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信号衰减的触控板线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058733 阅读:28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避免信号衰减的触控板线路,在一基板表面形成一呈条状的导电元件,以及一第一信号线,该第一信号线连接该导电元件一端,且该第一信号线与该导电元件另一端之间连接一第二信号线,据以降低该导电元件的阻抗,进而降低该导电元件与各信号线之间的信号衰减,进而提升触控的精确度及灵敏度,并提升系统扫描的速度。(*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容式触控板的线路,特别是关于一种形成于触控板的触控电路图形内,用以避免触控电路的信号大幅衰减的布线结构。
技术介绍
按,现有触控板(Touch Panel)的触控输入方式,包括有电阻式、电容式、光学式、 电磁感应式、音波感应式等;其中,电容式触控板是通过使用者以手指或感应笔对触控板表 面进行触碰,而于受触碰位置的触控板内部产生电流的变化,据以侦测出触控板表面接受 触碰的位置,以达到触控输入的目的。 且知,为了要侦测出使用者以手指或感应笔触碰于触控板上的位置,业者研发出 各种不同的电容式触碰感测技术。举如一种呈格状的电容式触控电路图形的结构,包括 有两组电容感应层,其间以一绝缘层分隔,以形成电容效应,每一电容感应层包括实质平行 排列的多个透明条状导电元件,各电容感应层的条状导电元件实质上彼此垂直,每一个导 电元件包括一序列呈菱形的电极区块,利用透明的导电材料(举如氧化铟锡Indium Tin 0xide, IT0)制成,且所述电极区块通过狭窄的导线连接在一起,每一电容感应层上的导电 元件分别连接至周边的一信号线,一系统的控制电路透过所述信号线分别提供信号至两组 导电元件,能在该表面被触碰时接收由电极区块所产生的触控信号,以判断在每一层的触 控位置。 请参阅图l及图2所示,图l为上述传统触控板的条状导电元件2f的配置示意图, 图2为图1的等效电路图,说明连接单一信号线3f于该条状导电元件2f的一第一端21f, 该控制电路的信号可沿着导电元件2f进行传递,而到达导电元件2f的一第二端22f,且该 导电元件2f的第二端22f的信号,也可沿着导电元件2f进行传递,而到达导电元件2f的 第一端21f ,并经由该信号线3f及一连接垫31f输出至该控制电路;但,该导电元件2f的信 号的传递,必须考虑所述电极区块23f与所述导线24f的总阻抗Z3。然而,由于各电极区块 23f相互连接处会产生寄生电容C5、 C6、 C7、 C8,而使各电极区块23f间的导线24f的阻抗, 会占总阻抗Z3较大的比重,另当电极区块23f呈菱形时,各菱形相连接处的宽度较小,会导 致电极区块23f的电阻R5、R6、R7、R8较大,并造成各菱形相连接处产生较大的阻抗;因此, 传统触控板的条状导电元件2f,可等效成串、并联在一起的多个电阻R5、 R6、 R7、 R8及多个 电容C5 、 C6 、 C7 、 C8 ,故导电元件2f的总阻抗Z3 ,相当于串联所述电阻R5 、 R6 、 R7 、 R8的阻抗 值;由此可知,信号在该导电元件2f上的传递路径越长,就会累积越多的阻抗,导致信号随着导电元件2f的阻抗增加而大幅衰减的问题,甚至造成侦测不到信号的状况,亟需加以改善。 降低上述触控电路的导电元件总阻抗的方法有很多种,比如减少导电元件的电极 区块的电阻、增加电极区块的宽度或减少电极区块的长度...等等,但这些作法都会受到 外观上的限制,且对降低导电元件的总阻抗上未具有显著功效;另外,目前较为先进的技术 中,也揭露有多种关于触控板的布线结构,可见于美国专利No. 6825833案、No. 6961049案及No. 7324021案;然而,其中并未涉及有关降低条状导电元件的阻抗的作法,故显然未能 克服上述信号随着导电元件的阻抗增加而大幅衰减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触控板线路导电元件总阻抗较大,输出的触控 信号受阻抗影响有大幅衰减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的目的,本技术提供一避免信号衰减的触控板线路,包括 —呈条状的导电元件,形成于一基板表面; —第一信号线,形成于该基板表面,且连接该导电元件一端;及 —第二信号线,形成于该基板表面,且连接于该第一信号线与该导电元件另一端之间,以降低该导电元件的阻抗。 其中, 所述导电元件包括一序列呈菱形或其他多边形的电极区块。 所述第二信号线与该第一信号线在同一次制程中布设形成于该基板表面。 所述第二信号线由导电性佳的金属材料制成,以降低与该导电元件连接后的总阻抗。 此外,本技术另一避免信号衰减的触控板线路,包括 —呈条状的导电元件,形成于一基板表面; —第一信号线,形成于该基板表面,且连接该导电元件一端; —第三信号线,形成于该基板表面,且连接该导电元件另一端,该第一信号线及该 第三信号线连接一软性电路板(FPC);及 —第二信号线,形成于该软性电路板内,且连接于该第一信号线及该第三信号线 之间,以降低该导电元件的阻抗。其中, 所述导电元件包括一序列呈菱形或其他多边形的电极区块。 所述第二信号线由金属材料制成。 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降低触控电路的导电元件的总阻抗,以避免输 出的触控信号受阻抗影响而大幅衰减,进而提升触控的精确度及灵敏度,并提升系统扫描 的速度。 为能明确且充分揭露本技术,并予列举出较佳实施例,请配合参照图式而详 细说明如后述。附图说明图1为传统触控板线路的配置示意图; 图2为图1的等效电路图; 图3为本技术触控板线路的一配置示意图; 图4为图3的触控板线路未接受触碰时的等效电路图; 图5为图3的触控板线路接受触碰时的等效电路图; 图6为图3的衍生形态的配置示意图; 图7为本技术触控板线路的另一配置示意图; 图8为图7的衍生形态的配置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 1-基板;2、2a、2b、2c、2d、2e、2f-导电元件;21、21f-第一端;22、22f-第二端;23、 23a、23b、23d、23e、23f-电极区i央;24、24f-导线;3、3a、3b、3c、3d、3e、3f-第一信号线;31、 31c、31f、61c-连接垫;4、4a、4b、4c、4d、4e-第二信号线;5-软性电路板;6c、6d、6e-第三信号线。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3,揭示出本技术避免信号衰减的触控板线路的一配置示意图,本实 用新型包含一导电元件2、一第一信号线3及一第二信号线4 ;该导电元件2形成于一透明 基板1表面,且该导电元件2呈条状而形成有一第一端21及第二端22,该导电元件2在本 实施上可包括一序列呈菱形或其他多边形的电极区块23,各电极区块23之间连接一导线 24,该第一信号线3形成于该基板1的表面,并连接该导电元件2的第一端21,该第二信号 线4形成于该基板1表面,且该第二信号线4连接于该导电元件2的该第一端21与该第二 端22之间,以降低该导电元件2的总阻抗;在本实施上,该第二信号线4可连接于该第一信 号线3与该导电元件2的第二端22之间。 在更加具体的实施上,本技术也包括 该透明基板1实际上可由玻璃、塑胶或其他透明的绝缘材料所构成(如图3所 示)。 该导电元件2的电极区块23及导线24可由透明的导电材料制成(如图3所示), 该透明的导电材料可以是选用氧化铟锡(IT0)。 该第一信号线3(如图3所示) 一端具一连接垫31,且该连接垫31设于该基板1 表面,能连接一软性电路板5,以外接一系统的控制电路(未绘制)。 该第二信号线4与该第一信号线3在同一次制程中布设形成于该基板1表面(如 图3所示)。 该第二信号线4可选用导电性佳的金、银、铜、铝等金属材料制成(如图3所示), 以降低与该导电元件2连接后的总阻抗。 请参阅图4,揭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避免信号衰减的触控板线路,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呈条状的导电元件,形成于一基板表面;    一第一信号线,形成于该基板表面,且连接该导电元件一端;及    一第二信号线,形成于该基板表面,且连接于该第一信号线与该导电元件另一端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宽鑫黄萍萍
申请(专利权)人:宸鸿科技厦门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2[中国|厦门]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