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DC转换器中的求和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064001 阅读:1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DC-DC转换器中的求和电路。一种集成电路,包括锯齿波发生器,该锯齿波发生器包括:锯齿波节点,被配置成具有在其上生成的锯齿波电压;以及第一开关,具有连接到锯齿波节点的第一端。该集成电路进一步包括耦合在输出节点和电接地端之间的第二开关,其中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被配置为同步操作。第一电流源连接到该锯齿波节点。第二电流源连接到该输出节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DC-DC转换器中的求和电路
本专利技术总体涉及集成电路,具体地涉及DC-DC转换器,更具体地涉及用于DC-DC转 换器的求和电路。
技术介绍
DC-DC转换器通常用在用于提供稳定电压的集成电路中。DC-DC转换器是一种将 直流源从一个电压电平转换到另一个电压电平的电子电路。为了准确转换,需要使用例如 电流感测电路来感测DC-DC转换器的输出电压(转换电压)。通过电流感测电路生成的所 得电流(感测电流)然后被转换成电压,将该电压进一步与参考电压进行比较以确定转换 电压是否准确,从而可以调整转换电压。于是形成了反馈回路。用于感测和调整转换电压的反馈回路遇到稳定性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传统上,在将通过电流感测电路生成的电压与参考电压进行比较之前将其与锯齿波电压 (saw-tooth voltage)求和。图1示出传统的锯齿波发生器和求和电路的电路图。锯齿波 发生器包括运算放大器0P2’、晶体管M3,、电容器C’和电流源I_Bias’,该电流源I_Bias’ 提供偏置电流I’。当节点A’处的电压VA’低于电压V_reference’时,运算放大器0P2’输 出低电压,并且因而使晶体管M3’截止。电流源I_Bias’然后对电容C’进行充电,并且因 而电压VA’随时间增加。在电压VA’等于或者大于参考电SV_reference’时,运算放大器 0P2’输出足以使晶体管M3’导通的高电压。于是,节点A’被短路到电接地端,并且电压VA’ 被降低为接地电压。在正输入端接收处于接地电压的电压VA’的情况下,运算放大器0P2’ 输出低电压从而使晶体管M3’截止,并且电流源I_Bias’再次对电容C’进行充电。通过上 述循环重复,在节点A’处生成锯齿波电压。在求和电路中,运算放大器0ΡΓ的正输入端接收锯齿波电压VA’。运算放大器 0ΡΓ的负输入端连接到电阻器R0,,该电阻器R0,的电阻也标示为R0,。因此等于VA,/RO' 的电流ΙΓ流过电阻器R0,、晶体管M4,和晶体管Ml,。晶体管Ml,与晶体管M2,构成电 流镜,并且流过晶体管M2,、电阻器R1,和电阻![sense,的电流12,与电流II,成比例。 如果晶体管Ml,和M2,相同,则电流II,等于电流12,。电流[sense’引入到节点B’。于 是,求和电压V_sum为V_sum = (VA,/R0,)X (Rl,+R_sense,)+I_sense,XR_sense,(等式 1)因此,通过对电流12’和电流I_sense’的电流求和,得到求和电压V_sum。由于电 流+I_sense,表示转换电压,所以求和电压V_sum表示锯齿波电压和转换电压之和。
技术实现思路
根据实施方式的一个方面,一种集成电路,包括锯齿波发生器,该锯齿波发生器包 括锯齿波节点,被配置成具有在其上生成的锯齿波电压;以及第一开关,具有连接到该锯 齿波节点的第一端。该集成电路进一步包括第二开关,该第二开关耦合在输出节点和电接地端之间,其中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被配置成同步操作。第一电流源连接到锯齿波节点。第 二电流源连接到输出节点。根据实施方式的另一个方面,一种集成电路,包括运算放大器,该运算放大器包 括正输入端、负输入端和输出端;以及第一开关,该第一开关具有耦合到运算放大器的输出 端的第一控制节点。第一开关被配置成当在正输入端的电压高于在负输入端的参考电压 时,将运算放大器的正输入端连接到电接地端,当在正输入端的电压不高于参考电压时,将 运算放大器的正输入端从电接地端断开。该集成电路还包括输出节点;以及第二开关,该 第二开关具有耦合到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的第二控制节点。第二开关包括连接到输出节点 的第一端以及连接到电接地端的第二端。第一恒定电流源耦合到运算放大器的正输入端。 第二恒定电流源耦合到输出节点。第一电容器耦合在运算放大器的正输入端和电接地端之 间。第二电容器耦合在输出节点和电接地端之间。电阻器与第二电容器串联耦合,其中第 二电容器和电阻器耦合在第二开关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根据实施方式的又一个方面,一种集成电路,包括正电源节点;第一电流源,耦 合到正电源节点;第二电流源,耦合到正电源节点;运算放大器,具有正输入端、负输入端 和输出端;以及第一 NMOS晶体管和第二 NMOS晶体管。第一 NMOS晶体管包括第一栅极,耦 合到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第一源极,耦合到电接地端;以及第一漏极,耦合到正输入端, 其中第一电流源耦合在正电源节点和第一漏极之间。第二 NMOS晶体管包括第二栅极,耦 合到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第二源极,耦合到电接地端;以及第二漏极,其中第二电流源耦 合在正电源节点和第二漏极之间。该集成电路进一步包括第一电容器,具有耦合到第一 漏极的第一端以及耦合到电接地端的第二端;第二电容器,具有耦合到第二漏极的第一端; 以及电阻器,具有耦合到第二电容器的第二端的第一端以及耦合到电接地端的第二端。第 二电容器和电阻器耦合在第二源极和第二漏极之间。附图说明为了更全面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以及其优点,现在参考以下结合附图做出的 描述,其中图1示出传统的锯齿波发生器和求和电路的电路图;以及图2示出根据一个实施方式的锯齿波发生器和求和电路的电路图。具体实施例方式所讨论的具体实施方式只是说明性的,并不对本专利技术的范围构成限制。图2示出根据一个实施方式的锯齿波发生器和求和电路的电路图。该锯齿波发生 器包括运算放大器0P、晶体管Ml、电容器Cl和电流源I_Biasl,该电流源I_Biasl用于提供 恒定电流II。电流源I_Biasl的一端连接到提供正电源电压的电源节点VIN。晶体管Ml 用作开关,其状态由运算放大器OP的输出端控制。晶体管Ml的栅极因而被称为开关的控 制节点。运算放大器OP的负输入端连接到参考电压发生器,该参考电压发生器向该负输入 端输出稳定的参考电压V_ref。锯齿波发生器的操作讨论如下。假设在一个时间点,节点A处的电压VA低于参考 电压V_ref,则运算放大器OP输出低于晶体管Ml的阈值电压的低电压,并且因而使晶体管Ml截止。电流源I_Biasl从而利用电流Il对电容器Cl进行充电。在电流Il恒定的情况 下,所得电压VA随时间增加的上升斜率是直的。电压VA的增加还意味着,运算放大器OP 的正输入端处的电压增加,直到节点B处的电压VB超过晶体管Ml的阈值电压,从而使晶体 管Ml导通。于是,节点A被短路到电接地端,并且电压VA被降低为接地电压。在电压VA 处于接地电压的情况下,运算放大器OP输出低电压从而使晶体管Ml截止。重复上述循环, 在节点A处生成锯齿波电压VA。在整个描述中,电压VA也被称为锯齿波电压VsaW_t00th。求和电路包括晶体管M2、电容器C2和电流源I_Bias2,该电流源I_Bias2用于提 供恒定电路12。电流源I_Bias2的一端连接到正电源节点VIN。晶体管M2用作开关,其状 态也由运算放大器OP的输出端控制。运算放大器OP的输出端进一步连接到NMOS晶体管 M2的栅极(以下也称为开关控制节点)。NMOS晶体管M2的漏极耦合到求和电路的输出节 点C,并且在节点C处输出求和电路的输出电压V_sum。NMOS晶体管M2的源极可以耦合到 电接地端。电流I_se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集成电路,包括:输出节点;锯齿波发生器,包括:锯齿波节点,被配置成具有在其上生成的锯齿波电压;以及第一开关,包括耦合到所述锯齿波节点的第一端;第二开关,耦合在所述输出节点和电接地端之间,其中所述第一开关和所述第二开关被配置成同步操作;第一电流源,连接到所述锯齿波节点;以及第二电流源,连接到所述输出节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军张海波
申请(专利权)人:意法半导体研发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