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蔡炳合专利>正文

魔方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067949 阅读:39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魔方连接结构,特别是一种采用软连接结构连接,易组装和开解的魔方连接结构;所述一种魔方连接结构由连接轴主体、活动连接轴和转动单元组成;连接轴主体为“十”字结构,活动连接轴为柱体,其各连接轴端部与可拆装的转动单元为软连接结构;连接轴主体中心有一圆柱孔,活动连接轴可从圆柱孔中通过,绕中心旋转,总体构成三维正交分布的六连接轴;转动单元为具有凹圆弧面的底盒和可拆装的盖片组成的中空件,二者通过盖片上的内嵌柱体和底盒上的内嵌凹槽连接。(*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魔方玩具领域,特别是一种拆装十分便捷的魔方 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现有巿场上所销售的魔方,其连接结构为先利用螺钉将转动单元 连接于中心轴上,再将其他外部模块与先前安装好的转动单元组装起 来,组装后可以绕其中心旋转而不会散开,但此种结构应釆用较多螺 钉连接,组装程序繁瑣,工作量大,玩家往往由于操作复杂而缺乏兴 趣,此外,这种魔方的制造加工工序多,操作繁瑣,加工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组装方 便,开解容易,加工成本低的魔方连接结构。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是按如下方式实现的本实用 新型所述一种魔方连接结构由连接轴主体、活动连接轴和转动单元组 成;连接轴主体为"十"字结构,活动连接轴为柱体,其各连接轴端 部与可拆装的转动单元为软连接结构,该软连接结构包括设置于连接 轴端部的具有弹性的两胀开片、两胀开片之间形成供软连接结构复位 的胀开槽、各胀开片端部具有外凸的半球状连接头及转动单元对应侧 壁上的连接孔,其中,所述外凸的半球状连接头套装于转动单元的连 接孔内,并通过其外凸的倒扣边与连接孔孔边倒扣形成可转动的软连 接结构。所述连接轴主体中心有一圆柱孔,活动连接轴可从圆柱孔中通过,绕中心旋转,总体构成三维正交分布的六连接轴;转动单元为具有凹圆弧面的底盒和可拆装的盖片组成的中空件,二者通过盖片上的 内嵌柱体和底盒上的的内嵌凹槽连接。本技术的积极效果本技术所述一种魔方连接结构釆用 三维正交布置的六连接轴且各轴端与转动单元为软连接结构,替代了 原先魔方连接结构中的轴端与转动单元的螺钉连接,转动单元釆用具 有凹圆弧面的底盒和可拆装的嵌装于底盒上的盖片组成的中空件,安 装时,只需一只手捏紧两胀开片,致使两胀开片往胀开槽中间回缩, 另一只手握住转动单元,此时将捏紧状态的两胀开片往设置于转动单 元上的连接孔推,当软连接穿过连接孔时,松开手,两胀开片恢复原 先状态,由于转动单元上连接孔的直径小于外凸的倒扣半圆锥连接头 最大端直径,外凸部分可以卡到转动单元上连接孔内侧面上绕连接轴 旋转;开解时,只需找到活动连接轴连接的转动单元,拆开嵌装于转 动单元底盒上的盖片, 一只手捏紧两胀开片,另一只手握住魔方,此 时将捏紧状态的两胀开片推出置于转动单元上的连接孔,取出转动单 元,再将其他外部模块移出即可,此设计结构简单,组装方便,开解 容易,加工成本低可以吸引玩家的兴趣,且适宜大量推广生产。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魔方正交六连接结轴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转动单元的分解图图3是魔方正交六连接结轴的分解图图4是魔方连接结构组装上转动单元后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魔方连接结构组装上部分转动单元后的分解图图中,l连接轴主体 2活动连接轴 3转动单元13内嵌柱体 14底盒15连接轴主体中心圆柱孔 16内嵌凹槽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2所示,本技术所述一种魔方连接结构由连接 轴主体(1 )、活动连接轴(2 )和转动单元(3 )组成;连接轴主体(1 ) 为"十"字结构,活动连接轴(2)为柱体,其各连接轴(4)端部与 可拆装的转动单元(4 )为软连接结构(5 ),该软连接结构(5 )包括 设置于连接轴(4)端部的具有弹性的两胀开片(9)、两胀开片(9) 之间形成供软连接结构(5 )复位的胀开槽(8 )、各胀开片(9 )端部 具有外凸的半球状连接头(6)及转动单元(3)对应侧壁上的连接孔 (11),其中,所述外凸的半球状连接头(6)套装于转动单元(3) 的连接孔(11)内,并通过其外凸的倒扣边(7)与连接孔(11)孔 边倒扣形成可转动的软连接结构(5)。所述连接轴主体(1)中心有一圆柱孔(15),活动连接轴(2) 可从圆柱孔(15)中通过,绕中心旋转,总体构成三维正交分布的六 连接轴(4);转动单元(3)为具有凹圆弧面(10)的底盒(14)和 可拆装的盖片(12)组成的中空件,二者通过盖片(12)上的内嵌柱 体U3)和底盒(")上的的内嵌凹槽(l6)连接。本技术的工作过程是安装时,只需一只手捏紧两胀开片,致使两胀开片往胀开槽中间 回缩,另一只手握住转动单元,此时将捏紧状态的两胀开片往设置于4连接轴 7外凸倒扣边 10凹圆弧面5软连接结构8胀开槽ll连接孔6半球状连接头9胀开片12盖片5转动单元上的连接孔推,当软连接穿过连接孔时,松开手,两胀开片 恢复原先状态,由于转动单元上连接孔的直径小于外凸的倒扣半圆锥 连接头最大端直径,外凸部分可以卡到转动单元上连接孔内侧面上绕 连接轴旋转;开解时,只需找到活动连接轴连接的转动单元,拆开嵌 装于转动单元底盒上的盖片, 一只手捏紧两胀开片,另一只手握住魔 方,此时将捏紧状态的两胀开片推出置于转动单元上的连接孔,取出 转动单元,再将其他外部模块移出即可。权利要求1、一种魔方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连接轴主体(1)、活动连接轴(2)和转动单元(3)组成;连接轴主体(1)为“十”字结构,活动连接轴(2)为柱体,其各连接轴(4)端部与可拆装的转动单元(4)为软连接结构(5),该软连接结构(5)包括设置于连接轴(4)端部的具有弹性的两胀开片(9)、两胀开片(9)之间形成供软连接结构(5)复位的胀开槽(8)、各胀开片(9)端部具有外凸的半球状连接头(6)及转动单元(3)对应侧壁上的连接孔(11),其中,所述外凸的半球状连接头(6)套装于转动单元(3)的连接孔(11)内,并通过其外凸的倒扣边(7)与连接孔(11)孔边倒扣形成可转动的软连接结构(5)。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魔方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轴主 体(1)中心有一圆柱孔(15),活动连接轴(2)可从圆柱孔(15) 中通过,绕中心旋转,总体构成三维正交分布的六连接轴(4);转动 单元(3)为具有凹圆弧面(10)的底盒(14)和可拆装的盖片(12) 组成的中空件,二者通过盖片(12)上的内嵌柱体(13)和底盒(14) 上的的内嵌凹槽(16)连接。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魔方连接结构,特别是一种采用软连接结构连接,易组装和开解的魔方连接结构;所述一种魔方连接结构由连接轴主体、活动连接轴和转动单元组成;连接轴主体为“十”字结构,活动连接轴为柱体,其各连接轴端部与可拆装的转动单元为软连接结构;连接轴主体中心有一圆柱孔,活动连接轴可从圆柱孔中通过,绕中心旋转,总体构成三维正交分布的六连接轴;转动单元为具有凹圆弧面的底盒和可拆装的盖片组成的中空件,二者通过盖片上的内嵌柱体和底盒上的内嵌凹槽连接。文档编号A63F9/08GK201379969SQ20092015192公开日2010年1月13日 申请日期2009年5月4日 优先权日2009年5月4日专利技术者蔡炳合 申请人:蔡炳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魔方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连接轴主体(1)、活动连接轴(2)和转动单元(3)组成;连接轴主体(1)为“十”字结构,活动连接轴(2)为柱体,其各连接轴(4)端部与可拆装的转动单元(4)为软连接结构(5),该软连接结构(5)包括设置于连接轴(4)端部的具有弹性的两胀开片(9)、两胀开片(9)之间形成供软连接结构(5)复位的胀开槽(8)、各胀开片(9)端部具有外凸的半球状连接头(6)及转动单元(3)对应侧壁上的连接孔(11),其中,所述外凸的半球状连接头(6)套装于转动单元(3)的连接孔(11)内,并通过其外凸的倒扣边(7)与连接孔(11)孔边倒扣形成可转动的软连接结构(5)。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炳合
申请(专利权)人:蔡炳合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