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保持电磁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5057614 阅读:1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磁保持电磁铁装置。所述磁保持电磁铁装置包括线圈以及所述线圈中央的动铁,还包括:至少一永磁体、第一导磁体、第二导磁体,所述至少一永磁体中的磁场方向与所述动铁轴向平行;以及在所述动铁在第一位置时,磁力线依次经过所述至少一永磁体、动铁第一端以及第一导磁体的第一磁回路;在所述动铁在第二位置时,磁力线依次经过所述至少一永磁体、动铁第二端、第二导磁体以及第一导磁体的第二磁回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节省电能又基本不影响永磁体的磁性。(*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器产品
,特别是涉及一种双稳态磁保持电 磁铁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接触器是指工业电中利用线圏流过电流产生磁场,使触头闭 合,以达到控制负载的电器。接触器包括由铁心、静铁心以及电磁线圈组 成的电磁系统、由常开触头与常闭触头组成的触头系统。上述接触器的原理是当接触器的电磁线圈通电后,产生强磁场,使 静铁心产生电磁吸力吸引衔铁(也称动铁),衔铁进而带动触头动作。这 时常闭触头断开,常开触头闭合,两者是联动的。当线圏断电时,电磁吸 力消失,衔铁在释放弹簧的作用下释放,使触头复原。这时常闭触头闭合, 常开触头断开。上述接触器等电器的线圈工作时都是采用线圈长期通电流励磁的方 式来抵抗弹簧的弹力而使动铁保持一个状态,这会耗费较多电能,同时产 生过多的废热,影响环境。此外,永磁体技术也应用于接触器中,比如现有用于接触器等产品中 较大功率的磁保持电磁铁主要是在动铁的其中一侧使用永磁体,当电磁铁 被永磁体吸住时保持一种状态。给电磁铁的线圈通以电流,使该永磁体处 于退磁状态,在打破力的平衡时弹簧推开动铁并保持在靠弹簧稳定的状 态。如果给以相反方向的电流时动铁又转入被永磁体吸住的状态。但上述应用永磁体的方案的缺点是线圈产生的磁通和永磁体的磁通 相反时对永磁的磁性会有影响,且产品在受到冲击、振动等环境因素影响 时靠弹簧保持的状态很容易被打破,使其错误地转入永磁体保持的状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磁保持电磁铁装置,既可 以节省电能又基本不影响永磁体的磁性。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 磁保持电磁铁装置,包括线圈以及所述线圏中央的动铁,还包括至少一 永》兹体,所述至少 一永-兹体套设于所述动铁第 一端,所述至少 一永》兹体中 的磁场方向与所述动铁轴向平行;以及导磁外壳,包括第一导磁体和第二 导磁体,所述导磁外壳包覆所述线圈与动铁;以及在所述动铁在第一位置 时,,兹力线依次经过所述至少一永-兹体、动4失第一端以及第一导-兹体的第 一磁回路,所述至少一个永磁体和动《失第一端邻近所述第一导f兹体;以及 在所述动铁在第二位置时,磁力线依次经过所述至少一永磁体、动铁第二 端、第二导磁体以及第一导磁体的第二磁回路,所述动铁第二端邻近所述 第二导磁体,所述动铁第一端远离所述导磁外壳;其中,在所述动铁在第 一位置时,所述第二磁回路断开,在所述动铁在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一磁 回^各断开。其中,还包括第二永磁体,套设于所述动铁第二端,其磁极方向与所 述至少一永磁体的》兹极方向相反;以及在所述动铁在第二位置时,石兹力线 依次经过所述第二7JC磁体、动铁第二端以及第二导磁体的第三磁回路;以及在所述动铁在第一位置时,磁力线依次经过所述第二永^兹体、动铁第一 端、第一导磁体以及第二导磁体的第四磁回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普通电磁铁装置采用线圏 长期通电使动铁保持状态所造成对电能的耗费以及废热的产生、或现有磁 保持电磁铁装置中永磁体会产生退磁而影响永磁体磁性的情况,本专利技术采 用至少两个方向相反的磁回路,并且由线圈的短时通电来推动所述动铁在 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移动,在所述动铁在第一位置时,磁力线依次经过所 述至少一永磁体、动铁第一端、第一导磁体,可以在无电情况下吸引所述 动铁、将动铁保持在所述第一位置;在所述动铁在第二位置时,磁力线依 次经过所述至少一永磁体、动铁第二端、第二导磁体以及第一导磁体,可 以在无电情况下吸引所述动铁、将动《失保持在所述第二位置。也即所述动铁在第一位置时仅受第一磁回路的吸引,而第二》兹回路则由于动铁未在第二位置而断开,不影响第一磁回路的运作。同理,所述动4失在第二位置时 也仅受第二磁回路的吸引。因此,只需要线圏的短时通电来推动所述动铁 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移动,而所述动铁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的保 持状态不需要线圏通电来维持,而且由于线圈的短时通电不会造成对永磁 体退磁而影响永磁体磁性的情况,因为线圈产生的磁力线不会沿着反向于 永磁体的磁力线而穿过永磁体,所以基本不会使永磁体产生退磁,可大幅 节省电能的同时长期保证稳定的性能。附图说明图l是本技术磁保持电磁铁装置第一实施方式在状态一的原理框图2是本技术磁保持电磁铁装置第一实施方式在状态二的原理框图3是本技术磁保持电磁铁装置第二实施方式在状态一的原理框图4是本技术磁保持电磁铁装置第二实施方式在状态二的原理框图。具体实施方式参阅图1和图2,本技术磁保持电磁铁装置,包括 至少一永磁体,所述至少一永磁体套设于所述动铁第一端,所述至少一永磁体中的》兹场方向与所述动铁轴向平行;以及导磁外壳,包括第一导磁体和第二导磁体,所述导磁外壳包覆所述线圈与动4失;以及在所述动铁在第一位置时,磁力线依次经过所述至少一永-兹体、动铁 第一端以及第一导》兹体的第一磁回路(图1),所述至少一个永磁体和动铁 第一端邻近所述第一导磁体;以及在所述动铁在第二位置时,磁力线依次经过所述至少一永磁体、动铁 第二端、第二导^兹体以及第一导磁体的第二磁回路(图2),所述动铁第二端邻近所述第二导磁体,所述动铁第一端远离所述导磁外壳;其中,在所述动铁在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二;兹回路断开,在所述动铁 在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一》兹回路断开。区别于现有技术普通电磁铁装置采用线圈长期通电使动铁保持状态 所造成对电能的耗费以及使地球暖化、或者现有磁保持电磁铁装置中永磁 体会产生退磁而影响永磁体磁性的情况,本专利技术采用至少两个方向相反的 磁回路,并且由线圈的短时通电来推动所述动铁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移 动,在所述动4^在第一位置时,磁力线依次经过所述至少一永^磁体、动4失 第一端以及第一导,兹体,形成第一^兹回路,可以在无电情况下吸引所述动 铁、将动铁保持在所述第一位置;在所述动铁在第二位置时,磁力线依次 经过所述至少一7JO磁体、动铁第二端、第二导^兹体以及第一导磁体,可以 在无电情况下吸引所述动铁、将动铁保持在所述第二位置。也即所述动铁在第一位置时仅受第一磁回路的吸引,而第二磁回路则 由于动铁未在第二位置而断开,不影响第一磁回路的运作。 同理,所述动铁在第二位置时也仅受第二磁回路的吸引。 再进一步详细说明以图l为起始位置为例,当线圏产生的磁场磁力 线和图1的相反时迫使永磁体的磁力线沿着上述的第二磁回路的磁力线 反向移动,这样动铁的第二端和第二导磁体之间的磁力线多于动铁第一端 和第一导磁体直接的磁力线,因为经过动铁的第二端和第二导磁体之间的 磁力线是永磁体和线圏同时产生且叠加的。而动铁第一端和第一导》兹体之 间的磁力线仅是线圏产生。当然,在本实施方式中,要达到此目的,必须 使线圏的励磁足够强,使线圏的磁力线足以把永磁体的磁力线基本逼到同 方向为止。因此,只需要线圈的短时通电来推动所述动铁在第 一位置与第二位置 之间移动,而所述动铁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的保持状态不需要线圏通电 来维持,而且由于线圈的短时通电不会造成对永磁体退磁而影响永磁体磁 性的情况,因为线圈产生的磁力线不会沿着反向于永磁体的磁力线而穿过 永磁体,所以基本不会使永磁体产生退磁,可大幅节省电能的同时长期保 证稳定的性能。另一具体实施方式中,本技术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磁保持电磁铁装置,包括线圈以及所述线圈中央的动铁,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至少一永磁体,所述至少一永磁体套设于所述动铁第一端,所述至少一永磁体中的磁场方向与所述动铁轴向平行;以及 导磁外壳,包括第一导磁体和第二导磁体,所述导磁 外壳包覆所述线圈与动铁;以及 在所述动铁在第一位置时,磁力线依次经过所述至少一永磁体、动铁第一端以及第一导磁体的第一磁回路,所述至少一个永磁体和动铁第一端邻近所述第一导磁体;以及 在所述动铁在第二位置时,磁力线依次经过所述至少一 永磁体、动铁第二端、第二导磁体以及第一导磁体的第二磁回路,所述动铁第二端邻近所述第二导磁体,所述动铁第一端远离所述导磁外壳; 其中,在所述动铁在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二磁回路断开,在所述动铁在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一磁回路断开。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秀华李彦红席志刚肖延安刘书章
申请(专利权)人:天水二一三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62[中国|甘肃]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