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折叠的台架式集装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087523 阅读:1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折叠的台架式集装箱,包括底架、端架和连接底架与端架的端梁体,端架向外翻转后形成装载车道,装载车道包括依次连接的端架车道、端梁体和底架车道,端架车道包括车道板以及所述车道板两侧的顶角件、角柱和内铰链,所述角柱的顶端与顶角件相连,底端与内铰链相连,车道板与顶角件、角柱及内铰链之间连接处的高度差不超过40mm。轮距较宽的车辆行驶于端架车道后,车辆能够行驶于顶角件、角柱和内铰链上,加宽了端架车道行驶的横向宽度,使车辆装载及卸载时能够平缓行驶于端架车道、端梁体和底架车道。因此,本技术方案不仅适合车轮距较小的车辆的装载和卸载,还同样适合车轮距较宽的车辆。(*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台架式集装箱,尤其涉及一种可折叠的台架式集装箱
技术介绍
台架式集装箱在国际贸易交往中有日益重要的意义,其一方面能用于装载和运输 货物,另一方面其作为空箱可以折叠,并且折叠后只有标准货运集装箱体积的一小部分,空 箱回程成本很低,尤其对于超宽、超长货物来说,其运输优势更为突出,受到越来越多的客 户的青睐。 如图1和图2所示,常用的台架式集装箱包括载货用底架21、设在底架21两端 的端架22、位于端架22下端和底架21两端的铰链装置23,通过铰链装置23将端架22和 底架21连接起来。端架22绕铰链装置23的后销轴234只能向底架21内翻转,端架22处 于竖起状态时,通过铰链装置23的前销轴233实现端架23的固定。 在运输车辆时,先将后销轴234拔出,端架22绕前销轴233向相对箱体外侧方向 翻转,端架22形成一坡道,车辆可以自行通过端架22的端墙板224行驶到底架21上,不需 要借助其他辅助工具,装载车辆很方便。但是也存在一个问题就是,对于轮距较宽的车辆, 由于受两侧顶角件221、角柱222以及铰链23的内铰链232高度差较大的限制而无法装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折叠的台架式集装箱,能够装载 轮距较宽的车辆。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可折叠的台架式集装箱,包 括底架、端架和连接所述底架与端架的端梁体,所述端架向外翻转后形成一装载车道,所述 装载车道包括依次连接的端架车道、端梁体和底架车道,所述底架车道设置于所述底架上, 所述端架车道设置于所述端架上,端架车道包括车道板以及所述车道板两侧的顶角件、角 柱和内铰链,所述角柱的顶端与顶角件相连,底端与内铰链相连,车道板与顶角件、角柱及 内铰链之间连接处的高度差不超过40mm。 轮距较宽的车辆行驶于端架车道后,由于车道板与顶角件、角柱及内铰链之间连 接处的高度差不超过40mm,车辆能够行驶于顶角件、角柱和内铰链上,加宽了端架车道行驶 的横向宽度,使车辆装载及卸载时能够平缓行驶于端架车道、端梁体和底架车道。因此,本 技术方案不仅适合车轮距较小的车辆的装载和卸载,还同样适合车轮距较宽的车辆。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提供的一种可折叠的台架式集装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现有技术提供的一种可折叠的台架式集装箱的端架翻转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折叠的台架式集装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所示A部分的局部放大视图; 图5是图3所示的的台架式集装箱一端端架外翻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3所述的台架式集装箱的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3所述的台架式集装箱的端架内折叠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可折叠的台架式集装箱,车辆装载后的底架的截面视图; 图9是图5的B向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过渡板、延伸板结构俯视示意图; 图11是图10的D-D向剖视图; 图1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延伸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延伸板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 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 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请参阅图3,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折叠台架式集装箱,包括底架31、端 架32和连接底架31与端架32的端梁体36,端架32可绕端梁体36前后翻转折叠。当一端 的端架32实现外翻操作后,车辆装载时从这一端部驶入底架31上,卸载时,由此端倒车退 出底架31 ;当然也可以是两端的端架36都可以实现外翻操作,车辆由一端驶入底架31上, 卸载时,车辆由另一端直接驶下底架31 。 如图3和图4所示,底架31和端架32通过铰链装置33铰接,该铰链装置33包括 外铰链331、内铰链332以及穿设于外、内铰链之间的前后销轴333、334,拔出后销轴334,端 架32可绕前销轴333向箱外侧方向翻转。其中,外铰链331设置于端梁体36的两侧,两外 铰链331之间连接有连接梁,而内铰链332设置于端架32下端的前后两侧。 如图5和6所示,端架32上设置有端架车道37,端架车道37包括车道板324以 及所述车道板324两侧的顶角件321、角柱322和内铰链332,所述角柱322的顶端与所述 顶角件321相连,所述角柱322的底端与所述内铰链332相连。底架31上设置有底架车道 311,底架车道311端梁体36、端架车道37依次连接共同构成了车辆装载、卸载的装载车道。 端架车道37中车道板324与顶角件321、角柱322及内铰链332连接处的高度差 不得超过40mm,以免车辆车轮外部间距与顶角件321之间、角柱322之间、内铰链332之间 的间距相等或稍小,或稍大时,由于驾驶中心线与车道中心线的偏差,车辆轮胎可能被两侧 部分挤坏。这样,车辆能够行驶于顶角件321、角柱322和内铰链332上,加宽了端架车道 37行驶的横向宽度,使车辆装载及卸载时能够平缓行驶于端架车道37、端梁体36和底架车 道311。 装载车道在车辆行驶方向任意20mm的长度范围内高度差不得超过40mm,以保证 车辆装载及卸载时能够平缓行驶于端架车道37、端梁体36和底架车道311,装载车辆就不 受车道板两侧的顶角件321、角柱322以及内铰链332的限制,可以装载宽度更宽的车辆。 由图可以看出,装载车道在车辆行驶方向的高度差主要存在于角柱322与内铰链332连接 处、内铰链332与端梁体36过渡处、端梁体36与底架车道311过渡处,只需要保证这几处的高度差不超过40mm,即可满足车轮距较宽车辆在装载车道上的平稳行驶。 如图5和图6所示,端架车道37上设置有两个车道板324,且两车道板324沿两角 柱322的内侧设置,该车道板324包括纵向杆325和数个相间设置的第一横向杆326,第一 横向杆326两端分别固定于纵向杆325和角柱322上,使车辆能够沿车道板324行驶。当 然,车道板324也可为一个整板,没有纵向杆325将第一横向杆326分成左右两部分,而将 第一横向杆326跨设于两角柱322上。 底架车道315包括数个相间设置的第二横向杆316,第二横向杆316均匀固定于底 侧梁313上,当端架32向底架31翻转后,第一横向杆326与第二横向杆316交错分布。该 第二横向杆316全部设置于底侧梁313的上部,当然也可以设置为顶部与底侧梁313上部 平齐或稍低一点,高度差不超过40mm。 本实施例中,第一横向杆326与第二横向杆316均为棒状物,相邻的第一横向杆 326或相邻的第二横向杆316分布间距均不超过300mm,以免车辆车轮陷入过多,使车辆行 驶不便。同时棒状物结构还可以作为车辆的拴固点,利于车辆的拴固。此外,由数个第一横 向杆326和数个第二横向杆316形成的车道平面内,在任意20mm长度范围内的高度差也不 超过40mm,使车辆能够在车道板324上平稳行驶。 如图7所示,空箱回程或堆码存放时,端架32向箱体内翻转,实现台架式集装箱的 折叠操作,端架车道37的车道板324的棒状物与底架车道315的棒状物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折叠的台架式集装箱,包括底架、端架和连接所述底架与端架的端梁体,所述端架向外翻转后形成一装载车道,所述装载车道包括依次连接的端架车道、端梁体和底架车道,所述底架车道设置于所述底架上,所述端架车道设置于所述端架上,其特征在于,端架车道包括车道板以及所述车道板两侧的顶角件、角柱和内铰链,所述角柱的顶端与所述顶角件相连,所述角柱的底端与所述内铰链相连,所述车道板与顶角件、角柱及内铰链之间连接处的高度差不超过40mm。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孔河清程宏达李升奇赵建刚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新会中集特种运输设备有限公司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