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韩晓涛专利>正文

旋风塔组合废气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5077471 阅读:3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旋风塔组合废气处理装置,它涉及一种废气处理装置。它由风机底座(1)、离心风机(2)、第一风管(3)、排水管(4)、文氏管(5)、旋风分离器(6)、循环水箱装置(7)和第二风管(8)组成,风机底座(1)上设置有离心风机(2),离心风机(2)与第一风管(3)相连,第一风管(3)与文氏管(5)相连,文氏管(5)与第二风管(8)相连,第二风管(8)与旋风分离器(6)相连,循环水箱装置(7)与旋风分离器(6)的底部相连,第一风管(3)通过排水管(4)与循环水箱装置(7)相连,文氏管(5)内的喷水装置通过管和阀与循环水箱装置(7)相连。它能改善废气的处理性能,有效降低运行维护费用。(*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废气处理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旋风塔组合废气处理装置。技术背景长期以来,PCB及电镀行业生产线废气的处理装置一直采用传统的方式,一成 不变,即用填料吸收塔或喷淋吸收塔、活性炭(或其它材质滤层)滤(布)层的方法。其 中填料法和活性炭(或其它材质滤层)滤(布)层法存在填料或滤(布)层容易被污染堵 塞的情况,造成设备处理量变小、处理效果变差等问题,因此造成处理效果不稳定、滤 料频繁清洗或滤(布)层频繁更换等问题,致使运行维护费用偏高等一系列问题。这无 疑大大增加了环境污染的风险和厂商的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旋风塔组合废气处理装置,它能改善废气的处理 性能,有效降低运行维护费用。为了解决
技术介绍
所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它由风 机底座、离心风机、第一风管、排水管、文氏管、旋风分离器、循环水箱装置和第二风 管组成,风机底座上设置有离心风机,离心风机与第一风管相连,第一风管与文氏管相 连,文氏管与第二风管相连,第二风管与旋风分离器相连,循环水箱装置与旋风分离器 的底部相连,第一风管通过排水管与循环水箱装置相连,文氏管内的喷水装置通过管和 阀与循环水箱装置相连。所述的第一风管包含第一检修口和挡水板,第一检修口设置在第一风管的尾部 上方,挡水板设置在第一风管的尾部下方内壁上。所述的文氏管包含收缩管、喉管和扩张管,收缩管的一端与第一风管相连,另 一端与喉管相连,喉管与扩张管相连,扩张管与第二风管相连。所述的旋风分离器包含中心管、旁通管和检测孔,旋风分离器的外侧设置有旁 通管,中心管纵向垂直设置在旋风分离器内部中心位置,中心管上设置有检测孔。所述的循环水箱装置包含固定支架、循环水泵和防雨帽,固定支架上设置有循 环水泵,循环水泵上设置有防雨帽,循环水泵通过管和阀与循环水箱装置及文氏管相 连。所述的第二风管上设置有第二检修口,第二风管内的喷水装置通过管和阀与循 环水箱装置相连。本技术中所述的文氏管-旋风塔组合装置包含有文氏管混合区和旋风塔 气-液-固分离区及其间的过渡区,由塑料板或其他金属及防腐材料整体制成。另外本 技术还设置了爬梯及护栏、检测平台及护栏和避雷装置。其中,废气在文氏管中和 吸收液剧烈撞击混合,使得废气中的有害成分溶解入吸收液中,同时废气中的粉尘、或 遇冷固化的有机物均被扫卷入吸收液中。含有气-液-固三相物质的混合物随后进入旋风分离塔中,旋风分离塔设有中心排气管,气体从塔上端切线进入,然后经塔壁和中心 管之间的圆环区域旋转而下,最后,比重大的液滴和固体物质落入循环槽中,净化后的 尾气通过中心管排出。本技术的优点是它能经济、稳定、高效地提高废气处理,较传统处理装 置占地面积及设备重量和尺寸大幅度减小;有效地防止废气中固体颗粒物(包括遇冷凝 固的有机类颗粒物)对填料层或过滤(布)层的堵塞,从而大幅度降低工厂的运营成本; 中心管的设计优化了气体流道,更有利于气-液-固三相混合物的旋转,从而提高分离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2,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它由风机底座1、离心风机 2、第一风管3、排水管4、文氏管5、旋风分离器6、循环水箱装置7和第二风管8组成, 风机底座1上设置有离心风机2,离心风机2与第一风管3相连,第一风管3与文氏管5 相连,文氏管5与第二风管8相连,第二风管8与旋风分离器6相连,循环水箱装置7与 旋风分离器6的底部相连,第一风管3通过排水管4与循环水箱装置7相连,文氏管5内 的喷水装置通过管和阀与循环水箱装置7相连。所述的第一风管3包含第一检修口 3-1和挡水板3-2,第一检修口 3_1设置在第 一风管3的尾部上方,挡水板3-2设置在第一风管3的尾部下方内壁上。所述的文氏管5包含收缩管5-1、喉管5-2和扩张管5_3,收缩管5_1的一端与 第一风管3相连,另一端与喉管5-2相连,喉管5-2与扩张管5-3相连,扩张管5_3与第 二风管8相连。所述的旋风分离器6包含中心管6-1、旁通管6-2和检测孔6-3,旋风分离器6 的外侧设置有旁通管6-2,中心管6-1纵向垂直设置在旋风分离器6内部中心位置,中心 管6-1上设置有检测孔6-3。所述的循环水箱装置7包含固定支架7-1、循环水泵7-2和防雨帽7-3,固定支 架7-1上设置有循环水泵7-2,循环水泵7-2上设置有防雨帽7-3,循环水泵7_2通过管 和阀与循环水箱装置7及文氏管5相连。所述的第二风管8上设置有第二检修口 8-1,第二风管8内的喷水装置通过管和 阀与循环水箱装置7相连。本具体实施方式中的文氏管5是让夹带固体颗粒的气体与洗涤液体之间有一个 较大的速度差,让颗粒能量提高,克服憎水性,可以打进液体中;后者是使气体在一个 周边湿润的圆腔内旋转,无数次的二次流动使气液接触面以极高的速度更新,捕捉未进 入水中的固体颗粒,并在强烈的离心力作用下气液分离,气体最后从中心管上升,沿管 道排出塔外;含尘气体在离心风机2的强有力推动下进入第一风管3,经收缩管5-3时气 速骤增到50m/s以上,这股高速气流冲击从喷水装置(喷嘴)喷出的循环水并使之雾化,这即是沫化过程。气流达到喉管5-4时速度最高,高速气流和流滴群挤入喉管5-4时, 气液两相充分碰撞接触,液滴凝聚废气中的有害物质,这即是凝聚过程,在此,又由于 气液有一个速度差,这个速度差将液滴打碎撕裂,大大地强化了气液接触面积和凝聚效 果,这一强大的作用力使废气中有害成分的憎水性完全被克服。能溶于液体的污染物也 进入液滴之中。在扩张管5-1,气流渐降,静压得到一定的恢复,在切入第二风管8时, 速度降低到进入旋风分离器6的所需速度。由于气体中夹带大量的液体,在旋风分离器6的内表面形成一层完整的液膜, 切线而入的气液沿内壁螺旋而下,液体则由于重度关系被甩在内壁上,气流的每一个质 点在内壁附近螺旋流动时,并非曲线流动,而是无数次折射流动,即无穷多个“二次流 动”这就使得气体中的每一个质点都有与内壁液膜反复接触的机会,即每一个固体颗粒 和可溶物都难逃被液体“捕获”的结果,这样,去除效率在99.8%以上也就必然了,已 经被分离得较干净的气体,最后从中心管6-1中达标进入大气。本具体实施方式的优点是它能经济、稳定、高效地提高废气处理,较传统处 理装置占地面积及设备重量和尺寸大幅度减小;有效地防止废气中固体颗粒物(包括遇 冷凝固的有机类颗粒物)对填料层或过滤(布)层的堵塞,从而大幅度降低工厂的运营成 本;中心管的设计优化了气体流道,更有利于气-液-固三相混合物的旋转,从而提高分 离效率。权利要求1.旋风塔组合废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它由风机底座(1)、离心风机(2)、第一风 管(3)、排水管(4)、文氏管(5)、旋风分离器(6)、循环水箱装置(7)和第二风管⑶组 成,风机底座(1)上设置有离心风机(2),离心风机(2)与第一风管(3)相连,第一风管 (3)与文氏管(5)相连,文氏管(5)与第二风管(8)相连,第二风管(8)与旋风分离器(6) 相连,循环水箱装置(7)与旋风分离器(6)的底部相连,第一风管(3)通过排水管(4)与 循环水箱装置(7)相连,文氏管(5)内的喷水装置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旋风塔组合废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它由风机底座(1)、离心风机(2)、第一风管(3)、排水管(4)、文氏管(5)、旋风分离器(6)、循环水箱装置(7)和第二风管(8)组成,风机底座(1)上设置有离心风机(2),离心风机(2)与第一风管(3)相连,第一风管(3)与文氏管(5)相连,文氏管(5)与第二风管(8)相连,第二风管(8)与旋风分离器(6)相连,循环水箱装置(7)与旋风分离器(6)的底部相连,第一风管(3)通过排水管(4)与循环水箱装置(7)相连,文氏管(5)内的喷水装置通过管和阀与循环水箱装置(7)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晓涛杨忠
申请(专利权)人:韩晓涛杨忠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3[中国|武汉]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