且调整钮具有一径向围绕而供定位件于其上跳动的刻度,以供弹性元件将定位件朝向所述刻度推抵。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便于使用者控制研磨颗粒的大小。

Hand grind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手摇磨豆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磨豆机,尤指一种可用于研磨咖啡豆、或如胡椒粒等调味佐料的手摇磨豆器。
技术介绍
按,以往用于如研磨咖啡豆、或如胡椒粒等调味佐料的磨豆机具,为了便于配合不同使用者的口味,皆会设计有供使用者调整其所研磨颗粒的粗细、大小等设计。然而,现有的设计,由于并没有任何供使用者比较或判断的依据,所以往往需要使用者先尝试研磨出一定的粉末量后,视情况再作调整。但有时因调整过度或不足,造成使用者在使用上相当不便,只能不断通过研磨而出的粉末作微调,一方面在使用上容易多有不便、另一方面也容易有浪费原料之虞。有鉴于此,本技术为改善并解决上述的缺失,乃特潜心研究并配合学理的运用,终于提出一种设计合理且有效改善上述缺失的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可提供一种手摇磨豆器,其可便于通过手动调整的手感,借以知悉调整研磨颗粒粗细的调整量,不同于其他现有产品,都需要先行松开一些固定螺丝或是卡榫部件后方可以进行刻度调整,为使用者提供一种直觉随时可调的粗细调整方式。从而便于使用者控制研磨颗粒的大小。为了达成上述的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手摇磨豆器,包括一本体、一传动杆、一调整结构、以及一手摇柄;其中,本体内具有一容置空间并向上延伸而形成一置入口,且容置空间相对于置入口的远程处设有一第一刀盘;传动杆枢设于容置空间内,且传动杆上端突出于置入口外,而传动杆下端则设有一与第一刀盘相切的第二刀盘;调整结构包含一用以调整传动杆作轴向位移的调整钮、以及一弹性定位组件,弹性定位组件设于传动杆上并具有一定位件与一弹性元件,且调整钮具有一径向围绕而供定位件于其上跳动的刻度,以供弹性元件将定位件朝向所述刻度推抵;以及一连结于传动杆上手摇柄。其中,该本体为一呈筒状或瓶罐状的容器。其中,所述置入口呈一漏斗状。其中,该本体的该容置空间内依该传动杆枢设于内的轴向位置而提供一或多个枢部。其中,所述枢部分别为一第一枢部与一第二枢部,其中该第一枢部较邻近所述置入口而具有一第一轴承、该第二枢部较邻近该第一刀盘而具有一第二轴承,且该第一、二轴承分别穿固于该传动杆上。其中,该传动杆上端设有一供该手摇柄活动穿入的套结件,该套结件以一栓件由该套结件上方穿入,并贯穿该手摇柄而栓设于该传动杆上。其中,该弹性定位组件设于该套结件上。其中,该调整钮设有一外径扩大的扭转部。其中,所述定位件为一球体,而所述弹性元件则为一弹簧。其中,所述刻度为齿状或波浪状而环设于该调整钮内所形成的内孔壁上。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外观图。图2为本技术的局部立体分解图。图3为本技术的组合剖面示意图。图4为图3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调整后的组合剖面示意图。其中,附图标记:1本体10容置空间100置入口11第一刀盘12第一枢部120第一轴承13第二枢部130第二轴承2传动杆20第二刀盘21套结件210孔洞22栓件23复簧3调整结构30调整钮300刻度301扭转部31弹性定位组件310定位件311弹性元件4手摇柄40握柄5底盖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能更进一步揭露本技术的特征及
技术实现思路
,请参阅以下有关本技术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所附图式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技术加以限制。请参阅图1、图2及图3,分别为本技术的立体外观图、本技术的局部立体分解图、以及本技术的组合剖面示意图。本技术提供一种手摇磨豆器,包括一本体1、一传动杆2、一调整结构3、以及一手摇柄4;其中:该本体1可为一呈筒状或瓶罐状等容器,其内部具有一容置空间10,并由该容置空间10沿着本体1的筒身或瓶身向上延伸而形成一置入口100,所述置入口100可呈一漏斗状,以供欲磨的咖啡豆、或是如胡椒粒等调味佐料,可由该置入口100顺势倒入本体1的容置空间10内,进而便于研磨成粉状物。此外,该容置空间10相对于置入口100的远程处,则设有一第一刀盘11,该第一刀盘11通常以固定的方式设置在本体1内。该传动杆2枢设于上述本体1的容置空间10内。而在本技术所举的实施例中,该本体1的容置空间10内依传动杆2枢设于内的轴向位置而提供一或多个枢部,而本实施例分别为一第一枢部12与一第二枢部13,其中第一枢部12较邻近置入口100而具有一第一轴承120、第二枢部13较邻近第一刀盘11而具有一第二轴承130,且第一、二轴承120、130分别穿固于该传动杆2上,以供该传动杆2可平稳地被枢设于容置空间10内。更进一步地,该传动杆2上端突出于本体1的置入口外,进而可便于与上述手摇柄4连结而供人手转动,而该传动杆2下端则设有一与上述第一刀盘11相切的第二刀盘20,俾借由第一、二刀盘11、20上的刀刃相切而达到研磨的效果。承上所述,上述传动杆2下端主要以一刀座200将第二刀盘20固定于传动杆2下端处,且可通过一螺设元件201由刀座200中心锁固于传动杆2下端端部,并可进一步以另一螺设元件202加以锁固。同时可于本体1下方组设一底盖5。该调整结构3包含一用以调整上述传动杆2作轴向位移的调整钮30、以及一弹性定位组件31。请一并参阅图4所示,该弹性定位组件31设于传动杆2上,并具有一定位件310与一弹性元件311,所述定位件310可为一球体,而弹性元件311可为一弹簧,且该调整钮30具有一径向围绕而供该定位件310于其上跳动的刻度300,所述刻度300可为齿状或波浪状而环设于调整钮30内所形成的内孔壁上,俾供弹性元件311将定位件310朝向所述刻度300推抵,使得该调整钮30在受转动时,除了可调整传动杆2作轴向的上、下位移外,也能使定位件310于所述刻度300上跳动而产生调整时的手感,俾供使用者感受到其转动调整钮30的调整量,从而便于得知或判断研磨颗粒的粗细或大小。该手摇柄4连结于上述传动杆2上。而在本技术所举的实施例中,该手摇柄4一端可活动穿入于传动杆2上端处;更详细地,该传动杆2上端设有一供手摇柄4活动穿入的套结件21,该套结件21以一栓件22由该套结件21上方穿入,并贯穿手摇柄4而栓设于传动杆2上,且上述弹性定位组件31亦可设于该套结件21的孔洞210上。而该手摇柄4另一端则可设有一握柄40,以便人手握持后推动该手摇柄4来带动传动杆2作转动,进而达到研磨的效果。是以,借由上述的构造组成,即可得到本技术手摇磨豆器。据此,如图5所示,在上述调整钮30被旋转的过程中,传动杆2能被调整钮30带动而作轴向的上、下位移,进而调整第一、二刀盘11、20间的间距,使得所研磨的颗粒大小或粗细可获得改变,并可于该传动杆2上设有一复簧23来维持第一、二刀盘1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手摇磨豆器,其特征在于,包括:/n一本体,其内具有一容置空间并向上延伸而形成一置入口,且该容置空间相对于该置入口的远程处设有一第一刀盘;/n一传动杆,枢设于该容置空间内,且该传动杆上端突出于该置入口外,而该传动杆下端则设有一与该第一刀盘相切的第二刀盘;/n一调整结构,包含一用以调整该传动杆作轴向位移的调整钮以及一弹性定位组件,该弹性定位组件设于该传动杆上并具有一定位件与一弹性元件,且该调整钮具有一径向围绕而供该定位件于其上跳动的刻度,以供该弹性元件将该定位件朝向所述刻度推抵;以及/n一手摇柄,连结于该传动杆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手摇磨豆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本体,其内具有一容置空间并向上延伸而形成一置入口,且该容置空间相对于该置入口的远程处设有一第一刀盘;
一传动杆,枢设于该容置空间内,且该传动杆上端突出于该置入口外,而该传动杆下端则设有一与该第一刀盘相切的第二刀盘;
一调整结构,包含一用以调整该传动杆作轴向位移的调整钮以及一弹性定位组件,该弹性定位组件设于该传动杆上并具有一定位件与一弹性元件,且该调整钮具有一径向围绕而供该定位件于其上跳动的刻度,以供该弹性元件将该定位件朝向所述刻度推抵;以及
一手摇柄,连结于该传动杆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摇磨豆器,其特征在于,该本体为一呈筒状或瓶罐状的容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摇磨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置入口呈一漏斗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摇磨豆器,其特征在于,该本体的该容置空间内依该传动杆枢设于内的轴向位置而提供一或多个枢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宗镇林君彦
申请(专利权)人:宗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