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溶性载体颗粒的制造方法、不溶性载体颗粒、测定试剂、待测物分析用具和免疫比浊法技术

技术编号:5084305 阅读:29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提供一种测定试剂、使用了该测定试剂的免疫比浊法及该测定试剂的制造方法,所述测定试剂即使所负载的抗体量增加,也能够抑制非特异性凝集,测定浓度范围很宽,且测定灵敏度高。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不溶性载体颗粒的制造方法为颗粒表面负载抗体或抗原的不溶性载体颗粒的制造方法,其具有以下致敏反应工序:在致敏反应液中,在极性电荷侧链氨基酸的存在下,使所述抗体或抗原与所述不溶性载体颗粒接触。通过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制造方法得到的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不溶性载体颗粒由于能够抑制非特异性凝集,因此分散性优异,如图3的实施例1-1~1-4所示,通过免疫比浊法进行测定时,测定浓度范围很宽,测定灵敏度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不溶性载体颗粒的制造方法、不溶性载体颗粒、测定试剂、待测物分析 用具和免疫比浊法。
技术介绍
一直以来,作为免疫学测定方法,利用酶免疫分析法(EIA法)、免疫比浊法等。其 中,使用不溶性载体颗粒的免疫比浊法,由于能够利用自动分析仪器,因此近年来在临床检 查等中被广泛使用。所述免疫比浊法通常使用负载有作为测定对象的抗原或抗体的不溶性载体颗粒。 试样中含有测定对象时,通过使其与所述不溶性载体颗粒所负载的抗体或抗原结合,从而 所述不溶性载体颗粒凝集。因此,通过测定该凝集的程度,能够检测测定对象。在临床检查中,通过所述免疫比浊法,例如测定生物试样中所含的抗原或抗体的 浓度作为诊断指标来进行疾病的诊断。由于生物试样中所含的抗原或抗体的浓度根据疾患 的有无等而有很大差异,因此要求该检查方法能够在很宽的浓度范围内进行测定。在使用不溶性载体颗粒的免疫比浊法中,根据其测定原理,通过扩大能够反应的 抗体或抗原的量的上限,能够扩大测定对象的测定浓度范围。因此,不溶性载体颗粒需要负 载更多的抗体或抗原。但是,用于免疫比浊法的不溶性载体颗粒,通常在颗粒表面的官能团 负载抗体或抗原时,表面电荷减少。因此,存在如下问题容易产生颗粒自身的凝集反应、和 因抗原或抗体以外的物质所产生的凝集反应(非特异性凝集),分散性降低,且测定灵敏度 降低。因而,在所述免疫比浊法中,为了抑制非特异性凝集,公开了以下方法使用对于 抗原为非特异性的蛋白质的方法(专利文献1)、使用表面活性剂的方法(专利文献2)和使 用盐类的方法(专利文献3)。然而,所述使用抗原非特异性蛋白质的方法中,若用于致敏不 溶性载体颗粒的抗体或抗原量增加,则非特异性凝集的抑制效果降低。此外,使用表面活性 剂的方法中,连物理性吸附的抗体或抗原也被除去或变性,可能会丧失反应性。进而,使用 盐类的方法中,抗体或抗原的反应性和灵敏度可能降低。并且,这些方法根据所负载的抗体 或抗原的种类、批次的不同,所得到的不溶性载体颗粒的品质容易产生不均。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2004-117068号公报专利文献2 日本特开平11-258239号公报专利文献3 日本特开2004-117022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使所负载的抗体或抗原量增加也能够抑制非 特异性凝集的不溶性载体颗粒的制造方法、不溶性载体颗粒、测定试剂、待测物分析用具和 免疫比浊法。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为了达成所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不溶性载体颗粒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其为在颗 粒表面负载抗体或抗原的不溶性载体颗粒的制造方法,其具有下述㈧和⑶中的至少一个致敏反应工序。(A)该致敏反应工序为在致敏反应液中,在极性电荷侧链氨基酸的存在下,使所 述抗体或抗原与所述不溶性载体颗粒接触的致敏反应工序,所述致敏反应液中的所述极性电荷侧链氨基酸浓度为超过0. lmol/L且lmol/L以 下的范围。(B)该致敏反应工序为在致敏反应液中,在极性电荷侧链氨基酸的存在下,使所 述抗体或抗原与所述不溶性载体颗粒接触的致敏反应工序,作为所述不溶性载体颗粒,使用化学结合用胶乳颗粒。本专利技术的不溶性载体颗粒的特征在于,其为用于免疫比浊法的不溶性载体颗粒, 通过本专利技术的不溶性载体颗粒的制造方法来制造。本专利技术的测定试剂的特征在于,其为用于免疫比浊法的测定试剂,且含有本专利技术 的不溶性载体颗粒。本专利技术的待测物分析用具的特征在于,其含有本专利技术的测定试剂。本专利技术的免疫比浊法的特征在于,所述免疫比浊法具有如下工序凝集反应工序, 使在颗粒表面负载抗体或抗原的不溶性载体颗粒、与作为抗原或抗体的测定对象发生免疫 反应,使所述不溶性载体颗粒在免疫反应液中凝集;测定工序,测定因所述凝集反应而产生 的所述免疫反应液的浊度变化;作为所述不溶性载体颗粒,使用本专利技术的不溶性载体颗粒。专利技术的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不溶性载体颗粒的制造方法,能够制造即使所负载的抗体或抗原量 增加也能够抑制非特异性凝集的不溶性载体颗粒。此外,本专利技术的制造方法中,抗体或抗原 的种类、抗体或抗原的批次间差异的影响很少。进而,本专利技术的制造方法只要在致敏反应时 存在极性电荷侧链氨基酸即可,工序也简便。本专利技术的不溶性载体颗粒由于能够抑制因抗 体或抗原量的增加所引起的非特异性凝集,因此能够负载充分量的抗体或抗原。因此,将本 专利技术的不溶性载体颗粒用于免疫比浊法时,测定浓度范围广,且测定灵敏度高。并且,本发 明的不溶性载体颗粒,由于所述极性电荷侧链氨基酸与不溶性载体颗粒结合,因此例如干 燥引起浓缩的影响低,也能够用于微芯片、属于干式免疫测定试剂的试验片等待测物分析 用具,能够应用于小型的自动分析装置。本专利技术的不溶性载体颗粒的非特异性凝集的抑制机理例如可以如下推定。S卩,若 用所述抗体致敏所述不溶性载体颗粒,则所述抗体物理性吸附在所述不溶性载体颗粒的表 面后,与其附近的所述不溶性载体颗粒表面的官能团(例如羧基)结合。因此,所述不溶性 载体颗粒表面的电荷减少。另一方面,由于所结合的所述抗体造成的位阻,所述表面的一部 分官能团无法结合所述抗体而直接残存。所述抗体致敏时,在极性电荷侧链氨基酸的存在 下,使抗体或抗原与所述不溶性载体颗粒接触。这样的话,水合性高的所述极性电荷侧链氨基酸与所述不溶性载体颗粒结合,进而,所述极性电荷侧链氨基酸和水分子产生氢键。因此 认为,所述不溶性载体颗粒的亲水性和电荷增高,分散性提高,其结果,抑制了非特异性凝 集。另外,所述机理是推定的,本专利技术不受其任何限定和限制。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比较例和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分散性的测定结果的图。图2是表示比较例和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测定前后的分散性的变化率的图。图3是表示使用比较例和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免疫比浊法的测定结果的图。图4是表示使用其它比较例和其它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免疫比浊法的测定结果的 图。图5是表示使用其它比较例和其它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免疫比浊法的测定结果的 图。图6是表示其它比较例和其它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分散性的测定结果的图。图7是表示对其它比较例和其它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测定前后的分散性的变化率 进行测定的结果的图。图8是表示使用其它比较例和其它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免疫比浊法的测定结果的 图。具体实施例方式本专利技术的不溶性载体颗粒的制造方法中,所述极性电荷侧链氨基酸优选为碱性氨基酸或酸性氨基酸。本专利技术的不溶性载体颗粒的制造方法,在所述(A)的致敏反应工序中,所述不溶 性载体颗粒优选为胶乳颗粒。本专利技术的不溶性载体颗粒的制造方法,在所述(A)的致敏反应工序中,所述胶乳 颗粒优选为化学结合用胶乳颗粒。本专利技术的测定试剂包含含有多个不溶性载体颗粒的不溶性载体颗粒群,所述不溶 性载体颗粒群包含平均粒径不同的两种不溶性载体颗粒群,所述两种不溶性载体颗粒群 中,至少一种不溶性载体颗粒群优选为含有多个本专利技术的不溶性载体颗粒的不溶性载体颗 粒群。本专利技术的测定试剂优选的是,在所述两种不溶性载体颗粒群中平均粒径较大的不 溶性载体颗粒群为含有多个本专利技术的不溶性载体颗粒的不溶性载体颗粒群。本专利技术的测定试剂中,本专利技术的不溶性载体颗粒的平均粒径优选为例如0. 03 2. Oμm的范围,更优选为0. 08 2. 0 μ m的范围,进一步优选为0. 1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不溶性载体颗粒的制造方法,其为在颗粒表面负载抗体或抗原的不溶性载体颗粒的制造方法,  其具有下述(A)和(B)中的至少一个致敏反应工序:  (A)该致敏反应工序为:在致敏反应液中,在极性电荷侧链氨基酸的存在下,使所述抗体或抗原与所述不溶性载体颗粒接触的致敏反应工序,  所述致敏反应液中的所述极性电荷侧链氨基酸浓度为超过0.1mol/L且1mol/L以下的范围;  (B)该致敏反应工序为:在致敏反应液中,在极性电荷侧链氨基酸的存在下,使所述抗体或抗原与所述不溶性载体颗粒接触的致敏反应工序,  作为所述不溶性载体颗粒,使用化学结合用胶乳颗粒。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木英纪
申请(专利权)人:爱科来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