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向取向圆环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054988 阅读:2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轴向取向圆环模具,左压头(1)的右端设有半圆柱形凹槽I,右压头(2)的左端设有半圆柱形凹槽II,左、右压头合在一起形成圆柱形模腔(8),前挡板和后挡板限位在底板(5)上,左压头(1)和右压头(2)滑配合在前挡板和后挡板形成的空间内,顶板I(6)压在左、右压头和前、后挡板上;顶板II(7)压在顶板I(6)上,顶板II上的芯棒(7.1)的上端套合在顶板I(6)的通孔(6.1)内,芯棒(7.1)的下端伸入模腔(8)内,芯棒(7.1)套合在通孔(6.1)内的部分的外径与通孔(6.1)的直径相配,芯棒(7.1)的高度等于顶板II(7)的下平面至底板(5)的上平面的距离。本使用新型加工方便、可节约材料、减少工时。(*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轴向取向圆环模具,更确切地说是涉及一种生产轴向取向的 钐钴磁环的轴向取向圆环模具。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生产钐钴磁环首先是用模具生产出圆柱形或方形实体毛坯,然后再对毛 坯进行打孔、线切割、打磨等工序后最终形成磁环。此种现有的加工方法存在如下缺陷一、 较浪费材料;钐为稀土材料,其原材料十分稀缺,钴为战略物资材料,两者价格都非常昂贵, 如此浪费无疑就增加了原料成本。二、加工麻烦、耗工时多;产品生产需经数道工序,一方面 需配备各种加工设备、加工麻烦,增加了设备成本,另一方面要耗费不少时间和人力,从而 增加了人力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加工方便、可节约材料、减少工时的轴 向取向圆环模具。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提供一种具有以下结构的轴向取向圆环模具,它 包括左压头、右压头、前挡板、后挡板、底板及顶板I,所述的左压头的右端设有至少一个沿 高度方向延伸并贯通左压头上、下表面的半圆柱形凹槽I,所述的右压头的左端设有与所述 的半圆柱形凹槽I相配的半圆柱形凹槽II,所述的左压头和右压头合在一起形成圆柱形模 腔,所述的前挡板和后挡板限位在所述的底板上,所述的左压头和右压头滑配合在所述的 前挡板和后挡板形成的空间内,所述的顶板I压在所述的左压头、右压头、前挡板和后挡板 上,它还包括顶板II ;所述的顶板I上设有数量与所述的模腔的数量相等的通孔,所述的通 孔与所述的模腔同轴线;所述的顶板II压在所述的顶板I上,所述的顶板II上设有数量与 所述的模腔的数量相等的芯棒,所述的芯棒与所述的模腔同轴线,所述的芯棒的上端套合 在所述的顶板I的通孔内,所述的芯棒的下端伸入所述的模腔内,所述的芯棒套合在所述 的通孔内的部分的外径与所述的通孔的直径相配,所述的芯棒的高度等于顶板II的下平 面至底板的上平面的距离。采用以上结构后,本技术轴向取向圆环模具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占.^ \\\ ·由于本技术轴向取向圆环模具包括带芯棒的顶板II,所述的顶板I上设有通 孔,使用时,先将磁粉放入由左压头、右压头、前挡板、后挡板和底板所形成的模腔内,然后 盖上顶板I和顶板II,芯棒下端伸入模腔内,然后压机压住顶板II,再从两侧推动左压头 和右压头向里进行预压,取向后继续向里压,保压IOs后退磁出模,最后取出顶板I和顶板 II,移去左、右压头,取出磁环毛坯,成型后的磁环毛坯的外径等于模腔的直径,磁环毛坯的 内径等于芯棒的外径。由于本技术轴向取向圆环模具压制成型后直接形成磁环毛坯, 可以减少钐钴的使用量,节约了材料,从而可以降低原料成本;还可以省去打孔、线切割等加工工序,使其加工方便,工时减少,从而可以减少设备成本和人力成本。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的顶板I上设有至少两个定位销,在所述的前、 后挡板上设有数量和形状与所述的定位销的数量和形状相配的定位盲孔,所述的定位销安 装在所述的定位盲孔内。由于在所述的顶板上设置定位销,在所述的前、后挡板上设置定位 盲孔,在安装或压制时,顶板I与前、后挡板的位置不会发生偏移,可以提高压制出来的产 品的精度。作为本技术的另一种改进,所述的芯棒伸入所述的模腔内的部分为锥形。此 种结构有助于脱模。作为本技术的还有一种改进,所述的前挡板和后挡板限位在所述的底板上是 指,所述的前、后挡板的中部均向下凸伸形成凸块,所述的底板的前端和后端均设有与所述 的前、后挡板的凸块相对应的凹槽。安装前挡板和后挡板时,所述的前挡板和后挡板的凸块 分别安装在所述的底板的前端和后端的凹槽内,使得底板与前、后挡板的位置相对固定,在 压制时,使得前、后挡板不会移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轴向取向圆环模具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轴向取向圆环模具左、右压头和前、后挡板安装在底板上的俯 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轴向取向圆环模具的顶板I的仰视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轴向取向圆环模具的顶板II的仰视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轴向取向圆环模具的前挡板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轴向取向圆环模具安装在一起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轴向取向圆环模具安装在一起的另一方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中所示现有技术1、左压头,1. 1、半圆柱形凹槽1,2、右压头,2. 1、半圆柱形凹槽11,3、前 挡板,3. 1、定位盲孔,3. 2、凸块,4、后挡板,5、底板,5. 1、凹槽,6、顶板I,6. 1、通孔,6. 2、定位 销,7、顶板II,7. 1、芯棒,8、模腔。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请参阅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及图7所示。本技术轴向取向圆环模具包括左压头1、右压头2、前挡板3、后挡板4、底板5、 顶板I 6和顶板II 7。所述的左压头1的右端设有至少一个沿高度方向延伸并贯通左压 头1上、下表面的半圆柱形凹槽I 1. 1,所述的右压头2的左端设有与所述的半圆柱形凹槽 I 1. 1相配的半圆柱形凹槽II 2. 1,所述的半圆柱形凹槽I 1.1和半圆柱形凹槽II 2.1的 形状和尺寸完全相同,所述的左压头1和右压头2合在一起形成圆柱形模腔8,本实施例中 所述的模腔8数为5个,但是模腔8的数量可按实际需要进行更改。所述的前挡板3上设 有至少一个定位盲孔3. 1,所述的前挡板3的中部向下凸伸形成凸块3. 2。所述的后挡板4 上设有至少一个定位盲孔,所述的后挡板4的中部向下凸伸形成凸块。所述的顶板I 6上设有数量与所述的模腔8的数量相等的通孔6. 1,所述的通孔6. 1与所述的模腔8同轴线, 所述的顶板I 6的前端和后端分别设有数量和形状与所述的前挡板3和后挡板4的定位盲 孔3. 1相配的定位销6. 2,也就是所述的定位销6. 2的外径略小于所述的定位盲孔3. 1的直 径。所述的顶板II 7上设有数量与所述的模腔8的数量相等的芯棒7. 1,所述的芯棒7. 1 与所述的模腔8同轴线。所述的底板5的前端和后端分别设有与所述的前挡板3和后挡板 4的凸块3. 2相配的凹槽5. 1,所述的凹槽5. 1可以将所述的凸块3. 2周向限位。所述的前挡板3和后挡板4的凸块3. 2分别安装在底板5的前端和后端的凹槽 5. 1内。所述的顶板I 6压在所述的前挡板3和后挡板4上,且其前端和后端的定位销6. 2 分别安装入所述的前挡板3和后挡板4的定位盲孔3. 1内。所述的左压头1和右压头2滑 配合在所述的前挡板3和后挡板4形成的空间内,所述的左压头1和右压头2的上表面紧 贴所述的顶板I 6的下表面,所述的左压头1和右压头2的下表面紧贴所述的底板5的上 表面,所述的左压头1和右压头2合在一起的连接端形成圆柱形模腔8,所述的模腔8位于 所述的通孔6. 1的下方,且两者同轴线。所述的顶板II 7压在所述的顶板I 6上,所述的 顶板II 7上的芯棒7. 1穿过顶板I 6的通孔6. 1,芯棒7. 1的上端套合在所述的通孔6. 1 内,其下端伸入所述的模腔8内;所述的芯棒7. 1套合在所述的通孔6. 1内的部分的外径 与所述的通孔6. 1的直径相配,也就是所述的芯棒7. 1套合在所述的通孔6. 1内的部分的 外径略小于所述的通孔6. 1的直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轴向取向圆环模具,它包括左压头(1)、右压头(2)、前挡板(3)、后挡板(4)、底板(5)及顶板Ⅰ(6),所述的左压头(1)的右端设有至少一个沿高度方向延伸并贯通左压头(1)上、下表面的半圆柱形凹槽Ⅰ(1.1),所述的右压头(2)的左端设有与所述的半圆柱形凹槽Ⅰ(1.1)相配的半圆柱形凹槽Ⅱ(2.1),所述的左压头(1)和右压头(2)合在一起形成圆柱形模腔(8),所述的前挡板(3)和后挡板(4)限位在所述的底板(5)上,所述的左压头(1)和右压头(2)滑配合在所述的前挡板(3)和后挡板(4)形成的空间内,所述的顶板Ⅰ(6)压在所述的左压头(1)、右压头(2)、前挡板(3)和后挡板(4)上,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顶板Ⅱ(7);所述的顶板Ⅰ(6)上设有数量与所述的模腔(8)的数量相等的通孔(6.1),所述的通孔(6.1)与所述的模腔(8)同轴线;所述的顶板Ⅱ(7)压在所述的顶板Ⅰ(6)上,所述的顶板Ⅱ(7)上设有数量与所述的模腔(8)的数量相等的芯棒(7.1),所述的芯棒(7.1)与所述的模腔(8)同轴线,所述的芯棒(7.1)的上端套合在所述的顶板Ⅰ(6)的通孔(6.1)内,所述的芯棒(7.1)的下端伸入所述的模腔(8)内,所述的芯棒(7.1)套合在所述的通孔(6.1)内的部分的外径与所述的通孔(6.1)的直径相配,所述的芯棒(7.1)的高度等于顶板Ⅱ(7)的下平面至底板(5)的上平面的距离。...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永林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科星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7[中国|宁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