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型货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053097 阅读:4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小型货车,包括前方的驾驶部、后方的车厢部、下方的车轮,所述驾驶部中由挡风玻璃、顶棚、以及两侧的侧板和车门围成驾驶室,其中顶棚后端左右两侧各设置有一个向下的后立柱,两后立柱之间设置有后挡板,顶棚前端具有一个整体斜向下设置的延伸部,所述挡风玻璃设置于此延伸部内,其特点在于,所述两后立柱下端与驾驶室左右两侧的侧板上端可拆卸式连接,所述顶棚前端面延伸部的下沿与驾驶室前方的前脸保险杠上端可拆卸式连接,所述车门与驾驶部可拆卸式铰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使用灵活,可增大车辆载重能力、降低能耗,且便于运输等优点。(*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车辆,具体地说是一种小型货车
技术介绍
在货车设计领域中,怎样在保持车辆相同功率前提下提高车辆载重能力,一直是技术人员的努力方向,而现有的小型货车,其整车质量一般在480kg以上,这样由于车辆自身体重过大,就影响了车辆载重能力的提升。同时,现有的小型货车中,其前方驾驶部中,各构件之间均为固定式连接以围成驾驶室,车门与驾驶部之间也为固定式铰接相连,使用不灵活,这样就造成在车辆出厂输送时,车辆驾驶部占据空间太大,具有运输不便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使用灵活,可增大车辆载重能力、降低能耗,且便于运输的小型货车。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中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种小型货车,包括前方的驾驶部、后方的车厢部、下方的车轮,所述驾驶部中由挡风玻璃、顶棚、以及两侧的侧板和车门围成驾驶室,其中顶棚后端左右两侧各设置有一个向下的后立柱,两后立柱之间设置有后挡板,顶棚前端具有一个整体斜向下设置的延伸部,所述挡风玻璃设置于此延伸部内,其特点在于,所述两后立柱下端与驾驶室左右两侧的侧板上端可拆卸式连接,所述顶棚前端面延伸部的下沿与驾驶室前方的前脸保险杠上端可拆卸式连接,所述车门与驾驶部可拆卸式铰接。这样就使得小型货车顶棚部分可拆卸,使其运输和使用均更加方便、灵活。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两后立柱与顶棚之间,两后立柱与后挡板之间均为可拆卸式连接;这样使得后立柱与顶棚以及后挡板之间也能进行拆卸和组装,使得拆卸、组装、运输均更加方便。作为又一改进,所述后挡板上还开有后窗口。这样可进一步减轻车辆重量。 其中所述可拆卸式连接,可采用公知的各种可拆卸式连接方式,比如卡接、扣接、榫卯连接、螺栓连接等等;同样,所述可拆卸式铰接也可以采用各种公知的现有的可拆卸式铰接的结构,只需使其便于拆卸和安装即可。 相比于现有的小型货车,本技术可使得后立柱、顶棚、车门与驾驶部之间均能方便地进行拆卸和安装,当本技术在使用时遇到需要提高自身载重能力的情况下,即可将后立柱、顶棚、车门拆卸下,这样即可降低车辆自重从而提高车载能力,同时还因降低了车重而可达到省油节能的效果;当使用时遇下雨等情况时,也可快捷地将后立柱、顶棚、车门等安装好后使用,使得其使用起来及为灵活、方便。同时,本技术在出厂时集中运输过程中,可将后立柱、顶棚、车门拆卸下后单独运输,这样可使得货车驾驶部与车厢部之间高度基本持平,大大地减小了车辆体积,使得相同的运输空间内可搁置更多数量的车辆,这样就降低了车辆运输成本,使得运输极为方便。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为各构件均安装连接好后的状态。 图2是图1的右视图。 图3是图1的左视图。 图4为本技术中将后立柱、后挡板、顶棚、车门拆卸下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技术中所述可拆卸式连接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结构图。 图6为本技术中所述可拆卸式连接的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结构图。 图7为本技术可拆卸式铰接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具体实施时,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小型货车,包括前方的驾驶部、后方的车厢部 1、下方的车轮2,所述驾驶部中由挡风玻璃3、顶棚4、以及两侧的侧板5和车门6围成驾驶 室,其中顶棚4后端左右两侧各设置有一个向下的后立柱7,两后立柱7之间设置有后挡板 8,后挡板8上开有后窗口 9,顶棚4前端具有一个整体斜向下设置的延伸部10,所述挡风玻 璃3设置于此延伸部10内,所述两后立柱7下端与驾驶室左右两侧的侧板5上端可拆卸式 连接,所述顶棚4前端面延伸部10的下沿与驾驶室前方的前脸保险杠11上端可拆卸式连 接,两后立柱7与顶棚4之间,两后立柱7与后挡板8之间均为可拆卸式连接,所述车门6 与驾驶部车体可拆卸式铰接。 具体实施时,所述可拆卸式连接可以是在连接处采用卡接配合的结构先将连接处 两端卡接好后再采用螺栓13和螺母14连接并紧固,可使其连接牢靠(如图5所示);当然 也可以是直接采用螺钉15将连接处的两端连接并旋紧(如图6所示)。所述可拆卸式铰 接,可以是将铰接处设置为可直接将铰轴16从铰套17内退出的配合结构(如图7所示), 这样在铰轴16取出后,车门6即可随铰轴16 —体从驾驶部分离开来。本技术处于图 l状态时,特别适宜于用于下雨、大雾等需要将驾驶员与外界隔离的情况下驾驶。 图2为图1中将后立柱、顶棚、车门拆卸下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本技术处于 此状态时,可达到提高载重能力,节能省油的目的。 具体实施时,本技术车体可采用优质工程塑料制成,此材料为现有技术中已 公开的一种材料,具有质量轻、强度好的优点。权利要求一种小型货车,包括前方的驾驶部、后方的车厢部、下方的车轮,所述驾驶部中由挡风玻璃、顶棚、以及两侧的侧板和车门围成驾驶室,其中顶棚后端左右两侧各设置有一个向下的后立柱,两后立柱之间设置有后挡板,顶棚前端具有一个整体斜向下设置的延伸部,所述挡风玻璃设置于此延伸部内,其特征在于,所述两后立柱下端与驾驶室左右两侧的侧板上端可拆卸式连接,所述顶棚前端面延伸部的下沿与驾驶室前方的前脸保险杠上端可拆卸式连接,所述车门与驾驶部可拆卸式铰接。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型货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两后立柱与顶棚之间,两后立柱与 后挡板之间均为可拆卸式连接。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型货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挡板上还开有后窗口。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小型货车,包括前方的驾驶部、后方的车厢部、下方的车轮,所述驾驶部中由挡风玻璃、顶棚、以及两侧的侧板和车门围成驾驶室,其中顶棚后端左右两侧各设置有一个向下的后立柱,两后立柱之间设置有后挡板,顶棚前端具有一个整体斜向下设置的延伸部,所述挡风玻璃设置于此延伸部内,其特点在于,所述两后立柱下端与驾驶室左右两侧的侧板上端可拆卸式连接,所述顶棚前端面延伸部的下沿与驾驶室前方的前脸保险杠上端可拆卸式连接,所述车门与驾驶部可拆卸式铰接。本技术具有使用灵活,可增大车辆载重能力、降低能耗,且便于运输等优点。文档编号B62D25/00GK201516871SQ20092020676公开日2010年6月30日 申请日期2009年10月22日 优先权日2009年10月22日专利技术者任大新, 任裕明, 李波 申请人:重庆三民塑胶制造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小型货车,包括前方的驾驶部、后方的车厢部、下方的车轮,所述驾驶部中由挡风玻璃、顶棚、以及两侧的侧板和车门围成驾驶室,其中顶棚后端左右两侧各设置有一个向下的后立柱,两后立柱之间设置有后挡板,顶棚前端具有一个整体斜向下设置的延伸部,所述挡风玻璃设置于此延伸部内,其特征在于,所述两后立柱下端与驾驶室左右两侧的侧板上端可拆卸式连接,所述顶棚前端面延伸部的下沿与驾驶室前方的前脸保险杠上端可拆卸式连接,所述车门与驾驶部可拆卸式铰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裕明任大新李波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三民塑胶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5[中国|重庆]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